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男性,阵发心悸1年,近1个月房颤频繁发作,每周2天,每天1~2次。心悸伴气短、乏力、胸闷、心烦、眠差、口干欲饮、便欠畅。血压130/85mmHg,心率62次/分,律不齐,早搏10次/分。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顺应性降低。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型为心气阴血亏虚,血脉瘀阻,瘀久化热。舌质暗中裂,苔薄黄,脉结脉与涩数脉交替出现。
心悸心气阴血亏虚血脉瘀阻瘀久化热
查看详情 →
男,76岁。左侧胸闷憋气,阵发性疼痛,夜间发作频繁,持续10~20分钟,口服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可缓解,近来每日发作4~5次,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冷汗、头晕。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端坐呼吸,气短咳嗽,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紧。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型为气滞血瘀,病机为虚症。
冠心病胸痹心痛气滞血瘀心肌缺血
查看详情 →
男,31岁。主诉腰部外伤后双下肢瘫痪,二便失常。病程六个月。中医病名:瘫痪。证型:外伤血瘀,阻痹筋脉。望诊:面色黄,舌质澹红,舌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饮食较差,睡眠不安,尿潴留,大便需灌肠。切诊:脉沉细。下肢肌力“0”级,腰部肌力2级,痛触觉由胸12以下消失,反射消失。血压120/80mmHg。尾骶部褥疮3cm×2cm。
腰部骨折下肢瘫痪肌肉萎缩尿潴留
查看详情 →
丁某,34岁,主诉失眠、面部丘疹、色斑增多、体重增加、喉中有痰、喉中不适、有异物感。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证属痰气郁滞,气血失调。面色暗红,舌有瘀斑,脉沉涩。病程数年,情绪不稳,饮食不节。
失眠痰气郁滞气血失调面部丘疹
查看详情 →
女性,34岁,阴道不规则流血,有乌红血块,腰部及下腹胀痛,头重眼花,寒热,面部及周身水肿,出虚汗,食欲睡眠欠佳,病程9个月余。眼泡面肿,肤冷神倦,声音不起,喉间有痰水之声,呼吸喘促,四肢无力而冷,脉象尺脉不接于寸,寸脉与关脉不通,六部缓紧。饮食难下,疼痛难忍,睡眠不安。
子宫颈癌血衰气脱冲任阻塞下元衰惫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4岁,男性。主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出汗多、腰背酸痛。病程10余年,有心动过缓及心动过速病史。中医诊断为心悸,病机属气血阴阳俱亏,心阳不足,肺气痰阻。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细而缓。
心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阳不足心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2岁。主症为咳喘,病程长达数十年,冬季易发,咳喘反复发作,渐加重。病机为虚实挟杂,痰气壅塞,水气上凌,肾气虚损,元气下亏。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沉细。咳痰量多,痰色白,伴神疲乏力,凌晨咳喘发作。病史中有嗜食肥甘美酒,30岁曾感风寒致咳,病程中肺肾脾虚象明显,阳虚为主。
咳喘肺肾阳虚脾虚痰气壅塞
查看详情 →
患者64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失眠、疲乏无力、腰背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出汗多。病程10年,伴有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细而缓。中医诊断为心阳虚衰,气阴两亏。病机为心气虚,心阳不足。
失眠心阳虚衰气阴两亏
查看详情 →
患者中年女性,主诉寐则盗汗如洗,夜半醒后汗出浸湿衣物,伴面白神疲、形瘦、腰酸怯冷、恶寒肢冷、胸闷、气短、心悸、小便清长。中医诊断为肾阳虚,卫气不固。辨证为肾阳势微,卫气不固。望诊见面色苍白,舌象未详。闻诊无特殊。问诊见症状持续5年,病史明确。切诊未提脉象。
盗汗肾阳虚卫气不固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4岁,女性。阴道不规则流血伴乌红血块,腰及下腹胀痛半年,头重眼花,时发寒热,面部及周身水肿,出虚汗,食欲睡眠不佳。下元衰惫,相火不位,水泉不温,气机不化,阻塞冲任。眼泡面肿,肤冷神倦,声音不起,喉间有痰水之声,呼吸喘促,四肢无力而冷。脉象尺脉不接于寸,寸脉与关脉不通,六部缓紧。
子宫颈癌下元衰惫相火不位水泉不温
查看详情 →
9岁男性患者,主诉右侧肢体偏瘫伴言语不清1月余。病史提示头部及右半身疼痛后出现失语及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查体示右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肌力分别为0级和1级,霍夫曼征及巴彬斯奇征阳性。中医病名为中风,病机属气血瘀阻,经络不利。舌根发硬,言语不清,右腿跛行无力,右手拇指内收。
中风脑血管栓塞肝风内动痰瘀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主诉月经干净8天后阴道少量流血2天,伴全身不适、汗出、烦躁。月经量少,色澹质稀,周期25~28天。面色萎黄,舌澹红,苔薄,脉细弱。辨证属肾阴虚,冲任气血不足,虚火扰动冲任,迫血妄行。经间期出血,月经量少,病程半年。
月经量少肾阴虚血虚潮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0岁,女性。主诉经行腹痛7年,加重1天。病程7年。中医病名痛经,证型肾阳虚,寒凝血瘀。舌质澹红略暗,苔薄白,脉沉弦细无力。体征包括下腹疼痛及腰酸痛,伴恶心、呕吐、手足欠温,食纳差。末次月经因吃冷饮致经来腹痛甚,伴晕厥、恶心、呕吐、汗出。病因病机为肾阳虚,复感寒邪,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
痛经肾阳虚寒凝血瘀恶心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主诉为脱疽,病程十年。中医病名为脱疽,证型为心火亢盛、气血重伤。病因病机为心火亢盛、营阴素耗、气血重伤。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痛痒、痛楚日增、夜卧不安,切诊见左脉太旺。
脱疽心火亢盛气血重伤
查看详情 →
患者近三旬,食减形倦,心悸少寐,浮火上升,间或见血。中医病名属虚火上炎,证型为肝肾阴虚,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心脾内亏,坎离不交,水火失济,五液内涸,虚阳不藏。望诊未详,闻诊未详,问诊见心悸少寐、形倦、食减、浮火、见血,切诊见脉象稍转,足膝酸软,项嵴时疼,形神疲倦。
肝肺火盛心脾内亏肝肾不足卫气失衡
查看详情 →
22岁女性,血压升高三年,虚脱感,眩晕心悸,面红,额上冷汗,倦怠畏冷,少气懒言,纳少腹满,腰酸脚弱,夜尿多,大便溏薄,白带清稀量多。舌黯淡而紫有齿痕,苔白滑,脉涩微弦,双尺极弱。中医诊断为阴阳俱损,命火大伤,寒极于下,逼阳上越。
高血压病阴阳俱损命火大伤寒极于下
查看详情 →
患者31岁,男性,自汗2年,遇劳则发,湿透外衣,头晕健忘,乏力倦怠,夜寐多梦,烦躁不安。舌质澹,苔薄白,脉沉滑。证属表虚不固。
自汗营卫不和表虚不固心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25岁,女性,停经2年,不寐、纳呆1年。寐差,纳不香,恶油腻,脱发,消瘦,心烦,下肢无力,口干不欲饮。舌澹,苔黄腻,脉细涩。辨证为肝郁脾虚,心肾不交。舌澹,苔黄润,脉细涩。舌绛,苔少,脉细涩。出现水肿之象。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肾不交,阴虚内热,气血不足。
闭经不寐肝郁sple心肾不交
查看详情 →
女,48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吞咽困难,病程12天。中风病中经络,证型风痰入络证。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霍纳氏征阳性,双侧眼裂不对称,左侧面部痛温觉减退,右侧半身痛温觉减退。
中风病中经络风痰入络证头晕吞咽困难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恶进谷食,舌干龈胀,不饥不知味,寤多寐少。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未直接说明,病因病机为疟汗呕逆,诸阳交升,胃气不降,阳不下潜,肝风内震,火升心热。望诊见舌干龈胀,闻诊无描述,问诊含恶进谷食、不饥不知味、寤多寐少,切诊未提及脉象。
胃气不降肝风内震心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