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童,高热昏迷,便血13天,烫伤头面四肢。神志不清,瞳孔对光反应迟钝,项软,病理反射阳性,痛觉消失,肌张力增高,下肢拘挛,腹膨隆,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高。面色苍白,唇甲澹白,舌质澹,苔白腻,脉虚数。神志不清,四肢欠温,不食不哭,两便自遗。体温不升,神昏脉虚,肢强抽搐,藏统失司,手足欠温。神志仍不清,两目瞠视,面色少华,舌质澹,苔白腐,脉细数。面色渐转红润,神志不清,手足能屈伸,鼻饲进食,大便溏薄,创面感染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双目失明,视神经萎缩。
烧伤感染中毒性脑病气血大亏阳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48岁,男性,主诉腹痛、柏油样便、身热、头昏、口干、恶心。病程3天。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血热炽盛,迫血妄行,营阴大伤,正气欲脱。面色黝墨,头汗如油,唇干舌燥,舌苔黄燥而垢,脉沉细无力。呼吸短促,呃逆频作,口渴欲冷饮,便血柏油样,量较多。
血热炽盛迫血妄行营阴大伤正气欲脱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女性,胃痛半年,加重1月,黑便,贫血,大便潜血(+++)。胃癌术后。胃脘疼痛,泛恶涎沫,腹胀纳减,偶有黑便,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消瘦,纳差食少,胃脘不舒,腹胀腹水,食入易呕,舌紫暗,脉弦。体弱乏力,心悸气短,纳食不香,舌苔腻,脉弦细。腹胀腹水,食入易呕,便鲜血,体弱疲乏,精神不佳,食入则吐,脘腹胀痛。
胃癌术后脾虚血瘀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便血已止,色皖神疲。舌苔薄腻,脉左弦。诊断为调和肝脾。病因病机为肝脾失和。
便血气血亏弱肝脾失和
查看详情 →
男,56岁,右下腹隐痛、便血,腹泻不止,每天5-6次,四肢湿冷,面色青白,气短乏力,纳呆,自汗,大便水样,肛门下坠感,腹痛喜按,舌体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肠癌,证属脾肾阳虚
肠癌脾肾阳虚腹泻不止便溏
查看详情 →
患者67岁,男性。主诉胃脘嘈杂,食后疼痛,腹压痛。病程较长,1998年诊断为胃癌,行手术及化疗后转为营养支持治疗。面色萎黄,舌质紫暗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细。证属气阴两伤、热毒瘀积。
胃癌气阴两伤热毒瘀积口干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5岁。乏力,纳差,大便黑黏。病程较长,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后发展为肝硬化。乏力纳差,口澹不适,小便量少,大便黑臭黏,睡眠不好,易醒,面色晦暗。舌紫暗,苔白腻,脉弦数紧。中医诊断肝积,湿热内蕴证。肝功能异常,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
肝硬化湿热内蕴肝积
查看详情 →
男子 脾气素弱 脏毒下血 病程长短未明 脏毒 脾气虚 病因病机为脾虚失运,情志所伤 面色萎黄 舌淡脉弱 脉象虚弱 问诊有谋事后血复下 病因包括坐卧风湿、醉饱房劳、寒热不调 荣血失道 渗入大肠 便血色黯 腹内略痛 肠胃络伤 血溢便血
脏毒下血脾气虚弱情志伤脾气血失和
查看详情 →
7岁男童,双下肢红色点状皮疹1月,腹痛1周,伴恶心、呕吐、便血。舌澹红,苔白厚夹黄,脉滑数。湿热内蕴,血不归经。双下肢皮疹对称分布,压之不退色,部分融合成片。腹痛脐周为主,呕吐物含血块,大便色黑。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血不归经。
腹型紫癜湿热内蕴血不归经舌澹红
查看详情 →
29岁男性,口中澹,胸闷脘痛,泛酸,便中夹血,尿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脉弦软。舌象未提及,面色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未提及。中医病名属消化系统疾病,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未明确。
便血胃痛泛酸尿黄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0岁,女性。主诉每晨必泻年余。主要症状包括晨起泻泄、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象苔白厚腻,脉弦滑且数。中医诊断为肝胆郁热,木郁克土。病因病机为肝经郁热,脉弦滑数,弦为肝郁,滑数为郁热化火。四诊信息包括舌苔白厚腻,脉弦滑且数。
晨泻肝经郁热脾胃不和心烦急躁
查看详情 →
患者31岁,男性。主诉十二指肠溃疡二次出血,胃痛史七年,吐血、下血,胃脘痛,喜进热食。面色白,畏寒肢冷,舌淡白无苔,脉软芤数。中医诊断中土虚寒,血无制摄。舌淡、苔薄腻,脉象弦软。舌淡苔润,脉软弱。
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史七年胃脘痛喜热食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1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全身出血性紫色斑点、关节疼痛、便血。病程自本次发病起。中医诊断未明确提及病名与证型。舌苔薄白,脉象虚大,面色苍白。问诊提示便血及关节疼痛。体征显示大便潜血阳性,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正常。
过敏性紫癜血瘀证脾虚证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70岁。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痛。病程自1981年11月至1994年1月,共12年又3个月。中医病名食道癌。证型脾虚失运,气滞、血瘀、痰凝。病因病机脾虚失运,气滞血瘀,痰凝结而成症,留阻胸膈。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吞咽困难,胸骨后痛,乏力消瘦,呕血。切诊脉象小弦,舌苔薄润。
食道癌气滞血瘀脾虚失运痰凝成症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男。胃脘隐隐作痛,伴轻度恶心、疲乏无力、纳差、思睡。病程数年,反复发作。舌体胖有齿痕,舌苔腻,脉短滑。诊断为胃脘痛,证型为脾胃虚弱,气郁痰阻。
慢性胃炎脾胃虚弱气郁痰阻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21岁,女性,主要症状为肝脾肿大,间断鼻衄15年。面色苍白,形体矮小,时有鼻衄,间断腹胀,尿液溷浊有泡沫,腰痿乏力。舌质澹红,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诊断为肝积证(肝糖原累积症),证型为脾虚肝郁、气滞血淤。病因病机为脾虚痰聚,肝郁气滞,血脉瘀阻。
肝糖原累积症脾虚肝郁气滞血瘀肝积证
查看详情 →
刘某,男,44岁,右侧胁肋隐隐不适10余年,脚跟干裂,前胸及两臂多见小红点,晨起口干。舌红,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血热夹毒。病因病机为气虚不能帅血,阴虚火旺,血热迫血妄行,瘀于脉络形成血瘤。
气阴两虚血热夹毒肝右叶血管瘤
查看详情 →
9岁男性患者,主诉双下肢瘀斑、瘀点伴腹痛、便血。病程5天,初起外感后出现皮疹,后进食肥甘厚味诱发腹痛及便血。体胖,神疲倦怠,嗜卧嗜睡,食少纳呆,脘腹胀满,下肢瘀斑色澹红,大便黏滞,小便不利。舌澹红,苔白腻,脉濡。中医诊断紫癜,辨证湿浊证。
湿浊证脾虚瘀斑腹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个月,主要症状为大便带血,伴随面色皖白,啼哭不安,口出热气,五心烦热,大便溏糊,小便黄短,口舌糜烂,夜眠不安。舌质淡,苔黄腻,指纹色紫。中医诊断为阴虚阳亢,血热妄行。病机为急性肠胃炎愈后,余热未尽,上扰心君,下移大肠,灼伤阴络。
便血阴虚血热热余
查看详情 →
老妇,性情沉郁,多怒。大便下血十余年,食减形困,心摇动,如烟薰,早起面微浮,血暂止则神思清,忤意则复作。左脉浮大虚甚,久取滞涩不匀,右脉沉涩细弱,寸脉沉欲绝。气郁生涎,涎郁胸中,心气不升,经脉壅遏不降,心血绝,不能自养。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浮大虚涩,沉涩细弱。
便血肝气郁结脾虚心血不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