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23岁,男性。主诉为不进饮食、不睡眠、不言语,神志不清,高烧昏迷,六日未解大便。中医病名为阳明腑实证,证型为阳明腑实,病因病机为邪热内结,耗伤正气,致神志不清。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显示高烧、神志异常、不饮食、无大便,切诊脉象洪大数实。
气管炎高烧昏迷阳明腑实证脉洪大数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脘痛日剧,嗳气频作,口咽干苦,大便秘结。病程2个月。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证型为肝气郁结,气从火化,热郁气滞。望诊见舌边色红,苔黄。闻诊未提。问诊见脘痛、嗳气、口干苦、便秘。切诊见脉弦。
慢性胃炎肝气郁结胃热气滞
查看详情 →
女,65岁,胆结石,胆囊炎,肝包虫,术后咳嗽,咳痰白稀,咽痒微喘,喉中痰鸣,舌淡苔薄白,脉弦,风寒束肺,痰饮内停,腹部手术后切口疼痛,咳嗽时加剧。
胆结石胆囊炎肝包虫风寒束肺
查看详情 →
患者13岁,女性,主诉反复头痛半年,两侧太阳穴胀痛,伴头晕。病程半年。中医病名头痛,证型肝脾不和。病因病机为肝气郁滞,肝阳上亢,肝木克脾土。望诊舌质澹,苔薄白。闻诊无特殊。问诊有经量多、经期头痛加重、纳食欠馨。切诊脉小弦。
头痛肝气郁滞肝阳上亢肝脾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午后潮热,颜面灼烧,心胸烦乱,手足心热,夜寐不安,口燥咽干,头晕眼涩,轻咳无痰,腰酸背困,月事量少色澹。舌光红无苔,脉虚细而数。中医诊断为阴分亏耗,伤及五脏,波及精血。病机为阴液耗伤,虚火内炽,水亏火盛,津液受损,波及五脏。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内热五心烦热潮热骨蒸虚火内炽
查看详情 →
女,57岁,高热38.5-39.5°C月余,无汗,口干、喜冷饮,头痛,全身肌肉痠痛,大便2-3天1次。舌质正常,薄腻苔,脉濡数。证属湿热伤肌腠,热重于湿。发热原因不明,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骨髓检查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增快。
高热不退湿热伤肌热重于湿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女,53岁,头痛反复发作两年余,巅顶为主,连及两侧。面色晦暗,失眠多梦,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烦躁,食欲欠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无力。证属肝气郁结,阴血亏虚,风滞脑络,血脉瘀阻。
头痛肝气郁结阴血亏虚风滞脑络
查看详情 →
患者24岁,男性。主诉脑外伤后记忆力减退、情绪暴躁,病程半年。中医诊断健忘,证型血瘀阻窍证。望诊舌质淡黯,苔薄白。脉平。病因为脑外伤,病机为血瘀阻窍,脑失荣养。
健忘血瘀阻窍头痛头晕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8岁,男性。主诉左侧耳下淋巴处有小豆大结节,四月前开始红肿。肿大如鸡蛋,按之有波动感,根盘硬结。舌质红略淡,舌苔白。脉弦,两尺大。胃经、肾经、胆经左右侧数值失调,脾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肝经左右侧数值明显失调。中医诊断为少阳厥阴合病。病因病机为少阳相火不及,致枢纽失灵,脾肾气虚,湿饮血瘀,肝胆气郁而阴虚血瘀。
少阳厥阴合病脾经气虚肾经气虚胆经气郁
查看详情 →
女,34岁,恶寒发热,咳嗽,头痛,周身痠痛,咽喉梗塞不舒,声音嘶哑,咳嗽胸闷,痰黄粘稠。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滑略数。咽喉病,邪热闭肺,痰郁阻遏声门。
咽喉病邪热闭肺痰郁阻遏肝郁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1岁,男性。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咳嗽3天,伴有腹痛。初诊体温38.7℃,舌苔薄白,脉象浮弦紧。辨证为风寒客表。二诊症状减轻,体温正常,仍有腹痛欲呕,舌苔白,脉弦。辨证为邪入少阳,寒积不化。
风寒客表邪入少阳寒积不化表寒里寒
查看详情 →
袁姓少年,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项背痛,不能自转侧。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紧,舌苔抽心。左脉不浮,阴分不足,不能外应太阳。宿妓荒唐,挥金甚巨。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精不藏,津液先伤,外受邪风,发为太阳温病。
太阳温病津液不足精亏
查看详情 →
25岁女性 感冒咳嗽数日 恶寒发热 月经中止 往来寒热 入暮发热 胸胁胀痛 口苦咽干 烦躁不安 汗出热退 午后复恶寒 发热 舌质暗红 苔薄黄 脉沉弦实 热入血室 外感与月经有关 病在下焦血分 白天神志清楚 入夜错乱 病程3日 4日未更衣
感冒咳嗽月经暂停往来寒热胸胁胀痛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9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疲劳乏力,腹部及右腰肾区时痛,口干,舌苔右部块状黄腻,舌质偏红,脉弦兼滑。中医病名属胰腺癌,证型为肝胃湿热郁毒,久病结瘀。病因病机为湿热瘀阻,肝胃不和。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苔黄腻,舌质偏红。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腹痛、口干、疲劳乏力。切诊见脉弦兼滑。
胰腺癌肝胃湿热湿热瘀阻肝脾不和
查看详情 →
4岁2个月女童,发热恶寒、流涕3天,轻咳,纳差,大便2日1次。舌红,中根部苔白厚,脉缓。诊断为感冒,病缘外感风寒,太阳受邪,内传太阴,肺失宣肃,脾失运化,痰湿内生,郁而化热。咽红,扁桃体I°肿大,呼吸稍促。舌象舌红,苔白厚,脉象脉缓。
感冒风寒痰湿郁热
查看详情 →
13岁,发热2馀日不退,面色青黯,两额微发红,口唇焦燥,起血壳,夜间不寐,人事不省,呼吸喘促,时而发迷无神,时又见烦乱,两手乱抓,如撮空理线,食物不进,小便短赤,大便不通,舌苔黑燥,不渴饮,脉浮而空,重按无力。伤寒转入少阴,阴寒太盛,阴盛格阳,外假热而内真寒之阴极似阳证。面色青黯,舌苔黑燥,脉浮而空,重按无力。
伤寒少阴阴寒太盛阴盛格阳内真外假
查看详情 →
女,39岁 头晕,目眩,耳鸣,关节酸疼,指节麻感,气短懒言,精神不振 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嫩 中医病名:气血两虚 证型:气血两虚,筋脉失养 病因病机:多次堕胎半产,新产之后气血亏虚 望诊:舌质淡嫩 闻诊:未提及 问诊:头晕,目眩,耳鸣,关节酸疼,指节麻感,气短懒言,精神不振 切诊:脉虚细
气血两虚筋脉失养头晕目眩耳鸣
查看详情 →
女,40岁,低热半年,午后烦热,动辄汗出,倦怠神衰,不思纳谷。脉虚数,舌淡苔白腻。伤寒瘥后发热,辨证为少阴气血两虚,营卫不和。
低热不己少阴气血两虚营卫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女性。主诉面颈四肢起皮疹瘙痒月余。病程一个月。中医病名:传染性软疣。证型:胃肠积热,腑气不通,热邪熏蒸。病因病机:胃肠积热,热邪蕴于皮肤。舌质红少津,苔黄燥。脉沉而有力。症状包括遍身丘疹,皮肤热感,心烦,少寐,纳呆,脘腹满闷,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口干渴喜冷饮,口气臭秽。
传染性软疣胃肠积热腑气不通热邪熏蒸
查看详情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四脏,调理阴阳。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病机多涉及脾胃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脘腹痞满、胸闷纳差、恶心呃逆、大便黏腻不爽、苔白腻。治疗强调顾护脾胃功能,调中焦气机,善用辛开苦降法,如半夏泻心汤加减。
脾胃虚弱气机失调湿浊内困痰热壅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