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性,月经周期无序,经色紫黑量少,闭经。寒痰瘀血胶结闭经。舌澹白,薄腻苔,面色面白无华,喜食辛辣,便溏,体形稍胖。
闭经寒痰瘀血月经量少体形肥胖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主诉黄疸3个月,伴发热1个月,加重2日。形体消瘦,巩膜黄染,腹胀,食欲差,胁痛明显,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证。
胆管癌肝胆湿热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主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不能转侧、面赤气粗、痰声辘辘、神志半昏、晕瞀、吞咽困难。病程4个月。中医病名中风,证型风阳上冒、气血上并,病机为风阳上冒、激荡不宁、气血上并。望诊面赤,舌象未提。闻诊痰声辘辘。问诊有吞咽困难、神志异常。切诊脉乍密乍疏,弦动中带溃象。
中风风阳上冒气血上并痰壅神昏
查看详情 →
陈姓,约五十年纪,体温上午、下午或夜间升至38℃左右,口干强饮,舌苔垢厚,大便始燥涩后稀溏,小便量少,饮食不能食,呕吐间作,睡眠不寐汗出,苔垢厚为湿热郁结胃肠,口干为脱阴征兆,脉象濡缓,病程缠绵难解,属湿温证,病机为正虚阴亏,脾胃寒凝,虚热外浮。
肠伤寒湿热郁结正虚阴亏脾胃寒凝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3岁,男性。主诉发热恶寒4天,身目发黄2天。发热体温38.5℃,恶寒、头身疼痛、乏力、食欲减退,身目发黄,小便深黄。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数。皮肤、白睛发黄,黄色鲜明。辨证为黄疸,证型为湿热内郁,兼表发黄。病机为湿热内蕴,表邪未解。
黄疸湿热内郁表邪未解肝功能异常
查看详情 →
女,72岁,胸部气紧,憋气10余年,时胸痛,背困,怕冷,四肢乏力,头晕,排便无力,睡眠短,舌白,脉细,中医诊断胸痹,证型脾气虚,肾气虚,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气机不畅。
胸痹脾气虚肾气虚脉细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女性。主诉心悸怔忡、胸闷、心前区疼痛。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胸痹。证型为寒阻血脉,阳气式微。病因病机为寒邪阻滞血脉,阳气不足,不通则痛。望诊见面色发白,舌苔白质暗。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精神不振,心悸怔忡,手足发凉。切诊见脉沉细,心率50次/分钟,血压100/60mmHg。二诊脉沉迟,心率54次/分钟,血压110/70mmHg。三诊脉沉弦,心率60次/分钟,血压120/80mmHg,舌苔白质红。
胸痹心痛寒阻血脉阳气式微心悸怔忡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男性。自述出汗一年余,日间常汗,活动后加重。畏寒怯冷,四肢不温,神疲体倦,纳呆便溏,小便短少,面色恍白,形体消瘦。脉象细弱,舌质澹红,苔薄白。中医诊断为自汗,证属阳虚漏汗。病因系感冒后用药不当,表证过汗,损伤阳气,营阴不能内守。病机为阳气大虚,外不能温煦,内不能化气健运。
自汗阳虚漏汗畏寒怯冷四肢不温
查看详情 →
女,26岁,经行2日后冒雨感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月经断流。寒热往来,小腹坠胀疼痛,干呕,纳呆,大便偏干,小便通畅,体温38.1℃。小腹触痛。舌淡红,苔黄腻,脉弦紧。证属感受风寒,热入血室。
经行感寒寒热往来小腹坠痛苔黄腻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女性。主诉发热口渴,烦躁,溺赤,水泻,便物奇臭。舌质红,苔黄。中医病名属暑热证,证型为暑热挟湿,病因病机为感受暑热之邪。望诊见舌红苔黄,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见发热口渴、烦躁、水泻、便臭,切诊未提脉象。
暑热之邪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溺赤便泻
查看详情 →
17岁女性,高热39.5℃,伴憎寒、汗出、口干口苦、脘痞泛恶、腹胀便溏、右下腹隐痛、大便二日未解。面色淡黄,口唇干裂,精神萎靡,胸背部有白㾦,头汗如洗,汗出粘手,身不甚热,四肢欠温。诊断为伤寒,辨证为湿热困阻脾胃,滞留肌腠之间,湿阻气机,热邪亦著。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小数。
伤寒湿热困阻脾胃转输气阴两伤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男性。主诉心慌、惊悸、恐惧、失眠、盗汗。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为阳虚水逆,心阳不振。望诊外观泰然,舌苔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心慌、胸闷、恐惧、失眠、盗汗。切诊脉象弦数。
惊悸恐惧失眠盗汗
查看详情 →
患者三十余岁,主诉烦热、喉痛、口干而渴,病程十余日。心烦心热,咽喉肿痛,大便燥,小便浑赤,舌白苔厚少津,指尖常凉,脉沉有力。中医病名为烦热喉痛,证型属伏气之热,病机为伏热蕴于中上二焦,熏蒸阻塞荣卫。舌象白苔厚少津,脉沉有力,指尖凉,呼气热,尿赤便燥。
烦热喉痛心烦心热口干口渴便燥
查看详情 →
患者二十余岁,就诊于孟冬,病程十余日。主要症状为遍身发热,汗出淋漓,热解后又热又汗。脉象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诊断为肝胆极虚,元气欲脱。面色苍白,舌象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提及伤寒证调治后病情发展。
肝胆极虚元气欲脱遍身发热汗出淋漓
查看详情 →
三十二岁,体丰面白,胸腹胀满,上气喘急,二便全无,饮食不入,能坐不能卧,能俯不能仰。太阴脾气不能统摄,津水横决四溢作胀,腹中气散乱不收。面色白,舌象未提,声音未提,气味未提,脉象未提,病程短,病情危急。
疟疾后鼓胀脾气衰微清浊相溷中焦不通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头痛、眩晕、眼胀、后项强直胀痛及背,牵连双肩酸楚,难以俯仰转侧。夜间卧床需垫高枕,闭眼则觉眩晕,被迫睁目不眠。舌质淡红,苔白滑润,脉浮濡。诊断为太阳证柔痉,属风湿外伤筋脉之“项背强几几”,病因为风寒之邪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头痛项背强痛风寒表虚
查看详情 →
患者阴虚体质,病程较长。主诉为反复发热、盗汗、咳嗽。舌象未明,脉数。中医病名为阴虚内热,证型为阴虚火旺,病因病机为阴气不充,邪乘虚陷入,致邪滞不退。病机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耗伤肺阴。
阴虚内热余邪未尽盗汗晚热
查看详情 →
38岁女性,主要症状包括衄血、赤带、腰酸、经期瘀血停聚胞宫、少腹刺痛、形肉消削、胃纳日减、骨蒸潮热、夜间盗汗、少寐心悸、头目昏眩。脉象细数,重按带涩,舌象偏红,边布瘀点。中医诊断为瘀热互结,蓄结于胞宫。病程未明确提及。
痛经血瘀瘀热互结胞宫蓄结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主诉双眼视力减退10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双眼干涩、视物不清、眼珠发胀、头昏蒙、头部两侧及两眼外眦灼痛、怕冷风、腰腿酸痛、气短、胃脘痞闷、呕吐涎痰、食量大减、面容憔悴、精神萎靡、思睡、多噩梦、性情急躁。中医诊断为三阳合病,干犯三阴,病因病机为风邪留滞三阳,内犯三阴,闭塞目中玄府。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球后视神经炎风邪留滞三阳合病三阴受犯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0岁,男性。主诉发低烧,病程两个月。中医病名为伤寒,证型属少阳。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气,脉象弦细,兼头痛发热。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低烧、头痛,切诊脉象弦细。
少阳病脉弦细头痛低烧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