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8岁,进食不畅3个月,梗噎或呕吐,滴水难下,伴胸骨后灼热疼痛。形瘦,面色晦黯,舌质紫黯散在瘀斑、苔白腻,脉涩。中医诊断痰瘀互结。
食管下段贲门癌痰瘀互结形瘦面色晦黯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0岁,女性。主诉吞咽困难3月余。中医诊断噎膈。证型为脾胃虚弱,痰浊阻膈。舌象淡红、苔滑,脉象弦缓。二诊舌象红、苔滑,脉象弦。三诊舌象红、苔薄黄,脉象弦。病程3月余。病因病机为痰湿内盛,邪气壅实,脾胃失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壅结食道,通降功能失司。
噎膈脾胃虚弱痰浊阻膈气阴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女性,主诉发作性胸闷气短、心慌半年余,加重2周。刻下症见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失眠多梦、胃脘胀满、嗳气太息、纳差乏味、白带过多。面色晦黄,神志倦怠,舌质暗澹,舌体正常,舌苔薄腻,脉象弦细滑数。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证属心气不足,肝郁脾湿型。四诊见面色晦黄,舌质暗澹,舌苔薄腻,脉弦细滑数。
心脾气虚肝郁湿盛胸痹心悸心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4岁。主诉咽中不适,如有物阻4个月,胸骨后隐痛1个月。舌质澹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诊断为梅核气,病机为痰气交阻,气郁日久而血行不畅。病位在咽管上段,病因与情志不畅有关。
梅核气痰气交阻气郁血行咽部不适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诉为呃逆频繁,寒热往来,饮食不能如常。病程未明确描述。中医病名为呃逆,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为肝及于胆,胃气失降。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寒热往来,呃逆频繁,饮食异常,复诊见腹膨作胀,胃纳不开。切诊提示脉虚细,舌黄。
呃逆肝胆气机不利胃失和降少阳邪热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女性。主诉进食吞咽困难,咽部有阻力,说话声音改变,鼻音重,饮水呛咳,咽中有物感,恶心,右面颊部发紧。中医诊断为风寒束闭,肺胃气逆之证,后辨证为肺胃气逆,痰浊未除,心慌、腿软,吞咽恢复,咽干,咽部发紧不适,尿黄,偶有淋沥。望诊见右声带固定,右梨状窝变浅,右侧披裂固定,软腭右侧下垂,咽反射迟钝。闻诊见声音改变,鼻音重。问诊见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中有物感,恶心,面颊发紧。切诊见脉象未明确描述。
声带麻痹肺胃气逆咽部发紧吞咽困难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6岁。主诉药食不能入口10天。形体消瘦,精神疲惫,卧床不起,呕吐不止,不食时干呕,药食入口即吐,大便干结,数天一行。舌质红光、无苔、极少津液,脉象细数无力。辨证属胃阴亏损,气阴两虚。诊断为呕吐,胃阴不足。
胃阴不足气阴两虚呕吐不止舌红少苔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0岁,男性。主诉冬初病呃,胸脘痞胀,目睛黄,呃不止,精神困乏,语声低微。脉弦缓而濡,舌苔薄白滑。证型为胃中虚寒,浊气逆上,真邪相攻。
呃逆胃中虚寒浊气上逆肝强侮脾
查看详情 →
患者27岁,妊娠2个月。咳嗽上气,鼻塞流涕,胸闷,胶痰难咳,周身拘紧,呕恶纳谷不馨。舌质澹,苔白腻,脉滑数。病因属寒邪束表,内闭于肺,肺失宣降,痰湿内阻。病机为寒束肺气,痰湿壅肺,肺胃气逆。中医病名为子嗽,证型属痰湿阻肺。
妊娠咳嗽寒邪束表痰湿内阻肺气失降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女性,主诉上腹痞胀1年,咽食时胸骨后不适,口干。病程1年,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痞胀,渐现剑突下灼热感,吞咽不适,大便量少,神倦乏力。舌尖边微红,舌苔薄白,脉细弦小数。中医病名属胃痞、噎证,证型为肝胃不和,郁热内生。病因病机为气滞久郁,肝胃不和,郁热内生。
萎缩性胃炎胃痞肝胃不和郁热内生
查看详情 →
21岁女性,呃逆3个月,胃脘胀闷,时有隐痛,牵及两胁,胸闷善太息,纳食减少,泛酸水,舌苔白,脉沉弦。中医诊断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病机为肝气郁滞,胃气上逆。
呃逆肝气郁滞胃寒胃气上逆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要症状包括肝气不舒、胸中作嘈难过、嗳噫、肢酸乏力、头脑眩晕、不耐烦劳、口舌干燥、口腻舌燥。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肝气不舒,证型为肝气郁结,病因病机为肝气内扰于胃,上冲于脑。望诊见口腻舌燥,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症状描述,切诊脉弦、脉濡弦。
肝气不舒胃气不和肝火上炎四肢酸软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2岁,男性。主诉呃逆1周。病程1周。中医病名呃逆。证型胃气郁滞,上逆动膈证。舌质澹,苔薄白。脉稍弦。
呃逆胃气郁滞胃阴亏虚胃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劳倦之体,咳嗽胸痹,痰吐浊腻,病程未明。痰湿弥漫不化,肝阳不时上越。面色晦暗,舌苔厚腻,脉细数而濡。胸痹不宽,顽痰窒塞中脘,脾阳不运,中气失和,脉弦滑带数。厥阴无制,湿郁化热,大便坚而通降失司。
胸痹痰湿脾阳不运中气失和
查看详情 →
患者左胁腹厥气刺痛,善嗳矢气,肠鸣便溏,舌黄口苦。厥阴之气横逆,阳明水谷输化失常,痰浊内生。脉象未提及,面色、声音、气味未描述。中医病名为胁痛,证型属厥阴气逆痰阻,病机为气机郁滞,痰浊内生。
肝气郁结痰浊阻滞胁痛便溏舌黄口苦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胃疼10余年。症状包括胃疼时发时止,遇凉或饥饿则发,得食稍缓,伴嗳气、泛酸、呕恶、嘈杂,热敷可减轻,乏力,便溏。既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断为胃阳久虚,寒阻中宫,胃失和降。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消化性溃疡胃阳久虚寒阻中宫胃失和降
查看详情 →
患者27岁,孕周重身二个月,主诉咳嗽上气,鼻塞流涕。病程延误近月,症状渐重。中医病名咳嗽,证型外寒束肺,肺失宣降,兼胃气失和。病因病机为寒邪失于表散,内闭于肺,肺气失于宣降,痰湿内阻。望诊见舌质淡苔白腻,闻诊未提,问诊见咳嗽、胸闷、胶痰难咯、周身拘紧、呕恶、纳谷不馨,切诊脉滑数。
咳嗽痰湿内阻肺气失降外寒束表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女性。胃脘胀痛10年,刻下症状为胃脘胀痛,食后痛重,嗳气,口微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时热。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胃有湿热,气失和降。
萎缩性胃炎胃有湿热气失和降舌质略红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反复上腹部隐痛10年,伴恶心2个月。中脘胀痛,恶心,纳少,大便干结,寐况欠佳。舌苔黄根腻中剥,脉弦细。中医诊断胃脘痛(气滞郁热)。饮食失常,脾胃损伤,气机不利,升降失司,胃腑壅遏。
胃脘痛气滞郁热脾胃损伤升降失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反复胃脘及胁肋疼痛半年余,再发3天。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胃脘及胁肋疼痛,不思饮食,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暗,苔薄,脉寸沉滑弱。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胃不和证。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
胃脘痛肝胃不和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