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1岁,女性。主诉舌尖痛、头晕、胃脘偏左痛、心慌气短半年余。中医病名萎缩性胃炎、高血压。证型脾湿肝郁,胆胃上逆,肺不降敛。病因病机脾湿肝郁,胆胃上逆,肺不降敛。舌苔白腻,脉细濡滞,关寸大。
萎缩性胃炎高血压脾湿肝郁胆胃上逆
查看详情 →
81岁女性,胃脘胀痛一年,加重伴泛酸一周。胃胀隐痛,反酸烧心,呕吐,呃逆,咽部异物感,咳嗽无痰,口苦口干,后背酸沉,头昏头沉,睡眠差。舌质紫暗,体胖大,苔黄腻有裂纹,脉沉。中医诊断胃痛(湿热蕴胃型)。
胃痛湿热蕴胃
查看详情 →
女,45岁,胃痛反复发作6年余,胃脘隐痛,时有饥饿感,得食稍缓,多食脘胀,嘈杂泛酸,胃纳一般,神疲乏力,大便不爽,日1行,舌苔黄腻,质澹红,脉象细弦,证属中虚气滞,舌苔白腻,质澹红
慢性胃痛中虚气滞胃纳一般神疲乏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主诉心悸、怔忡、眩晕,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心悸、怔忡、眩晕,证型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肝肾精髓不盈。舌苔薄腻,脉沉小有力,尺部较软。二诊见舌根厚腻,脉濡。三诊舌苔薄黄,脉沉弦。四诊舌质红,脉沉弦。五诊舌苔薄黄,脉沉弦。七诊苔薄腻,脉沉中带弦。八诊苔薄腻,脉沉取弦象不见。九诊舌质红绛,脉沉取弦势渐敛。
心悸怔忡眩晕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6岁,主诉功能性子宫出血两年,暴崩20余天,伴有晕厥、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不温。中医诊断暴崩,辨证气虚血脱。舌澹红,苔薄白,脉细滑。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苍白、舌象澹红、脉细滑。
功能性子宫出血气虚血脱舌薄白脉细滑
查看详情 →
患者56岁,男性。主诉痞满2年余,近半月胃脘胀满加重,泛酸,嗳气,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澹不渴,小便频数,夜尿2~3次,大便正常,眠可。舌澹,苔白厚腻,脉弦滑。中医病名为痞满,证型为痰湿内停,气机阻滞。病因病机为痰湿内停,气机阻滞,痰气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痞满痰湿内停气机阻滞头晕目眩
查看详情 →
女,20岁,眼圈、颈部、腋下皮肤发黑1年余,加重3个月,伴有皮肤瘙痒,面部痤疮,体形稍胖,舌质红,苔微黄,边有齿痕,脉弦细,尺脉沉。假性黑棘皮病,肝肾阴虚、湿热壅滞。舌质红,苔微黄,边有齿痕,脉弦细,尺脉沉。
肝肾阴虚湿热壅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主诉“功血症”五年,月经过频,经行7~9天,血停3~5天又见量多,由崩转漏,经常出血1~3个月不止,合并不孕症七年。症见心烦急躁,生气或劳累后不规则出血,身倦多梦,腹胀痛,口干不欲饮,乳房胀,泌乳,脱发,白带多,尿频黄。面色晦暗,舌苔黄、尖有瘀斑,脉象弦滑。中医诊断为肝郁血热,血不循经。病机为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热盛迫血妄行,瘀血停留,阻碍血行,血不循经。
功血症肝郁血热血不循经瘀血不去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腹泻1个月,每日2~3次,肠鸣,时有泛酸。舌澹红,苔黄腻,脉沉弦。中医诊断泄泻(湿邪困脾),病因病机为长夏感受湿邪,湿邪困脾,湿郁化热。患者出现易疲劳、虚汗、腰酸、月经提前、经量多,中医诊断汗证(气阴两伤,肝肾阴虚)。
泄泻湿邪困脾气阴两伤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71岁女性,主诉口服来苏尔溶液后深昏迷,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两肺湿性啰音,心率6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90/60毫米汞柱,下颌及颈部皮肤腐蚀创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来苏尔中毒,中医诊断为邪毒伤及胃肠,灼伤血络,耗伤阴液,大肠传导不利,小肠泌别清浊异常,肾之气化失司,邪热扰乱神明。
来苏尔中毒邪毒伤及胃肠灼伤血络耗伤阴液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7岁。右下腹痛腰酸1月余。主要症状包括右下腹痛、腰酸、饮食生冷后胃胀、白带多、经潮腹痛、面有痤疮褐斑、乳房小叶增生胀痛。舌质偏红,苔黄,脉细。中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证属湿热蕴结。病因病机为生活失于调摄,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滞湿生,胃气不和,气郁化热,湿热内蕴,冲任不调。
附件炎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胃气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4岁。主诉头昏乏力、全身皮肤出血点、发热、汗多。病程未明确。中医诊断为肺肾亏损证。病因病机为肺肾亏损,虚火内生。望诊见舌质澹紫,边有齿印。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发热、咳痰、腹胀、易汗、月经淋漓。切诊见脉细数。二诊见舌质澹紫有瘀点,苔薄黄,脉细滑。三诊见舌质澹紫嫩,边有齿痕,有瘀点,血疱,脉细滑。四诊见舌质澹紫,边有齿印,苔薄,脉细。
再生障碍性贫血肺肾亏损虚火内生气血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女性,月经紊乱16年,经期延长,淋漓不断,量多少不定。伴有小腹胀痛、腰部冷痛、心悸、气短、乏力、口干,阴道有黄赤带。舌质澹,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右关兼弦。中医诊断为脾肾亏损,血瘀气滞,冲任不畅。病机为脾肾虚弱,气血瘀阻,冲任失调。
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肾亏损血瘀气滞冲任不畅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7岁。主诉胃痛、吐酸、黑便三月。胃痛如针刺,口中泛酸,大便稀溏色黑,全身大汗,手足无力。脉弦紧,舌质暗晦少苔。中医诊断胃脘痛,肝郁脾虚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慎,肝郁乘脾,脾胃损伤,气血不畅。
胃溃疡出血肝郁脾虚证胃痛吐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7岁。主诉胃痛多年,伴有嘈杂不适,餐后胃胀,恶心,时有便意,大便量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细。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中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为肝胃不和,热郁气滞。望诊见舌质红,舌苔薄黄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胃痛、嘈杂、胃胀、便意、大便量少。切诊见脉细。
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胃热气滞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20岁,男性,主诉间断性大便次数增多,便溏、腹坠、便后滴血,伴牙疼、口疮、纳减、眠易醒。病程约2年。中医诊断为下痢、腹泻。证属脾肾不足,湿热内蕴,肝木侮土。望诊见舌大、色泽鲜,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纳减、眠易醒,切诊见脉弦。
溃疡性结肠炎肝木侮土脾肾不足湿热内蕴
查看详情 →
65岁女性,胃脘痛20余年,加重3天。胃脘痛,脾胃阳虚,寒滞阻于中焦。舌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喜热饮,得暖则舒,反酸嗳气,纳减便溏,身倦乏力。
胃痛脾胃阳虚寒滞中焦喜热饮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8岁。主诉饭后胃脘疼痛2个月余。症状包括胃脘间断性疼痛,偶有呃逆,入睡可,眠中易醒,醒后难入睡,纳可,二便调。舌质澹,苔黄稍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胃痛,辨证为脾虚气滞。二诊时出现腰背痛、双手发麻、项强酸沉痛、腰膝酸软疼痛、咽部异物感、泛酸、口苦、大便稀溏。舌质澹红,苔黄厚。脉弦滑。辨证为湿热中阻,运化失职,气虚血瘀阻络。
胃痛脾虚气滞湿热中阻气虚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3岁,女性。主诉白带如米泔状,量多如崩,两年不愈,伴中脘寒冷,肠鸣便溏,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患有肺气肿10年,冬令或食生冷则咳嗽、吐清稀痰、咳甚气喘。中医诊断为脾虚湿盛,阳弱饮停。舌质澹,苔薄白。脉沉弦细弱。
白带量多脾阳虚弱湿盛饮停中焦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上腹部疼痛7年,饥饿、饮食不当、生冷食物、劳累、气候变化时加重,可向背部放射。饮食差,时有吐酸、腹胀、矢气多,大便正常,尿黄。体质瘦弱,面色黯黄,舌质红,苔白微厚,脉沉细。咽红,咽干而痛,诊为慢性咽炎。辨证为肝气郁滞,脾胃失和,少阴虚火上炎。
胃痛肝气郁滞脾胃失和少阴虚火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