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9岁,胃脘痛反复发作30年,加重半个月。胃痛反复发作,胃脘灼热,隐痛喜按,纳差,脘胀,口干苦,喜温饮,嗳气,舌质澹紫,苔白微腻,脉弦细。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脾虚气滞证。面色澹,舌质澹紫,苔白微腻,脉弦细。胃镜示胃窦红白相间,黏膜肿胀,溃疡,幽门反流,胃体充血。病程长,反复发作,脾虚气滞,胃络失荣,气机郁遏,久病入络。
胃痛脾虚气滞脾胃亏虚右胁隐痛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4岁。全身浮肿,阴囊、阴茎肿大,小溲短少,大便溏燥不一,咳嗽有痰,行动心悸气喘,久坐腰痛,面色灰黄,腹有移动性浊音,脉微细。中医诊断为风水(阴水)。病因病机为水气内停,气化失常。舌象未提及,面色灰黄,脉微细。既往有腰痛史,曾患伤寒、疟疾,饮食失调,有烟癖。
肾水肿脾虚气滞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水肿加剧,腹胀隐痛,食欲不思,少气无力。病程十余年,反复感冒,伴有心房纤颤。舌质淡,苔白腻而润,脉沉细而弱。中医诊断为水肿,证型属心阳不足,肾阳亏虚,水邪射肺,水气凌心,水湿泛滥。辨证强调心肾阳虚,水湿内停,影响脾肺功能。
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水肿腹胀
查看详情 →
患者腹胀如鼓,青筋显露,纳少形瘦,小溲短赤。脉虚弦无力,舌干腻微黄。中医诊断为脾肾阴阳两亏,肝木来侮,湿浊凝聚募原之间。病程较长,脾虚木侮,湿浊内蕴,病情复杂。
脾肾阴阳两亏肝木来侮湿浊凝聚脾虚木侮
查看详情 →
男性,43岁,面色晦滞,两目微黄,大腹胀满,叩之有移动性浊音,齿衄,纳谷可,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乙肝活动期。舌暗红,边有瘀斑,苔薄质腻,脉细弦无力。肝脾气营两虚,水瘀互结。
肝硬化腹水肝脾气营两虚水瘀互结面色晦滞
查看详情 →
36岁,鼻及皮下出血1年余,疲乏无力,头晕眼黑,皮肤出血点及紫斑,发热,皮肤及巩膜黄染,腹胀纳呆,尿黄,大便灰白。再生障碍性贫血。阴虚肝旺迫血妄行。澹黄而腻舌苔,弦大无力脉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阴虚肝旺血热妄行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
66岁男性,主诉呕血、腹痛、神志昏沉、饮食不进,病程1周。中医诊断为血脱气亡、内停瘀血。望诊见面色萎黄、舌干瘦萎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呕血、腹痛、恶寒肢冷、饮食不思、大便不通。切诊见脉沉微欲绝、脉微细欲绝、脉细弱。
胃出血血脱气亡瘀血内停脾虚不化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0岁,男性。主诉间断浮肿1年,加重1个月。病程1年。中医病名水肿,证型脾肾阳虚,水湿内盛。面色黧黑,神疲肢软,全身高度浮肿,阴囊及双下肢明显浮肿,按之没指,腹水征(++)。尿检Pro(++++), RBC(+), WBC(+), 颗粒管型(+~++),TP23g/L,Alb11g/L,血生化示BUN17,HCO~3:18,K+3.1,Na+115,Cl~:101,FIB4.9mmol/L,Ccr34ml/min·1.73m2,血黏度明显升高。
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肺脾气虚水湿内盛
查看详情 →
男,腹部膨大而痛,发热,体温38.2℃,脉数,苔薄黄。慢性渗出性腹膜炎。腹痛、发热、脉数、苔薄黄。面色未提及,舌象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症状描述包括腹部膨大而痛、发热,病史未明确提及。脉数。
腹膜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25岁男性患者,中上腹部疼痛,泛酸水,皮肤、手臂、两足紫斑,上腹部闷胀,便溏,血便或水样便,褐色大便带血。血压升高,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骨髓无异常。钡餐示空肠异常。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症。血热壅盛,耗阴动血。面色正常,舌黄,脉濡数。便血,口腻,舌黄,脉濡数。便溏带血,血热壅盛,迫伤肠络。紫斑渐退,口腻舌黄,脉濡数。气闷,口腻,舌白根黄,脉细弦。便血时有时无,口腻舌黄,脉濡数。便泄腹痛,溲赤而少。气闷嘈杂,便溏不实。血热之质,脾运失职。
过敏性紫癜血热壅盛肠络损伤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患者61岁,男性。主诉失眠8月余。夜寐2~5小时,间醒2~3次,醒后难寐,伴神疲乏力、情绪低落、头晕、颈项板牵、胸闷心烦、烘热汗出、口干咽干、纳呆、腹胀胁满、大便溏薄、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舌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微弦。辨证为肝郁瘀热交阻。既往有肝硬化、颈椎病、右肾结石病史。B超提示肝硬化、少量腹水、右肾结石。
失眠症肝郁瘀热脾虚湿阻舌苔薄黄
查看详情 →
患者两足软弱,步履不便,肌肤作麻,中脘痞满,恶心欲呕。脉象浮滑,苔白微腻。中医诊断为湿郁胃中。病因病机为寒湿停阻胃中,清津不升,脉络不和,筋脉失养。舌象白微腻,脉浮滑。病程未明确记载。
痿病寒湿停阻中脘痞满恶心呕吐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尿频、尿急、尿痛、灼热,小腹拘急,腰部发凉且痛。病程3日。中医病名为淋证,证属湿热蕴郁,下注膀胱。舌质红,苔薄白,脉滑细且数。体温38.6℃,尿检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20~30个,脓球大量。
泌尿系感染湿热蕴郁尿路刺激发热恶风
查看详情 →
27岁 腹胀 病程长短未明确 中医病名:腹胀 证型:脾阳不运 湿浊凝聚 病因病机:脾阳不运 病程中出现面黄 身形怯弱 食少 下肢不肿而腹胀如鼓 按之通腹皆软 脉虚软无力 脉虚缓无力 体征中见腹胀如鼓 中空无物 无形之虚气散逆 有气虚下陷之象 证型变化涉及气虚下陷 温补不足 益火消阴水 补虚运脾 临床表现为腹胀如鼓 气息稍平 腹渐松 谷食亦增
腹胀脾阳不运气虚下陷清阳下陷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胃脘冷痛而胀满,口干不欲饮水,厌食,大便干稀不调。舌前部光剥,后部黄腻,脉细弱。中医病名为萎缩性胃炎,证型属脾胃虚弱,兼有湿阻气滞。病因病机为脾虚湿盛,气机不畅。望诊见舌前部光剥,后部黄腻。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见胃脘冷痛、胀满、厌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稀不调。切诊见脉细弱。
萎缩性胃炎胃阳虚舌光剥苔黄腻
查看详情 →
患者月经先期9年,周期15~20天,量少色黑,伴尿频、神倦、腰痛、口干、便秘。舌苔微剥、中黄边白,脉沉细而弱。诊断为气阴两虚,冲任不固,膀胱气化失宣。舌象示苔薄白中剥、边有齿痕,脉沉细。病程长,病情涉及脾肾气虚,气阴两伤,气血失调。
月经先期脾气虚弱冲任不固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脚肿,苔腻,脉缓大。湿气脚肿。阳虚,心脾不足,湿邪下注。面色萎黄,舌苔厚腻。声音低微,无特殊气味。病程未明确。脉象缓大。
脚肿心脾不足湿邪下注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林左,年近花甲。大腹胀满,鼓之如鼓,小溲清白。脉沉细。思虑伤脾,脾阳不运,湿浊凝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声音低微,无特殊气味。问诊见纳谷减少,形瘦神疲,腑行不实。脉沉细。火衰不能生土,中阳不运,浊阴凝聚。形肉削瘦。
脾阳不运肾阳虚衰湿浊凝聚
查看详情 →
患者51岁,男性。胸憋闷,夜间憋醒,腹胀,下肢肿,肢冷,乏力,消瘦,纳少,面色青黄。舌淡胖、苔淡黄厚,脉弱。辨证为久病心阳虚衰,脾胃失运,水液代谢失常,阳虚不得温化,水液潴留,郁而化热,气机不畅。舌淡紫胖、苔淡黄厚,脉沉滑偶结。舌淡红胖稍紫,苔黄脉沉滑。舌淡红紫胖、苔白,脉沉滑缓偶结。舌淡紫、苔白,脉沉滑缓右弱。中医病名扩张性心肌病,证型心阳虚衰、脾虚气滞、湿热郁结、饮邪上逆。病因病机包括心阳虚衰、脾胃失运、水液潴留、郁而化热、气机不畅、饮邪上逆。
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脾虚气滞湿热郁结
查看详情 →
男,55岁,胸闷、咳嗽,病程未明确。胸闷、咳嗽,咳黄白痰,周身乏力,气短,纳可,寐安,大便2d1次,质尚可。舌淡暗苔白,脉沉弦。痰瘀互结。面色未提,舌象淡暗苔白,脉象沉弦。症状包括胸闷、咳嗽、咳黄白痰、乏力、气短、大便不调。脉沉弦。
胸闷咳嗽痰瘀互结气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