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小腹隐痛发凉,遇寒加剧,阴户疼痛,带下清稀量多,味腥,神疲乏力,四肢清冷,腰膝酸软。腹痛,证型为寒湿毒邪,留滞胞宫。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腻。声音低微,无特殊气味。脉沉迟。
阳虚寒凝慢性盆腔炎寒湿毒邪胞宫郁滞
查看详情 →
女,54岁,咳嗽20余天,病程20余天。咳嗽,伴排尿感及排尿失控。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中医诊断咳嗽,证型膀胱虚寒,肺气不宣。病因为感受风寒,病机为膀胱虚寒,肺气不宣。
膀胱虚寒咳嗽肺气不宣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女性,主诉颈项板滞2年,加重1周。病程2年,因淋雨加重,伴项肩强直,不可俯仰转侧,双手麻木疼痛,夜间尤甚。舌淡,苔白,脉细缓。中医诊断项痹,证型肾虚寒凝,后转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活动度减小,C4~5、C5~6两侧棘压痛,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肾虚寒凝项痹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查看详情 →
男,45岁,恶寒无汗,嗳气频作,疲劳乏力,短气善太息,气上冲咽喉,呼吸困难,胸部隐痛,心悸头晕,纳可食后脘痞,大便稀溏肠鸣,手足冷,下睑淡红白相间,舌黯淡苔薄腻,脉细沉。虚寒水饮兼有少阴表证,病机为脾胃阳虚,阳不化气,水饮内生,津亏不养心神。
虚寒水饮少阴表证脾胃阳虚阳不化气
查看详情 →
杨某某,男,45岁,主诉呕吐泛呕半月,病程半月。脾胃虚寒性呕吐。主症为脘腹胀满,泛呕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或清水,身体消瘦,头晕体倦,畏寒怕冷,懒起懒坐。面色皖白,舌质澹红,苔白,脉沉细迟。中阳素虚,饮食生冷,寒浊盘驻,脾运滞钝,胃气上逆。
脾胃虚寒呕吐畏寒体倦
查看详情 →
患者31岁,女性,月经后期,不孕,腰酸痛,头晕,疲乏,纳差,脱发,怕冷,睡眠欠佳。中医病名月经后期、不孕症,证型脾肾阳虚。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及月经、腰痛、纳差、脱发、怕冷、睡眠,切诊未提及。
不孕症脾肾阳虚月经后期
查看详情 →
陈某,男,59岁,腹泻20天,日行二、三次,精神差。脉沉迟,左关微弦,舌正苔白。诊断为脾湿,病机为中阳不足,脾胃虚寒。舌红无苔,脉沉缓。病情变化包括大便恢复正常,恶冷自汗,肠微鸣,腹凉,精神稍差。
脾胃虚寒腹泻中阳不足自汗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病程三年,主诉痰喘频发,冬寒加重,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喘息上气,不得平卧,形体畏寒,背嵴尤甚,小溲频数清长。舌澹苔薄白,脉弦滑。诊断为痰饮伏肺,气失肃降,肾阳不足。四诊见舌象澹苔薄白,脉弦滑,脉濡细,舌白而嫩,略带浊腻。病因病机为痰饮阻肺,肾阳不足,肺肾两虚。
肺气虚寒痰饮伏肺肾阳不足痰饮喘咳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男性。主诉散在脱发两年余。主要症状包括头发数量减少、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溏薄不成形。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细。中医诊断为少阳枢机不利,太阴脾寒。病因病机为少阳郁热、太阴虚寒,气血化生不足,毛发失于濡养。
太阴虚寒脱发少阳郁热血虚
查看详情 →
女,40岁。胃胀胃痛10年,加重2个月。体弱消瘦,贫血容貌。上腹轻度压痛,脐下有振水音。中医诊断胃下(胃下垂),证型脾胃虚寒型。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胃脘胀痛,嘈杂嗳气,饭后加重,隐痛绵绵,乏力畏寒,大便多秘时有便溏。
脾胃虚寒胃下垂
查看详情 →
朱某,女,60岁。反复解稀烂大便近半年。现症大便稀烂,每日5次左右,状如水样,量不多,无明显恶臭,大便前伴小腹隐痛并有里急后重感,纳差,乏力。诊见精神不佳,消瘦,舌质淡而干,舌苔少,脉沉而虚。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脾胃气虚及阳,且有遏津之象。舌质淡而干,舌苔少,脉沉而虚。诊见舌质淡,舌苔白,脉虚无力。舌质淡而润,舌苔白,脉虚无力。
虚寒泄泻脾胃气虚中阳亏虚
查看详情 →
女,48岁,病程4年。月经衍期量少,带下不多,头昏神倦,口干舌燥,烦热,形体消瘦,阴道干涩,不能行房,心情烦躁,面容憔悴,口渴唇燥,入夜尤甚。阴虚型兼湿浊,病机复杂,滋阴降火与燥湿化浊矛盾。面色憔悴,舌象未明,脉象未提。问诊提示阴虚内热,带下减少,月经不行,阴道干涩,性功能障碍。切诊未提。
月经衍期阴虚内热心烦易躁形体消瘦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肠梗阻术后伤口化脓不愈合,粪便从腹部伤口漏出。体质消瘦,骨瘦如柴,纳少便溏,精神疲惫。中医诊断肠痈。病机为气血两虚,脾不健运,不能生肌敛疮。望诊见消瘦体型,舌象未提及。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提示纳少便溏,精神疲惫。切诊未提及脉象。
肠痈气血两虚脾不健运纳少便溏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7岁,男性。主诉腰背疼痛二年,加重五个月。病程自1990年7月起,发病原因下河游泳后出现全身关节疼痛。体征见腰骶部压痛,活动受限,腰背冷痛,受凉加重。舌质澹,苔白,脉弦紧。辨证属肾虚寒湿入络型骨痹。
肾虚寒湿腰背冷痛骨痹活动受限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男性。心悸胸闷6年,加重1周。夜间心悸、胸闷,自汗出,头晕,腰腹部发凉,口中涩,大便不调。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缓。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型为气阴两虚。舌暗,苔黄腻,脉弦滑。舌澹,苔白润,脉缓。舌暗,苔腻微黄,脉滑。舌暗,苔厚润,脉缓。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多年,病情反复,伴随多种体征变化。
心悸气阴两虚肾精不足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29岁男性,胃痛一年,胃脘痛满,恶心嗳腐吐酸,纳少,消瘦,面色皖白,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沉细。胃脘痛,胃轴扭转,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痞阻。
脾胃虚寒胃轴扭转气机不畅脾气不升
查看详情 →
患者月经延后14年,初潮14岁,经期50~90天1行,经量中等,色红夹血块,经行小腹胀痛,带下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为月经后期,辨证为虚寒证。舌淡中暗,苔薄黄,脉细弦。诊断为肝郁气滞。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虚寒证月经后期肝郁气滞寒凝血瘀
查看详情 →
邓某,男,70岁。反复发作胸闷、胸痛、头晕10年余,复发10天。胸痹心痛,眩晕,胃痛。痰浊与瘀血互结,痹阻心脉,兼郁久化热伤阴。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舌苔薄白。声音低怯,无特殊气味。胸闷、胸痛、头晕、颈胀、压榨性疼痛放射至肩背部,每日发作5~6次,腰酸,神疲,寐差,咳嗽痰稀,口干便结。脉弦滑。
脾胃虚寒胸痹心痛痰浊瘀血心脉痹阻
查看详情 →
男,41岁,胃脘疼痛泛吐清水十余天,胃溃疡病史,治疗后缓解。舌淡苍白,脉沉细,按之无力。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寒饮犯胃,脾胃虚寒。主要症状为胃脘疼痛,饥时及夜间痛作,得食稍缓,纳差,喜热饮。
脾胃虚寒胃痛寒饮犯胃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4岁,男性。主诉反复右胁肋不适,或胀或隐痛四年,伴肠鸣、腹泻。病程四年。中医病名肝着,证型肝阳不足,湿毒胶着。病因病机肝阳不足,湿毒胶着。舌澹苔白微腻,边有齿印,舌下静脉纡曲。脉沉细弦迟。
肝脾阳虚湿毒胶着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