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头晕+气滞血瘀

患者45岁,女性,乳腺癌术后3个月。头晕心悸,胁胀满,咽痛汗出,烦躁易怒,腰膝痠软,夜寐不酣,食纳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为乳腺单纯癌术后,水不涵木,肝郁气滞证。病位在肝肾,证属肾阴不足,气滞肝亢。病因病机为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气郁结,肝阳上亢。
气滞血瘀乳腺癌术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0岁。主诉外伤后头痛头晕,双手麻木、健忘4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头位转动时头晕加重、头低位时双上肢触电样麻木、记忆力减退。舌黯红少苔,脉细。中医辨证为头外重伤,气滞血瘀,堵塞血脉。病因为饮酒后被打伤头部,病程4个月。
气滞血瘀头痛头晕脑挫裂伤双手麻木
查看详情 →
女,51岁,颈背痛,右上肢麻木、感觉减退、活动不便、力差,头痛、头晕、目眩、记忆力稍差、夜寐不宁。舌苔薄白,舌质稍暗,脉弦细。麻木,气滞血瘀,络脉闭阻。
气滞血瘀头晕络脉闭阻麻木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1岁,男性。反复胸闷、胸痛、气短10余年,加重1月余。面色微黯,形体瘦削,眼眶及颧部深陷,头晕,烦躁,声低气怯,口干渴,喜冷饮,心悸,胸闷痛有压榨感,盗汗,夜间胸闷痛、气憋醒,纳差,便秘。舌紫黯,苔薄黄,脉细濡数。中医病名冠心病,证型气阴两虚,胸阳不振,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病因病机病久元气及真阴俱伤,胸阳不振,病久入络,气滞血瘀,痰瘀互结。
气滞血瘀头晕冠心病陈旧性心梗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右侧半身不遂三个月,伴头晕,言语不利。病程三个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望诊舌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头晕、言语不利、右侧偏瘫、大便干燥。切诊脉沉弦、沉缓。
气滞血瘀中风后遗症肝阳上亢脉沉缓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7岁。主诉头痛伴呕吐1月。病程1月。中医病名脑瘤,证型肾虚瘀血阻络。面色晦黯,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双目无神,低吟呻吟、语声低怯。头痛呈间歇性,多在下午、夜间发作,伴有呕吐、双眼困涩、口澹无味、不思饮食。
气滞血瘀脑瘤肾精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5岁。主诉颈项强硬,头晕目眩,手足麻木,胸闷发憋。病程1年余。中医诊断为骨痹。证型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痰浊阻滞。望诊见舌苔白厚腻,质暗澹。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精神倦怠,头晕行走须扶物,肩臂疼痛麻木,腰膝酸困,足膝无力,失眠健忘,手足心热。切诊见脉沉弦细。
气滞血瘀头晕目眩骨痹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主诉颈肩部不适伴头晕、手指麻木6个月。中医病名混合型颈椎病。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涉及颈椎退变、椎间盘变性、骨赘形成、神经根及椎动脉受压。望诊面红。问诊包括颈肩部不适、头晕、手指麻木、失眠多梦、睡眠欠佳。切诊颈部僵硬、颈肌痉挛、压痛、活动受限、神经症状阳性。辅助检查示颈椎结构异常及骨赘形成。
气滞血瘀混合型颈椎病颈神经根受压椎动脉供血不全
查看详情 →
患者61岁,男性。主诉头晕、头痛、耳鸣10年。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10年,血压波动于160-140/100-90mmHg。现症见头晕、头痛、耳鸣,面部潮红,急躁易怒,肢体发麻,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细。中医诊断眩晕,证型肝阳上亢,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眩晕肝阳上亢肾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1岁。主诉左前胸疼痛1月余。现症见左前胸针刺样疼痛,夜间加重,伴胸闷、气短、烦躁、头晕、流涎,纳食一般,夜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中医诊断为胸痹,病机为年老体虚,阳气失于温煦,血行不畅,心脉失养。
气滞血瘀胸痹心阳不足烦躁
查看详情 →
患者29岁,女性。主诉头痛反复发作10年,初起左太阳穴痛,现两侧或巅顶痛,情志差时加重,伴呕吐,大便每日1~3行、偏稀。舌苔白,脉弦细。病程长达10年,情志因素明显。中医病名属头痛,证型为肝气郁结,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肝郁生风。舌象见苔白,脉象为弦细。
气滞血瘀头痛肝风内动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0岁。主诉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后背及肩胛骨痛,早搏频发,病程2月余。中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望诊见苔薄白,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全身乏力、腿酸软,切诊脉沉缓无力。
气滞血瘀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3岁,男性。主症包括头晕目眩、时而晕倒、耳鸣耳塞、烦躁易怒、口干尿黄、胸闷憋胀向肩臂放射、短气心悸。中医病名属晕厥、胸痹,证型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独亢、气机不畅、心脉痹阻。望诊见面色红赤,舌质澹红、舌尖有黯点,舌苔白薄。闻诊声大气粗。问诊提示自幼嗜酒、形体肥胖。切诊脉弦硬,参差不齐。血压190/120mmHg。
气滞血瘀高血压冠心病胸痹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反复头晕头昏10余年,又发2个月。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波动较大。头昏、头晕,后枕部与四肢时感麻木,口澹且苦,食无馨味。舌苔黄中根腻,脉细。中医诊断眩晕,证属气滞血瘀,脾湿内蕴。
气滞血瘀头晕高血压脾虚湿蕴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3岁。主要症状为颈部肿大,胸闷气结痰多,心悸头痛眩晕。病程自1976年起,颈部肿大自1985年逐渐增大,1986年秋加速。中医病名为瘿瘤,证型为痰瘀互结,病因病机为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望诊见舌边红暗晦,苔黄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口苦,心烦,少寐。切诊脉沉数而坚,肿块质硬有压痛。
气滞血瘀颈部肿大痰火郁结心肝火旺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0岁。主诉左眼上胞下垂,眼珠偏向外斜,眼球活动受限,瞳孔散大,复视明显,伴头晕、眼痛及前额疼痛。病程1个月。脉弦,舌质绛红有瘀点,苔薄白。中医诊断左眼动眼神经麻痹。辨证气滞血瘀,风痰阻络。
气滞血瘀头晕动眼神经麻痹风痰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男性,主诉发作性晕厥半月。头晕目眩,时而晕倒,不省人事,近半月已晕倒三次,伴耳鸣耳塞、烦躁易怒、口干尿黄、胸闷憋胀、酸沉痛胀、短气心悸。面色红赤,舌质澹红,舌尖有暗点,舌苔白薄,脉弦硬,参差不齐。中医诊断为晕厥、胸痹,证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气滞血瘀高血压冠心病胸痹
查看详情 →
71岁女性,四肢末端冷痛20天,四肢末端冰冷、青紫,行走或拿物时胀痛,畏寒肢冷,全身肌肉刺痛、发麻,舌质暗,苔薄白,脉细紧。寒厥,血虚寒凝,阳气郁闭证。舌质暗,苔薄白,脉细紧。舌质暗红,苔白,脉寸弦,关尺沉。舌质澹,苔薄白,脉弦细。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舌质澹,苔白,脉短涩。
头晕寒厥血虚寒凝阳气郁闭
查看详情 →
患者65岁,男性,高血压病史10余年,心绞痛史3年,近月头痛项强,胸闷痛,每日发作2~3次,工作紧张时睡眠差,大便干。舌胖暗苔白,脉沉弦。辨证为阴虚阳亢,气滞血瘀。血压210/110毫米汞柱。二诊时未发生心绞痛,无明显头痛、头晕,劳累后仍有项强,肩痛,舌胖暗苔薄白,脉沉弦,血压170/90毫米汞柱。三诊时未发生胸闷及心绞痛,精神好转,劳累后有项强,背酸,舌胖暗苔薄白,脉沉弦细,血压140/80毫米汞柱。
气滞血瘀高血压心绞痛头痛项强
查看详情 →
刘某,男,48岁,头晕胸闷,胸痛掣背,心悸时烦,动则气短,形体瘦削,面色黯红,睡眠欠佳,口唇微紫,舌质澹红,苔薄白润,脉沉细涩。张某,男,39岁,疲乏无力,睡眠欠佳,口唇微黯,舌质黯红,苔薄白,脉细涩。李某,男,40岁,胸闷、气憋、心悸,咳吐黄稠痰,口唇微青紫,舌质黯红,苔薄黄腻,脉细濡数。中医病名包括胸痹、心悸、眩晕,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凝滞,心肝失调,气滞血瘀,胸阳不振。望诊见面色黯红、舌质澹红、黯红、红,苔薄白、薄黄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胸闷、心悸、气短、头晕、咳吐黄痰。切诊见脉沉细涩、细数、细濡数。
胸痹心痛气阴两虚痰瘀凝滞心肝失调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