患者年龄30岁,男性。左小腹部疼痛,郁胀不舒,时有腹泻,病程3个月。中医病名腹痛(肠茎挛),证型肝脾不和,气机郁滞。舌苔薄白而略偏干,脉沉弦细。
肝脾不和腹痛肠茎挛气机郁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0岁。神疲乏力,巩膜黄染,面色晦暗,体质消瘦,胃脘及腹胀满,恶心不欲食,大便溏,低热,小便深黄,舌质红,苔滑,脉濡数。彩超示脾厚,有小量腹水,肝弥漫性改变。肝功能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中医辨证为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湿盛于热,脾为湿热所困。
肝脾不和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湿热困脾
查看详情 →
53岁男性,右胁下痞气,胀及脘部,卧则较舒,大便不爽。舌质红,苔薄腻,脉小弦。病程2年。中医病名属痞证,证型为肝脾不和,气滞成痞。病因病机为劳累所致,肝气郁结,脾运失健。舌质红,苔薄腻,脉小弦。病程2年。肝气失于疏泄,脾胃运化不健。舌质红,脉弦细。肝经气机不和,横逆犯胃。
肝脾不和胁下痞气气滞成痞脾胃不健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3岁。主诉口气臭秽,持续半年余。现病史示咽部干燥、口苦口干欲饮,脘胁胀闷,烦躁失眠、多梦,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大便硬结,小便黄赤。舌质澹红苔黄腻,脉弦。中医诊断口臭(疲劳综合征)。病因为工作劳累紧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肝脾不和,脾胃气机壅滞,运化失常,郁而积热,兼饮酒致脾胃积热,上出于口。
肝脾不和疲劳综合征肝气郁结脾胃积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少腹结成癖块,攻撑作痛,病程年余。中医病名属癖块,证型为肝脾不和,病因病机为肝阴损,脾土弱,阴气始泄,有形之块上攻无定。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示气促神疲,切诊未提及。
肝脾不和少腹癖块气促神疲肝阴损
查看详情 →
51岁男性,上腹痛胀、呕吐3年余,食纳差,彻夜不寐,苔白,脉弦,肝脾不和,中气下陷,心气虚弱
肝脾不和胃粘膜脱垂症中气下陷心气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有年,不时举发,脉形细数。中医病名未明,证型为肝火迫于营分,胃伤血溢,下注大肠,病机为肝脾不和,藏统失职。舌象未提,面色未提,声音未提,气味未提,症状描述为不时举发,病程长短未明,脉象细数。
肝脾不和大肠出血肝火迫营
查看详情 →
7岁男性,双眼视力减退半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双眼视力0.1,近视力耶格表7,视野向心性缩小约15度,眼底大致正常。脉细数,舌淡红少苔。诊断为双眼视瞻昏淼、双眼视瞻有色。辨证为血虚肝郁,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双眼视瞻昏淼血虚肝郁视力减退
查看详情 →
胡某,男,69岁。反复腹泻、便下不爽2个月余,腹部隐痛、便后急迫欲便。下腹隐痛不适,便下不爽,口苦口黏。舌苔白腻,脉濡细。肠易激综合征。肝脾不和,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
肝脾不和肠易激综合征木旺乘土土虚木乘
查看详情 →
27岁女性患者,右侧颈前肿块1周,伴心烦、食欲不振。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滑。甲状腺肿块2.5×2.5×1.5厘米,表面光滑,轻度压痛,可随呼吸移动。辨证为肝脾不和,水湿不化,聚而为痰,气血壅滞。
肝脾不和甲状腺腺瘤水湿不化聚痰成块
查看详情 →
女,43岁,月经先期半年余,周期15-20天,少腹痛,目胀,寐差,神疲乏力,手心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肝脾不和,肝郁血虚之证。胸背部、上肢、下肢见散在白斑。二诊时症状部分减轻,易烦躁,腰酸胀,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
肝脾不和月经先期肝郁血虚少腹痛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男性。主诉腹泻数日,情绪急躁,两胁胀闷,口苦咽干,少腹胀痛,泻下稀便,腹痛即泻,每日多次。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病史显示秋冬喜饮白酒,吃麻辣火锅及槟榔,春季常发肠鸣腹泻,久治不愈,入夏则愈。辨证为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腹泻情绪急躁两胁胀闷
查看详情 →
女,47岁。咳嗽,头重胸闷,身热不扬,腹泄,体温39.5°C。病程一月。湿温。湿盛体质,痰饮旧疾化热,暑湿外感,伏邪新感,相得益彰。面色黄不华,舌胖苔黄腻满布,小便如茶色,大便如水样,遗矢腥臭,体气浓。肌肤潮,脉濡数。
肝脾不和咳嗽湿温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45岁女性,主诉情绪低落、失眠多梦、乏力神疲、头昏食少、轻生之念,病程2年。悲哭、自认不治、心胸烦闷、太息则舒、口苦咽干、手足心热、失眠多梦、乏力腿软、大便干燥、月经量少色淡。神情默默、郁郁寡欢、面色青黄、明堂肝脾色部突出。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郁证,证型肝脾不和、肝郁化火证。
肝脾不和郁证肝郁化火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0岁,女性。主诉不孕,病程数年。中医诊断为不孕,证型为肝郁气滞。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脉络不畅,疏泄失常,胞脉受阻。望诊见血色黯滞,舌苔微黄,精神抑郁。问诊见性情急躁,无故多怒,胸胁胀满,经期乳房胀痛,血量涩少色紫黯有块,小腹坠胀,手足干烧,呃逆,不欲饮食,喜食清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诊见脉象弦涩有力。
肝脾不和不孕症肝郁气滞阴血不足
查看详情 →
女,36岁,情绪不宁,无故悲伤哭泣十余日。心烦,郁闷失眠,哭笑无常,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不愿与人交往。舌质红,苔薄白,脉微数。中医诊断脏躁,证属阳郁厥逆,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脏躁阴虚火旺心烦失眠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8岁。主诉发作性胸闷气短、心慌伴乏力1个月余。现症见胸闷气短、心慌、乏力、腹胀、多汗、善太息、眠差、大便干。体征示血压150/102mmHg,心率61次/min。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不寐。证属心脾气虚,肝脾不和。面色㿠白,神志倦怠。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明确。病程1个月余。病因病机为心气不足,心脉不畅,肝气郁滞,脾失健运,气血乏源。
肝脾不和胸痹心悸心脾气虚气机紊乱
查看详情 →
患者41岁,女性,主诉月经5天不止。病程未明确。中医诊断崩漏,证型肝脾不和。舌质红,苔薄黄,脉缓。精神欠佳,腰椎困痛,遇劳加重。舌象质红,苔薄黄,脉缓。病因病机为肝脾不和,冲任不固,血失统摄。
肝脾不和崩漏脾虚血热
查看详情 →
王某,女,10岁。高热后肝脾不和,巩膜黄染,舌苔厚腻,纳谷不香,便干,小溲短赤,二脉弦滑。中医病名属黄疸,证型为湿热阻滞,湿重于热。望诊见巩膜黄染,舌苔厚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纳谷不香,便干,小溲短赤。切诊见二脉弦滑。
肝脾不和高热湿热阻滞巩膜黄染
查看详情 →
患者脘腹作痛,病程两载。饱食后疼痛缓解,微饥时疼痛加剧,伴有心悸。舌象淡白,脉象左弦细,右虚迟。体质偏胖,中气虚弱。肝脾不和,证属脾气不足,中虚寒凝,病机为土虚木乘。脘腹胀满,虚气散逆。面色萎黄,舌淡白,脉左弦细右虚迟。心悸,食欲尚可,但饥饿时疼痛加重。中焦虚弱,肝木侵犯中焦。
肝脾不和脘腹疼痛脾虚寒凝中气虚弱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