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51岁。心悸水肿、气喘、头眩失眠、咳嗽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澹红。脉象结代。中医病名属心悸、水肿、失眠。证型为阴阳气血俱虚。病因病机为久病体虚,心阴耗散,心力衰竭。望诊见面色无华、舌质澹红。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心悸、气喘、头眩、失眠、咳嗽、乏力。切诊见脉象结代。
心悸水肿气喘头眩失眠面色无华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2岁,男性。主诉全身乏力,腰部酸痛一年,加重二天。病程一年。中医病名骨质疏松,证型脾肾阳虚。病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年老体弱,肾精亏虚。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全身乏力,腰部酸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大便稀薄,周身酸楚冷痛。切诊脉象缓,二诊脉缓,三诊脉缓有力。舌象澹苔白。
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肾精亏虚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男性,25岁,感冒发烧3天,全身浮肿,无尿。舌质暗红,舌苔黄白厚腻满布,脉沉。慢肾衰尿毒症期,慢性肾综合症病史十年。湿热蕴阻三焦,气化失权,水饮泛溢,阳虚不能固表,风寒外感,病机复杂,三焦同病,气血同病,太阳少阴同病。
感冒湿热肾阳虚水饮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男性,主诉左侧太阳穴硬瘰伴红肿疼痛,病程4日。局部焮红高肿,按之坚硬,掣痛剧烈,左眼上下睑肿胀,不能张目,左鬓部及耳前漫肿。舌苔糙腻中黄,脉洪数。中医诊断为颜面疔疮,属热毒炽盛。望诊见局部红肿高突,舌象黄腻,脉象洪数。闻诊未提及,问诊含发热、肿势扩展、疼痛剧烈,切诊见脉洪数。
颜面疔疮热毒炽盛舌苔黄脉洪数
查看详情 →
12岁男童,头痛三月余,感冒发热后头痛加重,痛甚则呕吐,面色苍白,发冷,以前额及头两侧为主。食纳差,睡眠欠佳,大便不成形。舌质澹红,舌苔薄白,脉沉滑。外感余邪未尽,脾胃不和。
血管神经性头痛外感余邪未尽脾胃不和
查看详情 →
陈某,31岁,男性。头痛头胀位于双太阳穴及后脑,口苦口臭,夜寐恶梦纷纭,小便黄赤,大便溏薄。肝胃火盛。舌红苔厚腻,脉弦滑。头痛部位在两侧,后脑疼痛,口苦口臭,夜寐恶梦,便溏,苔厚腻,脉弦滑。
头痛肝胆火盛胃火湿热
查看详情 →
54岁男性,右侧面部肿胀,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向左侧歪斜,右目不能闭合,鼓腮吹哨时右侧口角漏气,左侧耳根部乳突部有明显压痛,伴烦躁、面赤及口干欲饮。舌苔腻黄且厚,脉弦数有力。中医病名属面瘫,证型为酒热之毒熏蒸,病因病机为嗜酒成性,酒毒蕴于肠胃,熏蒸于肝胆,侵袭阳明及少阳经脉。望诊见面色赤,舌苔腻黄厚;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烦躁、面赤、口干欲饮;切诊脉弦数有力。
面瘫肝郁化火酒毒内停阳明热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2岁,女性。主诉肢体运动迟缓、肢体不自主颤动3年余。症见肘、腕、掌指关节静止性震颤,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强直,腱反射亢进,写字小字征,慌张样步态,玩具样脸。舌象未见描述,脉象未见描述。中医病名属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
运动障碍肝肾阴虚筋脉失养震颤
查看详情 →
71岁女性,主诉冬季咳喘加重。咳喘,咳吐脓臭痰,日夜不能平卧,腹痛身疼,四肢厥冷,神识不清,不饮食。舌苔黄腻而厚,略带微白,脉沉迟而细。辨证为阳虚不能卫外,寒中三阴,引动宿痰,误服寒凉药味,形成阳虚欲脱之证。脉沉细,舌苔黄腻减少。咳喘大减,能平睡,脓臭痰化为泡沫痰,四肢渐温和。脉仍沉细,舌苔黄腻减少。咳喘痊愈,饮食渐增。
咳喘阳虚寒中三阴宿痰郁积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1岁,男性。主诉下腰及双下肢疼痛5年。中医诊断大偻,属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舌象澹红苔白,脉滑。颈椎活动度受限,腰椎活动度受限,枕墙距1cm,指地距1cm,双侧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胸廓活动度4cm。
强直性脊柱炎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腰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8岁,男性。头痛二日,恶寒身热,鼻流清涕,腹胀纳少,汗出不彻。舌苔白,脉浮。中医诊断为风寒头痛。病因病机为风邪客于阳位,袭入太阳之经。望诊见舌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头痛、恶寒、身热、鼻流清涕、腹胀纳少,切诊脉浮。
风寒头痛风邪犯表外感风寒
查看详情 →
十六岁女性,寒痹攻胃,呕吐不能食,足酸痛不能行。六脉弦紧,面色青白。病因属误用阴柔苦寒药物,重伤胃阳,寒湿上攻,肝木克胃土,致气上冲心,呕不能食。病机为风寒湿三邪侵袭足太阳、阳明经,阳明伤则不能前,太阳伤则不能却。病程未明确记载。
寒痹攻胃呕吐不食足酸痛肝郁
查看详情 →
36岁女性,主诉感冒咳嗽、下利20天,咳嗽气短,恶风寒,口干,不欲饮,不欲食,大便溏稀,日3~4行,舌苔白,脉细弦数。中医病名胃肠型感冒,证型太阳阳明合病,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传入阳明,热邪下迫,故见下利。望诊见舌苔白,闻诊未见特殊,问诊见咳嗽、恶风寒、口干、不欲饮、不欲食、大便溏稀,切诊见脉细弦数。
太阳阳明合病胃肠型感冒咳喘恶风寒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滞下经年不已,成漏症,目花力乏,脉息沉缓。病名肠癖、痔漏,病因为久痢脾肾俱伤,消化不良,脏器失营养。望诊未见描述,闻诊未见描述,问诊见滞下、目花、力乏、便血、腹膨、纳呆、寒热、汗出,切诊见脉息沉缓、虚缓、虚数、转缓。病因病机为久痢脾损及肾,痔漏失血耗气,湿滞,寒邪外来,营卫不和,表邪解。
少阳太阳证痔漏脾肾俱伤湿滞
查看详情 →
男,46岁,腰臀部痛引双下肢,左侧为甚,行动日益困难,病程较长,腰臀部及下肢麻痛沉重,恶风寒,头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面黄无泽,舌质淡红,苔白滑厚腻,根部微黄,风寒湿痹,湿邪为胜。
风湿性坐骨神经痛风寒湿痹湿邪为胜腰臀部痛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2岁。反复头痛伴鼻塞、流涕10余年。头痛呈跳痛样,右侧尤甚,时有鼻塞、流涕,口干,寐欠安。舌澹,苔白腻,脉滑。中医诊断为鼻鼽、头痛(气虚血瘀)。病程10余年,病因病机为脾气虚弱、气虚血瘀,湿浊内聚、瘀血阻于脑窍。四诊合参,见舌澹苔白腻、脉滑,主症为头痛、鼻塞、流涕,兼有口干、寐欠安。
鼻鼽气虚血瘀脾气虚弱湿浊内聚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主诉头痛反复发作9年,复作3天。左侧太阳穴跳痛,下午加重,伴心烦。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中医病名:经行头痛。证型:血虚风动。病因病机:血虚不能上荣,肝血亏虚动风。望诊:舌质澹。闻诊:未提及。问诊:头痛反复发作,月经前加重,心烦。切诊:脉细弱。
经行头痛血虚风动肝阳上亢舌质淡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主诉外伤致右下肢无力、二便失禁4月。舌质暗红,舌形稍瘦,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痿病(气虚血瘀)。病位涉及膀胱、大肠、肾、脾、腰部、下肢。病因病机为外伤致气血亏虚,气虚血瘀,肢体失养,膀胱气化不利,湿热留恋,正虚邪恋,导致二便失禁。
痿病气虚血瘀脾肾亏虚下肢无力
查看详情 →
患者齿痛上引太阳,伴有眩晕、左肢麻痹。病程久延岁月。中医病名齿痛,证型肝阳内扰,阴水不升。病因肝邪所致,金虚不能平木,水虚不能制火。病位涉及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足少阴四经。病性齿痛属阳明有余,眩晕、麻痹属太、少不足。体质金水二脏素亏,湿热蓄于肠胃。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齿痛眩晕左肢麻痹肝阳上扰
查看详情 →
女,57岁,上腹胀1周,情绪不畅时加重,夜间明显,伴有舌麻木。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体形中等偏瘦,皮肤黄,情绪低落,舌淡苔薄,脉弦。睡眠尚可,大便成形。二诊见舌暗胖苔薄腻。
腹胀情绪不畅舌麻木胃炎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