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女性,产后20多天,右上腹胆部疼痛连及小腹,巩膜及面发黄,舌苔白,自汗多,大便秘4天未通,茶色尿,发热,脉缓弱,食欲减退。血色素5.5g。瘀阻型胆囊炎。面色黄,舌苔白,脉缓弱,脉弦数。自汗,大便秘结,茶色尿,食欲减退。
瘀阻型胆囊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5岁。主诉胆石病术后呕血、便血一周余。精神萎靡,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搏108次/分,呼吸16次/分。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旁正中切口约20厘米,肠鸣音活跃。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损伤,胆汁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包括消瘦、少气、乏力、发热、口干舌燥、语言迟微、心慌心跳、呕血、便血。舌苔黑燥,舌质红,脉沉细数。辨证为肝胆湿毒热盛,术后气阴大伤,正气欲脱。
发热胆石病术后胆总管损伤胆汁性腹膜炎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2岁,女性。主诉反复头痛30余年。头痛以前额、两颞侧为主,呈搏动性,伴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4~5天,遇寒、热、疲劳诱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中医诊断为头痛,证型为痰瘀阻络证。病因病机为风寒内伏,痰瘀阻络,上扰清窍。月经延迟,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
偏头痛痰瘀阻络风寒内伏月经失调
查看详情 →
钱某,女,32岁。反复腹泻3年余,日3~4次不等,稀煳黏液便,伴腹痛腹胀,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便不净感。神情焦虑。舌澹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弱),辨证脾虚湿盛。结肠镜示结肠痉挛,黏膜充血水肿。X线钡剂灌肠示结肠充盈迅速,袋形增多、加深。
泄泻脾虚湿盛肝气郁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妊娠四月半,阴道流血,术后发高热,体温39.6℃,腹部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高。寒热往来,四肢发凉,汗出不彻,胸闷腹满,少腹痛,头痛身酸,口苦口干不欲饮,恶心呕吐,大便稀有脓血,小便黄,恶露稀薄脓样。脉模煳无力,舌质暗红,苔黄白秽厚满舌。诊断为晚期感染性流产、败血症。
发热晚期流产湿热蕴伏正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女性,主诉低热、出汗、失眠、心烦2个多月。病程2个月。中医病名肝肾阴虚火旺证,证型肝肾阴虚火旺证、心脾气虚证。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望诊舌质澹红、舌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有低热、出汗、失眠、心烦、食欲低下、两腿无力。切诊脉沉细而不数。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虚热内扰失眠心烦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胃脘部不舒,胀满不已,呕恶泛漾,大便溏泻,病程已久。舌苔薄微黄而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为痞证,证属寒热互结,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气,误用下法,损伤正气,致寒热错杂,气机阻滞。
慢性胃炎脾胃虚弱湿热留恋升降失调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男性,主诉寒热9天,下肢浮肿、腹胀、气喘5天。寒热、无汗、肢体酸重、头昏而痛、咳嗽气急,足部浮肿渐上升至大腿、阴囊、腹部,面部轻度浮肿,两下肢可陷性水肿,咳唾白色泡沫粘痰,胸满胁胀,食少便干,小便量少。舌苔薄白,脉弦滑。面色晦暗,慢性病容,半坐位,右侧颈脉轻度怒张,胸廓呼吸运动对称,两肺下部及腋外侧震颤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心音低,心尖Ⅱ级收缩期杂音,腹水征阳性,阴囊水肿发亮,透光试验阳性,两侧睾丸不可触及。中医病名属痰饮,证型为溢饮、支饮、悬饮,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内伤水湿,肺脾失调,气不化水,水湿内停,痰饮壅盛。
风水相搏痰饮停聚肺气不宣脾失运化
查看详情 →
患者大便稀溏伴黏液1年,每日3~5次,无腹痛。舌质暗红,苔白腐,脉弦。既往史有咽炎、鼻炎、胃炎。上腹正中有一条索状物,伴叩击痛。诊断为肠澼、胃炎。
大便稀溏黏液便肠澼胃热
查看详情 →
患者24岁,女性。主诉胁痛腹胀,头痛衄血2天,昏迷1天余。中医病名急黄,证型湿热疫疠,病因湿热疫疠之邪乘虚而入,熏蒸肝胆。望诊面色潮红,舌红绛、苔黄而厚腻。闻诊口内有特殊秽气味。问诊有胁痛腹胀、头痛衄血、神志恍惚、两便失禁、发热、烦躁、食欲差。切诊脉象濡数。
急黄湿热瘟毒气血两燔肝胆郁蒸
查看详情 →
81岁女性患者,主诉股骨手术后高热、神昏、谵语、腹胀3天。病程25天,术后出现发热、腹胀、疲倦,暴食后高热、神志不清。腹坚满,3日未排便,无矢气。左侧患肢极度肿胀不可动弹。舌老红少津,苔黄燥起芒刺,脉弦细数。辨证为热瘀交结、邪热上扰、宿食与糟粕交阻肠道。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明显包块,肠鸣音高亢,白细胞升高。
肠梗阻热瘀交结邪热上扰宿食内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逾四旬,畏寒战栗,发热得汗始解,嵴背拘疼,腰膝软弱,饮食不进,肠鸣作泻,心虚惊悸,胸肋气胀,畏风畏热,头眩目昏,月信愆期。中医诊断为气郁病。证属肝气有余,火与元气不两立,肺受火邪,气郁不行,脾胃不和。望诊未详,闻诊未详,问诊见寒热往来、战栗出汗、肠鸣作泻、心虚惊悸、胸肋气胀、畏风畏热、头眩目昏、月信愆期。切诊见左寸、左关、右寸、左尺脉失其升降之常,惟脾肾二脉平和。
气郁病肝气有余肺受火邪脾肾二脉平和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8岁,女性。主诉腹胀大6+月,加重1周。病程6个月。中医病名鼓胀,证型肝肾阴虚气滞湿阻血瘀。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气滞湿阻,血瘀络脉。望诊见舌紫暗,苔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消瘦、腰膝酸软、纳差、嗳气、胁痛、尿少、心烦热。切诊见脉细涩。
鼓胀肝肾阴虚气滞湿阻血瘀
查看详情 →
73岁女性 主诉右上腹持续性疼痛2日 现病史示胀痛向右肩背部放射 伴恶心呕吐 纳差 寒战发热 体温38.5℃ 小便黄 大便干 体征示右上腹胆囊区饱满压痛 胆囊肿大 墨菲征阳性 肝功能正常 B超示胆囊增大 囊壁增厚 毛糙 中医诊断肝胆湿热 木不疏土 舌红苔薄黄 脉弦滑
急性胆囊炎肝胆湿热木不疏土舌红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2岁,男性。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肠鸣腹痛、腹泻清稀夹黏液、里急后重、手足欠温、口渴不欲饮、小便清长。面色澹白,精神萎靡,眼眶凹陷,舌质澹红,苔薄微黄,脉浮缓。中医诊断为寒湿侵袭、表陷于里之证。病因病机为寒湿侵袭,表邪内陷。
寒湿侵袭表陷于里里急后重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72岁,男性,主诉发现肝癌1年余,加重1月。腹胀,时有恶心,后背痛,纳呆,大便2日未行,小便少,神清精神弱,双眼球结膜略黄染,腹膨隆,移动性浊音(+),肝区叩痛(+),舌红少苔,脉弦细。临床表现包括腹水、肝弥漫性病变、肝囊肿、腹水、左侧胸腔积液。病程较长,有肝癌病史,行肝切除术及化疗,现存在肝功能异常及脾虚湿困表现。
肝癌肝脾不和气滞血瘀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1岁,男性。主诉发热2月余。现病史示午后发热,体温38~39℃,纳差,肠鸣腹胀,欲如厕,面色萎黄。舌红、苔少较干,脉滑缓。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辨证阴精耗伤,阴虚发热。望诊面色萎黄,舌红苔少干。闻诊未提及。问诊示发热、纳差、腹胀、欲如厕。切诊脉滑缓。
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少阳枢机不利脾胃失调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女性,主诉下利脓血,日7~8次,伴里急后重及腹痛,病程自1962年8月起,反复发作,近2月大便3~5次,夹粘液,有后重,纳差,胃胀,嗳气,性情急躁,小便少而黄,尿道有刺激感,睡眠不佳。中医诊断为痢疾(二),辨证为脾胃不调,肝胆热郁。舌质红,苔黄腻,脉两关弦细。
慢性痢疾脾胃不调肝胆热郁胃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岁,主诉腹痛10余天。腹痛阵作,脐周及上腹为重,食入后加重,大便先干后稀,为黑色,隐血试验阳性。舌质红,苔薄黄,脉滑稍数。中医诊断紫癜,辨证气滞血热。体征见皮肤紫癜,咽稍充血,腹部平软,肠鸣音稍活跃。二诊见皮肤紫癜增多,左踝关节肿痛,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滑数。三诊腹痛及关节痛缓解,皮肤紫癜消退,舌质澹红,苔白,脉缓。
过敏性紫癜气滞血热胃肠积热湿热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岁2个月,女性。发热7天,无咳嗽,纳食一般,大便稍干,小便黄。外阴红赤,白色分泌物,舌质红,苔薄黄腻,指纹澹紫于风关。中医诊断热淋,证型湿热下注。病因病机为湿热之邪熏蒸于下。
发热热淋湿热下注外阴红赤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