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8岁,反复发作胃脘部疼痛10余年,餐后胃脘部沉重、堵闷,遇冷加剧,重则呕吐,便干,2~3日一行,舌苔薄黄而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脾虚气陷,中焦气滞湿阻。
胃下垂胃炎脾虚气陷中焦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6岁。主诉胃部胀满疼痛2年余。症状包括胃脘胀满、隐痛、进食后胀、下坠感、食欲减退、头晕、疲乏。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嗳气,胃脘胀满伴轻微压痛。舌质淡,舌边齿痕明显,舌苔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胃下垂。
胃下垂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腹胀满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8岁,男性。主诉两足趾疼痛已16年。病程长,疼痛呈阵发性,冬季加重,每年三四月发作。体征见四肢厥冷,舌有白苔,脉弦细。面容憔悴。中医诊断为寒邪凝滞血脉。四诊信息包括望诊面色憔悴,舌象白苔;闻诊未提;问诊提示长期疼痛及病史;切诊脉弦细。
寒邪凝滞血脉足趾疼痛
查看详情 →
患者55岁,女性。上腹胀痛时发10年,兼头目昏眩、呕吐1月。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澹红。脉小弦。胃下垂,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中虚停饮,饮液上干,虚阳不靖。心下痞胀,眩晕,呕吐。颈椎5、6骨质增生。
胃痛眩晕呕吐中虚
查看详情 →
男,42岁,自汗4日,头面部及进食时大汗淋漓,身倦乏力,皮肤触之较热,喜温饮,大便日一行,成形略黏,小便色黄量中,夜尿一次。脉小弦偏数,舌红,苔薄白腻。既往汗多,工作劳累。病因病机为劳则气耗,气不足而卫外失常,兼有湿热。中医病名自汗,证型气虚自汗,病因病机为气虚卫外不固,兼有湿热。
自汗湿热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腹痛下利3年,发作3月。主症为下腹疼痛,便泄稀黏,次多里急后重,头昏神倦,食少口干,腹部胀痛鸣响,大便胶冻状。舌质微红而干,舌苔薄净,脉细。脐下按之胀痛。病程迁延,初因饮食不洁致气滞湿热,肠腑脂膜受损,后因苦寒伤脾,肝气不调,肝阴不足。
慢性结肠炎肝阴不足脾虚湿热里急后重
查看详情 →
男,47岁,胃脘胀满、嗳气7年,加重4年。痞证。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慢性萎缩性胃炎痞证肝胃不和胃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70岁,女性。主要症状包括不能饮食、右上腹部及胁肋不适、大便干燥难解。病程较长,有糖尿病、血脂略高、心脏不适及长期鼻炎等病史。中医诊断为中气已虚,运化无力,饮食减少、大便不解(胃瘫)。望诊见消瘦苍老,舌象未提及。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提示消化功能障碍。切诊未提脉象。上消化道造影示胃下垂。
胃下垂糖尿病中气虚胃瘫
查看详情 →
胸中痛 胃下开 脉弦数 肝气郁结 胸膈气滞 舌淡红 脉弦数 病程未提及 年龄性别未提及 主诉为胸中痛及胃下开 症状包括胸中痛、胃下开 证型为肝气郁结 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胸膈气滞 望诊未提及 闻诊未提及 问诊包含胸中痛、胃下开 切诊为脉弦数
胃下垂胸痛肝气郁结脉弦数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动则气促,周身关节酸痛,食少寐差,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中医诊断为术后气血损伤,脾失健运,肝肾不足。病机为正气胃气受损,脾失健运,肝肾不足。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白腻。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动则气促、周身关节酸痛、食少寐差。切诊见脉濡细。
乳腺癌术后气血损伤脾失健运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26岁,女性。主诉头晕气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腰腿酸软、小腹下坠。病史中提及平素体弱,生育一胎,曾小产二胎,近1年症状加重。中医诊断为胃下垂、子宫下垂。辨证为脾胃气阴两虚,夹食滞。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头晕、气短、纳呆、头昏、恶心、腰膝酸软、小腹下坠、月经先期。切诊未提及。
胃下垂子宫下垂脾胃气虚气血两亏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主诉脘腹胀满下坠,嗳气频发,纳呆,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沉缓。钡餐造影示胃下垂9公分。辨证为中气下陷,升降失调。
胃下垂中气下陷升降失调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8岁,女性。主诉干呕2年余,近日加重,自觉手脚麻木。现病史示纳食可,睡眠安,大便溏,时有胃痛,易急躁,吐酸水。舌边尖红苔淡黄,脉弦细。辨证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
胃痛干呕手脚麻木肝郁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失音3月,讲话费力,不耐多言,言多即失音。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咽黏膜色淡,声带色磁白,活动好,闭合欠佳,有梭形缝隙。诊断为脾胃不健,土不生金,风寒外束,肺气不宣,音窍不利。
失音脾胃不健肺气不宣风寒外束
查看详情 →
李某,女,47岁。腹胀重坠6个月,饱食过劳伤气,脘胀嗳气,小腹重坠,便时干时稀,纳减疲乏。体弱肌薄,面澹黄,苔白腻,脉沉缓右关沉弱无力。诊断为胃缓(胃下垂)。
胃下垂脾阳不足气虚脉沉缓
查看详情 →
陈某,69岁,男性。主诉形体消瘦,大便难行,5~6日1行,纳谷不香,乏力。病程4年。中医诊断为脾虚湿阻便秘证。舌苔黄腻,脉细弦。
胃下垂慢性胃炎便秘脾虚
查看详情 →
44岁女性,主诉胃脘不适、疲乏无力、腹痛隐隐、胃脘沉重、下坠感、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叹息纳呆、月经前小腹胀痛、带下量多、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舌质淡,左脉寸关弦,右脉寸关细,两尺虚弱。中医诊断为胃下垂,证型为肝气郁结,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四诊见胃脘沉重、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叹息纳呆、月经前小腹胀痛、带下量多、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舌质淡、脉弦细虚弱。
胃下垂肝气郁结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主诉胃胀胃痛10年,加重2个月。病史中有胃脘胀痛、嘈杂、嗳气、乏力、畏寒、大便秘溏交替、形体消瘦。体征见体弱消瘦、贫血容貌、上腹轻度压痛、脐下振水音。中医诊断为胃缓(胃下垂),脾胃虚寒型。望诊见体弱消瘦、贫血容貌。闻诊见脐下振水音。问诊见胃胀痛、嗳气、乏力、畏寒、大便秘溏。切诊见上腹轻度压痛。
胃下垂脾胃虚寒胃脘坠胀胃纳差
查看详情 →
女,42岁,胃痛10余年,时发时止,曾呕血。胃部绞急胀痛,气逆上冲,哕气响而长,呕吐食物、黏涎及青黄苦汁,小便短少色黄,口干。舌苔薄,脉虚弱。中医诊断为胃虚气弱,逆而上冲,导致呕胆伤津。
胃痛胃虚气弱逆而上冲呕胆伤津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9岁,男性。主诉胃下垂一年半,腹痛1周。病史显示胃下垂15厘米,体质瘦弱,纳差,上腹阵痛。舌质澹红、苔白薄润,脉沉缓无力。诊断为腹痛(胃下垂),辨证为久病体虚,中气虚陷。
胃下垂中气下陷体质瘦弱腹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