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3岁。主诉腹泻一周,大便稀薄,肠鸣音亢进,无腹痛。临床表现包括口干苦、胃口差、嗳气、两胁轻微作痛。脉弦滑,舌苔薄腻。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病机为肝气郁结,影响脾脏运化功能,导致泄泻。
腹泻肝郁脾虚肝气郁结纳差
查看详情 →
患者19岁,女性。体质素弱,麻疹后低热不退,复感风寒,冷热交作,四肢及周身关节掣痛难忍。病程近两年。中医诊断为虚痹。病机为病久失调,汗多津伤,营阴渐耗,筋脉失养,营卫不和,血虚气夺,风湿相搏,络脉阻滞。望诊见骨瘦如柴,肌肉萎缩,指膝关节变形,肌肤瘙痒。舌腻味腥,苔白微黄,脉细而涩。不思饮食,小便时黄,大便隔日一行,已近两年未来月经。
气阴两虚风湿痹阻营卫不和
查看详情 →
患儿4岁,主诉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喷嚏、纳呆食减。舌苔白,脉浮弦紧。证型为痰饮蕴肺,风寒外客。病程1周。二诊时脉沉弦,证型转为邪入少阳,痰饮蕴肺。
咳嗽痰饮蕴肺风寒外客表证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继发不孕4年,食后数小时即呕吐3天。呕吐食物及酸水、胆汁,饥不欲食,口干口淡,左侧腰痛。舌稍红,苔薄白,脉细滑。呕吐口水,状如泡沫,口干口淡,带多微黄。舌脉如上。中医病名属恶阻,证型属水湿痰饮,病因病机为水湿内停,温阳蠲饮。
继发不孕恶阻呕吐口干口淡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7岁。主诉感冒2天,右头痛。无精神,两手逆冷,无汗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澹,舌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虚寒表证。病因病机属外感风寒,阳气不足,寒邪侵袭。
感冒右头痛虚寒表证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0岁,男性。身热20余日,体温最高达38.5℃,时微恶寒,胁痛,口苦,小便黄少。舌微红,苔略腻,脉弦略数。中医病名属湿热证,证型为肝胆湿热。病因病机为湿遏热郁,三焦气机不畅,胆中相火上炎。望诊见舌微红,苔略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身热、恶寒、胁痛、口苦、小便黄少。切诊见脉弦略数。
身热胁痛口苦小便黄少
查看详情 →
男,热已旬余不退,早暮起伏,夜来谵语手痉,泄泻,腹中雷鸣,耳聋,舌红,谵语,手痉,苔不厚腻,湿热蕴结,热重于湿,内扰心营,身热泄泻,腹中雷鸣
肠伤寒湿热蕴结心营扰乱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男,45岁,心悸伴胸前区不适半年,加重1周,口干舌燥,虚烦不眠,口舌生疮,惊悸多梦。阴血亏虚、阴虚内热。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明确,心音低钝,心率不齐,频发性室性早搏。心肌供血不足。
心悸阴血亏虚虚烦不眠口干舌燥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7岁。主要症状为上下肢麻木冰冷,尤以下肢脚心为甚,不知痛痒,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病程一年,初因外伤引发,病情渐进性加重,下肢症状显著。脉细弦而缓。舌象未提及,面色未提及,声音气味未提及,病史包括外伤及长期不愈。中医病名为周围神经炎,证型属阳气不足、肝经血脉不通。病因病机为阳气不足,肝经血脉不畅,肾阳虚,卫气虚。四诊信息包括脉细弦而缓,症状描述包括麻木冰冷、不知痛痒、胃纳差、疲倦嗜睡、大便异常。
周围神经炎阳气不足肝经血瘀肾阳虚衰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双足跟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余、加重1周。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亏虚。主症为双足跟疼痛,病程较长。专科检查示跟下脂肪垫压痛阳性,叩击痛阴性。X线示双跟骨骨刺。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跟痛症肝肾亏虚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内生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6岁。主诉为宿有痰饮,每届入冬即咳嗽吐痰,胸闷气短。病程两月。中医诊断为痰饮、夜游症。辨证为宿有痰饮,肺失宣降,痰浊壅塞,迷走心窍,扰乱神明,心气不敛,阳不入阴,痰气浮动致夜游。现病史示咳吐白痰,胸闷气短,背冷,大便溏滞,舌红苔白,脉弦滑。望诊见舌红苔白,闻诊未见异常,问诊见咳痰、胸闷、背冷、大便溏滞,切诊见脉弦滑。
痰饮夜游症脾虚痰阻心窍
查看详情 →
14岁女性,发热5天,低热午后加重,伴头晕微痛、鼻塞、流涕、偶咳痰少。面色正常,舌象未提,声音正常,无特殊气味。问诊提示受凉史,症状包括发热、头晕、头痛、鼻塞、流涕、咳嗽。脉象未提。中医诊断为感冒,辨证为太阳少阳,两感于寒。
感冒风寒外袭寒热往来太阳少阳
查看详情 →
患者48岁,男性,主诉吞咽困难,食道梗阻不顺,时时作噎。中医病名噎膈,证型未明确提及。脉象左脉迟弱,右脉弦滑,舌中有裂纹,苔白腻。
噎膈肝气郁结痰气交阻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5岁,女性。主诉为恶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病程半个月。中医病名为外感表证,证型为中虚里寒兼表邪未解,病因病机为外受寒邪,损伤中阳。望诊见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恶寒发热、头晕头痛、身痛自汗、心悸气短、口淡不渴、小便短少。切诊见脉缓无力。
急性胃肠炎中虚里寒表邪未解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产后三天,自汗不止,四肢不温,小腿拘急,恶风寒,小便短少。证型为营卫两虚,卫阳不固。脉沉细,唇舌淡白。病情属产后气血亏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导致自汗不止。
产后自汗营卫两虚卫阳不固小腿拘急
查看详情 →
二十岁,秋间病寒热,神识昏迷,如尸寝,三更时烦闷目闭神昏气绝,半夜气绝五次,面色黑滞,舌苔秽浊而厚,六部俱无,脉象浮弱而数,舌本深紫,舌苔垢腻,肢体软弱,心烦腹痛,溺未清,邪气尚重,面色稍转,舌苔厚腐浮起,神虚体弱,终日欲寐,恶闻响声。中医病名未明,证型属伏邪秽浊,病因病机为秽浊有形之邪伏藏,蓄势必紧,地雷火发,势暴烈。
伏邪内扰秽浊之邪邪气未尽正气虚衰
查看详情 →
男,67岁,头晕、失眠、记忆力差、饭后恶心、四肢对称性神经性皮炎、瘙痒。神经衰弱病程6年。头痛、失眠、神经性皮炎。肝阳上亢、心火上炎、风热袭表。面色晦暗,舌红苔薄黄。声音低微,无特殊气味。头晕、失眠、记忆力差、饭后恶心、四肢瘙痒。脉弦细。
神经衰弱心火上炎风热癣症真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3岁。颜面浮肿5年,四肢、腰膝、下肢浮肿逐渐加重。眼睑浮肿,胸腹、上下肢浮肿,腹部胀满,尿少,腰酸倦怠。舌苔白,脉沉弦。中医诊断为水肿,证型为脾肾阳虚,肺失宣降,水湿不化。望诊见舌苔白,切诊见脉沉弦。
水肿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肺失宣降
查看详情 →
49岁,经期第1~2天头顶疼痛近1年,月经周期25天,经期7天,经量多,经色有血块,带下色黄,面部多痤疮,放置节育环,高血压病史,血压临界维持状态。肝火上炎,病因病机为肝火上炎。舌澹红,苔薄白,脉细。
经期头痛肝火上炎口苦龈肿
查看详情 →
患者纵饮无度,嗜食瓜果,泄泻频繁,自中夜至黎明洞下二十余次。六脉俱浮。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浮,主表邪,寒湿困脾,升降失司,下利作矣。风干胃肠,表邪干于胃肠,致泄泻。
泄泻风邪胃气下陷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