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有哮喘病史30余年,发病诱因为天气变化感受风寒。主要症状包括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口唇发绀、面色晦暗、胸闷、指尖不温、肌肤甲错、颈静脉怒张。舌象见舌紫暗有瘀点,舌下脉络紫暗怒张,脉象细涩。中医病名为哮喘,证型属寒凝血瘀,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内有血瘀。
脉细涩哮喘寒凝血瘀肺气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双膝及腰疼痛2年,加重4天。双膝疼痛,右膝较重,腰酸困痛,经来尤甚。全身酸困,视力模煳。舌质绛,脉细涩。证属瘀血阻滞,寒滞经脉。
脉细涩血虚痹瘀血阻滞寒滞经脉
查看详情 →
患者白带已五年,体消瘦,纳差,失眠,腰痛,小腹痛,白带清稀量多浊臭,小便次频量少,大便稀日四次,舌暗红边有瘀点,脉沉小数。中医病名属带下病,证型为脾肾双虚,湿浊下注。望诊见舌暗红边有瘀点,切诊见脉沉小数。问诊见白带异常、消瘦、纳差、失眠、腰痛、小腹痛、小便频数、大便稀溏。
脉细涩子宫癌脾肾双虚湿浊下注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女性,反复双膝关节肿痛三月余,加重五天。双膝红肿热痛,活动不利,右膝尤甚。舌暗红,苔黄,脉细涩。中医诊断为鹤膝风,证型为湿热内蕴。病因病机为湿邪久留化热,湿热蕴结于关节,经络不畅。望诊见舌暗红、苔黄,闻诊未见特殊,问诊提示病程较长,切诊见脉细涩。
脉细涩鹤膝风湿热内蕴关节红肿
查看详情 →
95岁女性,意识不清、间歇性发热5天,浅昏迷,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呼吸稍促,喉中痰鸣音,舌紫暗少苔干燥,脉细涩,既往脑出血病史,遗留右侧肢体无力,近来躁动不安,面色潮红,两目发红,胸背部发热汗出,四肢冰冷感,寒热错杂,肾阳虚损,阳虚不镇,阴寒凝滞,中气不足,脾运失常,阳气虚衰,真气司运不足,大便秘结
脉细涩意识不清间歇发热形体消瘦
查看详情 →
患者41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4年,伴眩晕头痛、精神不振、失眠。中医诊断为瘀血阻络。舌质淡有瘀点,脉细涩。
脉细涩头晕目眩瘀血阻络舌质淡
查看详情 →
患者小腹痛,溲淋便艰,纳食呆滞,病程百日。瘀滞凝塞子宫,气机亦滞。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细涩。小腹板滞,溺淋仍滞,二便渐通,小腹痛偏于左。
脉细涩瘀滞凝塞气机阻滞小腹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3岁,女性。停经74天,小腹疼痛10余天。口唇发紫,舌暗,脉细涩。中医诊断为胎死不下。病因病机属胎死胞宫,瘀阻脉络。面色晦暗,舌象紫暗,脉象细涩。病程较长,症状以小腹疼痛为主。
脉细涩胎死不下肝血瘀阻口唇发紫
查看详情 →
72岁女性患者,主诉多汗、烦热10余年,伴失眠多梦、汗出涔涔、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质暗红、苔薄少津,脉细涩。诊断为心阴亏损、阴虚血瘀。
脉细涩心阴亏损阴虚血瘀失眠多梦
查看详情 →
男,49岁,主诉坐骨神经痛3余年,反复发作,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夜间加重,影响睡眠。舌质暗红,脉细涩。诊断为久痛入络、瘀血痹阻。
脉细涩坐骨神经痛瘀血痹阻夜间痛剧
查看详情 →
患者产后血虚,恶露未净,大便秘结,少腹作胀。舌澹红,苔薄白,脉细涩。二诊后大便通畅,少腹胀减,脉细缓。
脉细涩新产血虚营阴内伤大便秘结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女性,主诉黎明汗出,头面为甚,病程三年。近半月汗出加剧,伴口干咽燥不欲饮,面色黯黑,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中医诊断瘀血证。病因病机为瘀血久留。望诊见面色黯黑,舌质紫暗有瘀点。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汗出、口干咽燥。切诊见脉细涩。
脉细涩瘀血证肝病致瘀头面汗出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主诉头痛、鼻塞、口干、痰中带血丝,病程较长。中医病名为鼻咽癌,病机属阴液耗损、邪毒壅盛,证型未明确提及。望诊见舌尖红苔黄,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头痛、鼻塞、痰血、口干、咽喉不适、渴多欲饮、三叉神经痛、进食困难、夜间发热等,切诊见脉弦数。
脉细涩鼻咽癌邪毒壅盛口干
查看详情 →
男性,62岁,左侧胸前区疼痛、憋闷,活动后气短,纳差,食后腹胀,大便偏干,睡眠差,双手持物无力。舌紫暗,苔腻,脉细涩。心脾气虚,痰浊内停。
脉细涩胸痹心痛心脾气虚痰浊内停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女性。主诉绝经5年,腰腿酸软,久立久行无力,淋雨后一身尽痛,得温痛减,头目眩晕,阵作烘热,大便溏结不调。面色欠华,舌黯红边见瘀点,苔薄而干,脉细涩。骨密度峰值量-2.8。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为本,寒湿瘀阻为标,后转为肝肾阴虚为主,兼有瘀血阻络。舌红干苔薄白,脉弦细,红体瘦苔薄白,脉细。
脉细涩腰腿酸软肝肾亏虚寒湿瘀阻
查看详情 →
62岁女性,突发右侧半身不遂14天,气短,右侧肢体乏力,小便频数,大便调,舌质黯,苔白,脉细涩,血压160/90mmHg,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辨证气虚血瘀,既往有中风家族史。
脉细涩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音哑数月,逐渐加重。会厌充血,有一黄豆大肿物,色鲜红。自觉咽喉干疼,声音低哑。舌质暗,苔薄黄,脉细涩。证属血瘀会厌。
脉细涩会厌肿块血瘀会厌肺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6岁,主要症状为咳嗽、气促30余年,加剧伴神志恍惚、黏液样大便2个月余。中医诊断为泄泻、虚劳、咳喘。病因病机为久泻伤脾、伤阴,辨证为脾虚气陷、胃阴枯竭。望诊见面色如灰,形体枯藁,肌肤甲错、脱屑,舌质紫暗肿胀,舌光如镜。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咳声无力,语言不清,食纳极差,几天未进食,大便黑色煳状。切诊见脉细促无力。
脉细涩咳喘泄泻虚劳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0岁。主诉甲状腺肿瘤手术后7年,梅核气。主要症状包括口苦、口臭、耳鸣、耳痒、鼻热干红疱、咽部异物感、口腔血泡、疲劳乏力、多梦、大便不畅、尿频。舌澹,边有齿痕,苔少,脉细涩。诊断为气郁痰阻阴虚证。二诊舌澹红,胖大,边稍有齿痕,苔薄白,脉少涩。三诊舌红,舌胖,边有齿痕,中有裂痕,苔少,脉弦小。
脉细涩梅核气气郁痰阻虚证口苦
查看详情 →
男,62岁,高血压病史20年,心慌、胸闷2年,胸前胀痛发作频繁,情绪激动或饭后诱发。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舌质黯苔薄,脉细涩。
脉细涩冠心病心脉瘀阻胸阳不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