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气滞血瘀

患者55岁,男性。主诉两侧乳房肿大,左侧有乳核,触痛,伴阳萎、乏力、困倦、晨起浮肿、便溏、眠差多梦。舌质澹,苔白腻中稍厚,脉弦滑。中医辨证为肝脾不和,气血两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聚结。乳房检查示左乳肿块4×5厘米,右乳2×1厘米,有压痛。肝肋下可及,质中硬。实验室检查示SGPT升高。
气滞血瘀囊性乳腺病肝气郁结气血两虚
查看详情 →
51岁男性,胁痛腹胀,倦怠乏力,纳少,睡眠差,大便稀溏,面色晦滞,形体消瘦,精神困乏,脘胁胀满,苔薄根腻,脉虚弦。中医病名属肝病,证型为肝脾两虚,病因病机为湿热久羁,损及肝脾,肝疏不及,脾失健运。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肝气虚弱脾失健运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主诉纳减、胸胁痛、腹胀、乏力半年余。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精神欠佳,肝区轻变压痛。肝功异常,乙肝大三阳,B超示肝脏轻度肿大。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热蕴湿滞、气滞血瘀。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热蕴湿滞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两胁胀痛、面色无华、消瘦、恶心、不思饮食。病程较长,有慢性肝炎病史。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肝炎复发。望诊面色无华,舌澹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头晕、乏力、胁痛、消瘦、恶心、不思饮食。切诊脉弦弱。
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头晕目眩神疲乏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0岁,男性。主诉胁肋疼痛1年。中医病名胁痛,证型肝气郁结。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肝于肋下可触及,乙肝“大三阳”,ALT升高,HBV-DNA阳性。
气滞血瘀肝气郁结慢性肝病肝功能异常
查看详情 →
女,42岁,胁痛3年,近2个月加重。胁痛,形体丰满,头晕,胸闷,气喘,大便干结,全身乏力。舌澹胖质滑,苔黄腻,边有齿痕,舌下络脉瘀滞。脉弦滑。中医病名胁痛,证型气滞血瘀、痰湿阻络。病因病机痰湿蕴积,碍脾碍胃,气机不畅。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脂肪肝痰湿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5岁。主诉胁痛、腹胀、纳少、肝区疼痛、口干苦、睡不安寐。病程20余年,反复发作。中医病名属慢性肝炎,证型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气阻血瘀。病因病机为肝气横逆、脾土受戕、气滞血瘀、肾阴不足、肝木化火。望诊见面色黧黑、舌赤苔少、蜘蛛痣、肝掌。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胁痛、腹胀、纳少、肝区疼痛、口干苦、睡不安寐。切诊脉弦细数,后转弦细。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肾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9岁,男性。主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0年,肝区胀痛不适。病程20年。中医病名胁痛,证型气滞血瘀,病因病机气滞血瘀。舌象稍青,苔象薄白,脉象弦数。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肝区胀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3岁。主诉胁痛、腹胀、纳差、低热、小便黄。病程较长。中医诊断胁痛,证型肝病及脾。病因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滞血瘀。面色黄,缺乏光泽,舌质淡,苔薄,脉细弦。主要症状包括肝区隐痛、腹部胀满、排气多、小便黄、低热。问诊提示食欲差、便溏。切诊脉象细弦。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脾胃气虚纳差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主诉肝区痛腹胀半年余。病程一年,既往有肝炎史,嗜酒。面色晦暗,气短乏力,精神疲惫,纳差食呆,肌肤甲错,肝区隐痛,腹部胀满,脾大,尿少,下肢浮肿,大便溏,舌质黯苔白腻,脉弦。中医病名肝硬化,证型肝病日久,损及脾土,湿热内蕴,肝脾不调。病因病机为肝病累及脾土,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水停。
气滞血瘀肝硬化脾虚湿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6岁,男性。主诉胁痛、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头昏目眩、饮食不佳、胸闷、睡眠不安、小便澹黄、大便偏稀。病程一年余。中医病名胁痛,证型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病因病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木乘克脾土,肝脾不和。望诊面色萎黄,舌质暗红,苔薄黄微腻。闻诊未提及。问诊有胁痛、精神不振、头昏目眩、饮食不佳、胸闷、睡眠不安、小便澹黄、大便偏稀。切诊脉细弦缓。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脾失健运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3岁,男性。主诉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3年。中医病名为肝着病,证型为气滞血瘀痰凝。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舌象舌尖红,苔黄腻,脉弦细。B超示肝表面欠平,门脉增宽,脾大。肝纤维化指标偏高,肝穿示G1S0。二诊时舌红苔黄少津,口干。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肝纤维化痰凝
查看详情 →
陈某,男,30岁。两胁疼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五心烦热。病程自1998年患急性病毒性肝炎,2002年4月出现脾区疼痛。中医病名:肝病。证型: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望诊:右手掌蜘蛛痣。舌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肝区隐痛,劳累后加重,脾区痛。切诊:脉沉滑。肝下缘肋下1cm,脾下缘肋下0.5cm,质软,轻度触痛。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四肢乏力
查看详情 →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面部蝶形红斑 关节痛 发热 皮疹 全身症状包括不规则发热 关节症状常见 关节痛伴肌肉疼痛 皮肤损害包括面部红斑 指趾末端出血斑 口腔粘膜溃疡 内脏损害常见于肾脏 心血管系统受累 呼吸系统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癫痫 抽搐 昏迷 肝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 肌肉疼痛 淋巴结肿大 视网膜病变 干燥综合征 狼疮危象表现为高热 极度衰竭 神经系统病变 肾功能衰竭 出血倾向 呼吸衰竭 气血失和 阴阳失调 热邪入里 毒热炽盛 气阴两伤 气滞血瘀 瘀久化热 面赤斑斑如锦纹 舌红 声微懒言 脉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温毒发斑气阴两伤气血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8岁,男性。主诉急性肝炎半年余,肝功能反复异常,肝区隐痛刺痛,脘腹痞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小便澹黄。中医诊断为湿热残留,肝脾两虚,气滞血瘀。舌质红,边有紫气,苔薄腻,脉弦细。肝肋下2cm,剑突下4cm,质中等,边缘光滑,肝区叩击痛(+)。肝功能异常,HBsAg(+)。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湿热残留肝脾两虚
查看详情 →
高某,40岁,乙肝病史多年,反复发作,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TTT↑,乙肝大三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面色晦暗,舌红少苔,脉弦细,大便不调,乏力困倦,精神不振。
气滞血瘀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目黄、皮肤黄,疲乏无力,病程1个月。临床表现两胁隐痛,腹胀,尿少,大便每日2~3次,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苔无,脉沉弦。腹部CT示肝内占位,腹腔内少量腹水。中医范畴属“积”、“症”、“血臌”。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阻,正气亏虚,气虚血滞痰阻。
气滞血瘀肝癌痰阻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9岁,男性。尿频三年,夜尿频繁,小便频而不畅,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乏力,肢冷畏寒,会阴部、小腹部胀痛。舌质澹胖苔白滑,脉沉迟。中医诊断为癃证,肾阳不足型。病机为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寒湿内蕴。
气滞血瘀慢性前列腺炎肾阳不足癃证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9岁。主诉高血压偏瘫3日。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200mmHg。神志恍惚,双目紧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头痛,右半身全瘫,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巴氏征阳性。血压155/95mmHg。诊断为中风,属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面色苍白,口臭,舌象未提。脉象未提。
气滞血瘀高血压中风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男,35岁,纳差、乏力、尿黄、厌油、恶心、腹胀,病程5年,现症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湿热渐盛,阴寒犹存,肝郁脾虚,气滞血瘀。面色晦暗,舌苔黄腻,脉弦滑。肝功能异常,B超示肝小复波密集,少量腹水。
慢性肝炎气滞血瘀湿热内盛肝郁脾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