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月经延期10年,伴腹痛、血块、乏力、喜叹气、心烦多梦。形体正常,精神倦怠,面色微黄。舌质澹红,苔白,脉弦。中医诊断为月经后期,证属肝脾不和。病因为肝气郁结,脾虚失运,气血不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舌澹红,苔薄白,脉弦缓。舌尖红,苔白,脉弦滑。脉弦数。
月经后期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血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1岁,女性。主诉眩晕、心悸一年余,劳累易发。病程一年余。中医病名气厥(虚证)。证型属少阴阳虚寒化证。病因病机为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导致阴阳失调,心神失养,气滞血瘀。舌苔薄白,脉沉细结。眩晕、心悸、自汗、神志恍惚、站立不稳、脑内灼热、失去知觉、头痛、倦怠、欲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提示窦性停搏。
气厥少阴阳虚心肾虚衰自汗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9岁,女性。主诉心悸1个月。病程1个月。中医病名心悸,证型阴虚火旺。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望诊舌红少苔。闻诊未提及。问诊提及夜寐不安、乏力疲倦。切诊脉沉细结代。
心悸阴虚火旺高血压乏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8岁,女性。主要症状为胸部满闷疼痛、喘息、头晕头痛、双下肢微肿。病程未明确提及。中医病名为胸痹,证型为寒湿痹阻,兼有风寒。病因病机为阳微阴弦,寒湿积聚,外感风寒,痰饮阻滞。舌象为舌淡苔白,脉象为脉浮紧。二诊时脉象转为脉弦细,三诊时脉象为脉弦滑。舌象持续为舌淡苔白。
胸痹寒湿痹阻风寒气短乏力
查看详情 →
31岁女性,产后气血虚,腰以上如瘫痪,两腿疼痛不能移动,仰卧不能翻身,病程4日。中医病名:血痹,证型:产后气血虚,受风寒与内湿搏结。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产后气血虚,受风寒,腰骶关节不红不肿无压痛。切诊:两关弦虚,两寸尺均无力,弦兼数。
产后气血虚风寒湿痹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28岁。全身发黄8年余。面色黄黯晦滞无光,巩膜深度黄染,皮肤深黯黄色,干枯瘙痒,腹水鼓胀,腹围98cm,肝脾肿大,脉沉取弦劲而紧,舌苔白滑厚腻而带黄色,少津。中医诊断为阴瘅证,辨证为寒湿内滞,肝气郁结。
黄疸寒湿内滞肝气郁结阳虚水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主诉昏迷、右半身不遂、不能言语、右肢偏废、二便自遗,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卒中,证型为湿邪内蕴,病因病机为湿邪内蕴。望诊见舌苔白腻,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昏迷、不能言语、右肢偏废、二便自遗,切诊见脉浮。
卒中湿邪内蕴痰火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女性。主诉婚后未避孕未孕4年余,4年前有流产史。月经量中,夹血块,色暗,月经第9天已干净4天。舌质紫暗,苔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不孕症,证属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阻滞胞宫胞络,湿热蕴结胞脉,致冲任受损,胞脉不通。
不孕症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舌紫暗
查看详情 →
27岁女性,不孕,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暗有块,带下色白清稀,阴冷下腹冷痛,畏寒肢冷,腰背酸楚。寒凝胞脉,阳虚肾衰,宫寒不孕。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声音低微,气味无特殊。症状持续两年,伴腰痛体倦,左膝受风寒疼痛。
不孕宫寒肾气不足阳虚
查看详情 →
51岁女性,全身肌肉关节灼热疼痛,病程1年。痛痹,病久正虚,感受外邪,气滞血瘀,脏腑失和。舌澹暗有瘀点,苔薄腻,脉沉细缓。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僵硬,口干欲饮,心烦易怒,腰背肩臂走窜性疼痛,胸闷气短,身半汗出,大便溏软。局部皮色正常,关节无红肿,肤色如常,切之不热。
痛痹气滞血瘀肝脾不和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5岁,男性。主诉心慌、胸闷三年余。中医病名怔忡,证型心肾阳衰,寒凝络阻。病因病机为阴胜阳亏、心气不足。舌质淡稍青,苔白润。脉迟而弱。症状包括心慌、胸闷、头晕多汗、口唇稍绀、气短乏力、脘痞不适、恶冷喜热、手足不温、小便清长。
心悸怔忡心肾阳衰寒凝络阻
查看详情 →
患者10岁,男性,长期鼻腔流脓性液体,伴头痛、头晕,面部浮肿,周身乏力,口干欲饮,苔薄白,脉缓滑。中医诊断为鼻渊,证属肺胃蕴热,外受风邪,风热上干,阻塞鼻窍,日久脾运失健。望诊见苔薄白,闻诊未见特殊,问诊提示病程较长,切诊见脉缓滑。二诊见小便黄浑,苔水黄,脉微数。三诊症状基本缓解,食饮眠卧佳。
鼻渊肺胃蕴热风热上干脾运失健
查看详情 →
高××,男,55岁。风湿身痛十余年,寒气彻骨,双足尤甚,夜尿多,便溏,身重无力,筋脉拘急扯痛。诊脉沉迟弱,尺脉虚,舌淡不荣。寒湿痹。寒性凝滞,湿性重著,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伤阳,脾肾阳虚。面色淡,舌淡不荣,脉沉迟弱。夜尿多,便溏,身重。
风湿痛寒湿痹脾肾阳虚气血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0岁。主诉为感冒、身微热、微恶寒、鼻塞、咳嗽、痰粘、剧烈头痛。病程初为急性,后逐渐转为慢性。中医病名为伤风,证型初为风寒,继而化燥,后见内饮,最终属脾胃不足。望诊见舌象正,苔薄白或白而略燥或白滑;闻诊未明确描述;问诊包括咳嗽、头痛、鼻塞、便溏等;脉象浮、浮数、浮弦、浮缓、弦大、沉等。
感冒风化燥脾胃不足痰饮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男性,主诉心慌、气短、夜间不能平卧、上腹胀闷、心前区阵发性闷痛、心律不整。病程五年,近两个月症状加剧。面色黯黄,眼周发青,舌苔白厚,脉沉细结代。辨证为心血不足、脾肾阳虚、气血瘀滞。四诊合参显示心脾肾虚,寒邪内生,阻滞心脉。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悸心脾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7岁。主诉两侧太阳穴及巅顶头痛3周,伴目干、目痛。中医诊断为头痛,证属肝血不足,清窍失养。舌淡红裂纹,苔薄,脉细弦。病程3周。
头痛肝血不足肝区隐痛
查看详情 →
女,42岁,鼻涕量多白黏,鼻塞不畅,嗅觉失灵,头中空痛,眩晕,倦怠乏力,声音低微,纳食不香,小腹空坠,带下清稀,病程十余年。双侧鼻腔肌膜及下鼻甲微红肿胀,中鼻道内有大量白黏浊涕。鼻渊,肺脾气虚,水道不调,湿聚鼻窍。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数。
鼻渊肺脾气虚水湿上聚
查看详情 →
75岁男性,咳嗽、痰多、发热、流清涕、夜间咳嗽明显、食欲差、喉中痰多漉漉、大便稀溏、便下不消化食物、便有腥味挟泡沫、神疲、恶寒喜热、面色㿠白、颜面微浮、小便清利。肺痈,脾虚湿盛。舌淡暗,苔薄白略腻,脉弦细。面色㿠白,舌淡暗,苔薄白略腻,脉弦细。
肺痈脾虚湿盛痰多咳嗽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男性。主诉记忆力下降2年余。中医诊断为健忘病(髓海不足)。症状包括怕热、易心烦易惊、出汗稍多、气短、易口臭、眼干、大便易稀、夜尿3次。脑CT示脑萎缩,头颅磁共振示双侧颞叶萎缩、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脱髓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病因病机为髓海不足,痰瘀内生,阳不内收,气血亏虚。
健忘病髓海不足气血亏虚阳浮于表
查看详情 →
77岁男性,全身震颤30余年,伴心下痞硬胀满1年余。颤震,脾肾虚寒,肝风内动。面色澹白,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细数。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言语声低,少气懒言,全身震颤显著,心下痞硬,脘腹胀满,口干苦,食欲不佳,便秘。
颤震脾肾虚寒肝风内动脾虚湿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