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20岁。反复发作昏厥抽搐,多发于黎明,发时昏仆,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咬舌,发后昏睡。舌质红,舌苔薄,脉细弦兼数。中医诊断为痫厥,证属心肝火盛,风痰内闭,久病阴伤。病位在心肝,病机为痰聚气郁,风火内动,痰蒙清窍,内扰神明。
痫厥心肝火盛风痰内闭阴伤
查看详情 →
消化性溃疡 虚实夹杂 脾气虚弱 寒热错杂 阴阳不调 升降失调 中焦枢机不利 心下痞满 恶心呃逆 大便溏 舌质澹胖 脉细缓 舌红苔黄腻 脉沉滑 胃脘冷痛 喜温 呕吐清水 肠鸣 脘痞纳呆 苔白厚腻 脉弦 脉沉 脾虚失运 气滞寒凝 痰湿内生 肝气犯胃 肝胃郁热 寒湿内盛 阳郁不起 气机失调 痞满不适 反酸嘈杂 大便秘结
消化性溃疡脾虚寒热错杂肝气犯胃
查看详情 →
26岁男性,主诉精神分裂症近10年,反复发作,表现为狂躁、忧郁、妄想多疑,否认有病,拒绝就医。体质强壮,面部痤疮,有痰,嗜烟。中医诊断癫狂,证属肝郁化火,痰迷心窍。舌暗,脉弦,舌尖红,舌质澹红,脉沉弦。面色晦暗,舌象异常,脉象弦。
精神分裂症肝郁化火痰迷心窍心神失常
查看详情 →
张某,54岁,男性。主诉胸痛、咳嗽、声嘶。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肺癌,证型脾虚胃滞,痰瘀壅肺。望诊舌体胖大,质色暗红,舌苔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恶心呕吐,胃脘疼痛,乏力倦怠,心慌气短,头昏健忘。切诊脉弦细,右关部重按无力。
高分化腺癌脾虚胃滞痰瘀壅肺肺中有实邪
查看详情 →
患者68岁,女性,主诉失眠20余年,加重5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眠,伴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头昏头痛、健忘、纳少、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且干,脉沉弦细。中医诊断为不寐,证属肝火扰心、阴虚火旺。病因病机为肝火上扰,阴液亏虚,虚火内生。望诊见舌红苔黄,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见症状广泛,切诊脉沉弦细。
不寐肝火扰心火旺伤阴肝阴不足
查看详情 →
84岁男性,悬雍垂挺长肿痛,咽中烦闷,阻塞难耐,病程九月有余。悬雍垂赤紫挺长,舌后根、喉咽部黄赤,舌苔润湿粘腻,语声重浊不扬,鼻塞黄稠浊涕。湿热蕴积,经络郁滞。面色暗紫,舌质紫,舌苔厚腻,脉象未提。
喉痹湿热蕴积肝气郁结阳明实热
查看详情 →
32岁,左腰持续酸痛,牵引腰骶,及于肩背,转侧不利,畏寒。脉细濡尺软。腰骶部伤筋。左腰膂陈伤,血脉凝涩,气阳失和。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濡尺软。症状描述包括腰背酸胀,不能劳动,畏寒,酸痛上延肩背,下涉腿部。脉象细濡尺软。
腰骶部伤筋气阳不足血脉凝涩肾水不足
查看详情 →
六十余岁,因大怒后昏仆,四肢不用。中医病名属厥证,证型为肝气郁结,病因病机为怒则火起于肝,手足厥阴经气闭不行。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示因大怒发病,切诊未提及。
中风肝火亢逆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8岁。主诉左面部口眼歪斜,持续五天。中医病名:面神经麻痹。证型:脾胃气虚,气血生发不足,营血虚少;思虑过度伤心脾,心气阴两虚不能荣脑,血虚风动。病因病机:思虑过度,心气阴两虚,血虚风动。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血压偏低,腰酸,畏寒,睡眠不佳。切诊:血压85/60mmHg。
面神经麻痹气血虚风邪入络营血不足
查看详情 →
65岁男性,主诉全身疲乏无力,肢节酸困,不愿活动,懒于言语,胃纳欠佳,小便清长,大便略溏。神情呆钝,少情没绪,面色苍黄,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少阴病,辨证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因病机为素体阳虚感受风寒表邪。
少阴病风寒表邪阳虚神疲乏力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男性,间断性浮肿1年。主症为头面及周身高度浮肿,腹部膨隆,尿黄赤、量少,24小时尿量400~500ml,伴口干口苦。脉沉滑,舌苔厚腻。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壅盛,三焦水热壅滞之阳水。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脾胃湿热三焦水热肺失通调
查看详情 →
7岁女性患者,主诉为感冒后出现咽部充血、面目浮肿,病程1周。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为风水犯肺型。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面色浮肿,声音正常,无特殊气味。病因为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湿内停,导致水肿。
急性肾炎风邪犯肺风水犯肺
查看详情 →
患者65岁,男性,主诉右侧肢瘫、语言謇涩5天。面色晦黯,舌质紫黯,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中风病,中经络,辨证为痰瘀互结,痹阻经络证。望诊见舌质紫黯,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闻诊未见特殊。问诊示精神萎靡,不能言语。切诊见脉弦滑。
中风病痰瘀互结脾气亏虚脾阳不升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1岁。左上肢酸痛无力7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半年。颈椎管狭窄症。颈背部肌筋膜紧张,颈3~颈6椎旁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阳性,霍夫曼征双侧阳性,双侧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减弱,左上肢肌力Ⅲ级,伴肌肉轻度萎缩,双下肢肌力Ⅲ至Ⅳ级,颈部活动受限。颈椎MRI示颈3~颈6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颈6~颈7膨出,颈椎后凸。颈腰椎X线片示颈椎各棘突左偏,颈曲呈全弓型,椎曲V级,颈4~颈5、颈5~颈6椎间隙变窄,颈4、颈5、颈6项韧带钙化。
颈椎管狭窄椎曲反弓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增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2岁,女性。主诉右乳头下溃破、流脓2月余。现病史示半年前乳晕区肿胀疼痛,2个月后溃破、流脓,反复发作。刻诊示乳头中度凹陷,溃口约黄豆大,探之深3.5cm,出脓血水少许,口周肿块约4cm×3cm。舌澹红、苔薄白,脉弦。诊断为乳疽,辨证为脓毒蕴结,正虚邪陷。
乳疽脓毒蕴结正虚邪陷乳头漏管
查看详情 →
余男,湿温已逾两候。大便溏薄色赤,神昏、谵语。湿温血证,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伤及血分。面色晦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脉不鼓指。高热不退,咳嗽,腹中绞痛,汗多而冷。病情变化迅速,病机复杂,涉及气阴两伤,阳气欲脱。
湿温血证肠伤寒神昏谵语
查看详情 →
功能性胃肠病 腹胀、腹痛、反酸、烧心、早饱、嗳气、呕吐、腹泻、便秘 情志内伤 饮食不节 劳逸过度 外感时邪 脏腑气机逆乱 脾胃不和 脾胃虚弱 胃气上逆 脾阳损伤 胃阴耗伤 湿浊内阻 痰饮瘀血阻滞 舌象淡白 脉象濡缓或弦细 气机紊乱 阴阳气血失调 五脏功能失调
功能性胃肠病脾虚胃痛腹胀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男性。乏力、口干加重10日。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HBV-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存在YMDD及YIDD变异。中医诊断为肝疫,辨证为疫毒内伏,热入血分,肝络不和,正气受损。
慢性乙型肝炎疫毒内伏肝络不和正气受损
查看详情 →
女,59岁,胸闷、背痛10余年,伴汗出、心慌、气短、神疲懒言、乏力纳呆、口干、寐差。气阴两虚,痰瘀痹阻。面色晦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胸闷、背痛,动辄明显,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口干寐差。脉细弱。
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心悸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岁5个月,主要症状为发热、嗜睡,病程从7月15日开始。中医诊断为暑温(偏热型),病机为邪热深伏,内陷厥阴。望诊见面色淡黄,唇红干,舌质红、苔黄干,无汗。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发热、嗜睡。切诊脉象沉弦数,体温36.2℃。
暑温热毒深伏厥阴烦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