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左 苦温辛烈,燥胃强脾,口中津液转滋。湿流气化,清津上供,足肿身痛未松,风湿相搏,不能遽化。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濡缓。
湿浊中阻风湿相搏
查看详情 →
患者57岁,女性,主要症状为下肢及颜面水肿十余年,尿蛋白阳性,伴头晕、耳鸣、口苦口干、恶心、呕吐、纳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色晦黯,双肾压痛叩击痛,B超示肾实质结构模糊,右肾盂扩张。中医诊断为阴水关格,证型为脾肾两虚、肝阳上亢、湿浊中阻热毒内蕴。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脓细胞少许,肾功能异常,血压升高。
湿浊中阻水肿关格脾肾两虚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56岁,男性,主诉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病程2个月。中医诊断为呕吐,证属湿浊中阻兼阴虚。舌红,苔薄黄中剥,脉细数。
湿浊中阻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4期阴虚证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2岁,男性。主诉腹泻腹痛近二年,每日三、四次不等。腹痛腹泻,稀便带粘液,腹胀肠鸣,少腹隐痛有下坠感,喜揉喜按,倦怠乏力,纳呆恶心,口干而苦。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根腻。脉弦细滑。证属脾虚失运,湿浊中阻,清气不升反降。
湿浊中阻慢性结肠炎脾虚失运清气不升
查看详情 →
36岁女性,经前头痛、头晕10年,伴恶心呕吐。性情急躁,喜叹息,胸胁胀满,睡眠多梦,食纳一般,大便不成形。舌质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证属肝火上扰,湿浊中阻。
湿浊中阻经行头痛肝火上扰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男性,主诉眩晕欲吐,头痛2年。症状包括目颤欲仆、便秘。舌淡红,苔腻,脉濡滑,右寸不足。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舌象淡红苔腻,脉象濡滑,右寸不足。病机为湿浊中阻,清阳不升。
湿浊中阻眩晕清阳不升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童年,霍乱,周身冷麻,曾吐蛔虫,渴饮不多,霍乱冷麻,泻多转热,舌起煤苔,谵语,霍乱后肢麻神疲烦闷,脉濡数,苔灰润浊,渴喜热饮,肠鸣便腻,澹黄,霍乱泄止,煤苔已蜕,脱陷陡起,脉软。暑湿内蕴,络遂不宣,暑邪内溃,恐其昏厥,暑湿热交阻,正气摧伤,病后调理。面色未提及,舌象见煤苔、灰润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症状描述包括冷麻、吐蛔虫、渴饮不多、谵语、肢麻、神疲、肠鸣、便腻、澹黄,脉象见濡数、软。
湿浊中阻霍乱阳气不通暑湿热交阻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女性。主诉厌食1年,胸闷气短,呃逆频作,嗅觉丧失,大便不爽,倦怠无力,双目呆滞,面色无华,精神不佳。舌质淡,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苔白厚滑腻,脉沉迟无力。诊断为厌食,证型为脾肾阳虚,湿浊中阻,升降失常。
湿浊中阻类风湿关节炎型糖尿病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3岁,男性。主诉疲乏、纳差、腹泻。病程较长,经治疗未见明显改善。中医病名为胁痛,证型为湿浊中阻,气滞血瘀。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纳差、胸脘作胀、嗳气频作、乏力肢软、大便偏干。面色晦滞,舌质紫黑,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滑。肝区压痛和叩击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
湿浊中阻慢性迁延性肝炎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69岁,男性。主诉为头晕乏力,恶心泛吐清水痰涎,右胁胀痛,有内脏牵挂感。舌白苔厚腻,脉濡缓。B超示肝区非均匀性脂肪浸润,血脂异常。中医诊断为肥胖症脂肪肝。辨证属饮食失节,痰湿瘀滞内生,困阻中宫。
湿浊中阻肥胖症脂肪肝痰湿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失眠半月余,神情恍惚,记忆力下降。面色晦暗,舌红苔黄厚腻,脉滑。脘腹胀满,纳谷不馨,口中黏腻,大便稀溏。诊断为湿浊中阻、胃气不降。
湿浊中阻失眠胃气不降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5岁,女性。面肢浮肿,腰部酸困疼痛,胸闷,呕恶,食欲差,倦怠乏力,眩晕耳鸣,心烦少寐,二便不畅。舌澹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数无力。慢性肾炎病史10年,慢性肾功能衰竭1年。辨证属气阴两虚、湿浊中阻。
湿浊中阻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男,60岁,咽痒而干,干咳,口干苦,脘腹胀满,午后加重,食纳欠佳,溲黄,大便稀溏,眠差,入睡困难。舌质暗红,苔腻微黄,脉弦数。畏寒怕冷,易疲劳,性情急躁易怒。肝气犯肺,痰浊壅塞,肺失肃降。肝郁脾虚,湿浊中阻。
湿浊中阻咽干咳口苦心火上扰
查看详情 →
男,47岁,血尿加重1周,伴头晕泛恶,病程未明确。肾衰,尿血,脾肾阳虚,湿浊中阻,阴络受损。面色晦暗,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心慌气短,精神委顿,卧床不起,四肢欠温,头晕泛恶,腰酸,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大便频繁不爽。
湿浊中阻多囊肾慢性肾衰肾性高血压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男性,主诉口渴多饮、能食2年余。现病史示口渴、纳多、腹胀、溲频、大便时溏时燥、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而干,脉细弱无力,尿糖(++++)。辨证为气阴两虚,湿浊中阻。
湿浊中阻糖尿病气阴两虚口渴多饮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5岁,男性。主诉肝脾肿大,全身发黄八年,腹水,黄疸指数100u以上。面色黄黯晦滞无光,巩膜深度黄染,皮肤深黯黄色,精神倦怠,声低息短,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小便短少色如浓茶,腹水臌胀,四肢瘦削,颜面及足跗浮肿,两胁疼痛。脉沉弦劲而紧,舌白滑厚腻带黄少津。中医病名阴瘅,证型阳虚水寒,肝气郁结,湿浊中阻。病因病机为阳虚水寒,肝气郁结,湿浊中阻。
湿浊中阻胆汁性肝硬化阳虚水寒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72岁。主诉小便淋漓不畅,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夜尿次数每夜7~8次,伴胃脘胀满、恶心、乏力、呃逆。舌质暗红,苔黄厚浊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癃闭,证属脾胃虚弱,痰热滞于膀胱。
湿浊中阻癃闭痰热滞膀胱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女,47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持续14天,神疲乏力,纳差,失眠,大便2~3日一行。舌淡苔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水肿,证属脾虚水停、湿浊中阻。
湿浊中阻水肿脾虚水停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男性,胃痛反复30年,胃脘胀痛,纳少,打呃,便溏日2~3次,面色萎黄,精神不佳,体瘦,乏力。中医诊断为脾虚气滞,湿浊中阻,夹有肝郁。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澹,苔白厚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胃脘胀满灼痛,时而连及小腹,喜温,按之则舒,便溏,体瘦,乏力。切诊见脉弦细滑。
湿浊中阻胃痛脾虚气滞肝郁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男性。主诉乏力、腹胀、厌油3个月。病史有慢性乙型肝炎2年余。初诊见身目深黄,乏力、腹胀、厌油腻、小便深黄、大便干结。舌质澹,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肝着,证属瘀毒互结,兼脾阳不振。二诊见黄疸未明显下降,皮肤黄色晦暗,乏力,纳食无明显好转,舌澹,苔白,脉沉弦。三诊见黄疸明显下降,尿黄变澹,大便调,稍感口干、口苦,舌澹,苔白偏腻,脉弦。四诊见黄疸大部分消退,纳食恢复。
湿浊中阻慢性乙型肝炎肝着瘀毒互结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