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1岁。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牵连背部,向左腋下及臂部放射,手臂不能上举,伸举即痛,每日发作频繁,走路心慌,易出汗,夜间难平卧,头晕头痛,睡眠不佳,心绞痛发作时饮食差。营卫不调,心气不足,痰湿阻滞。脉右关沉微缓,余脉沉细涩,舌正微有薄黄腻苔,唇紫。
心气不足营卫不调痰湿阻滞心绞痛
查看详情 →
患者68岁,女性。反复心悸3年,伴颜面、下肢浮肿,寐不安。中医诊断心悸,证型为阴阳两虚、瘀血阻滞证。舌淡红,苔厚,脉沉细。二诊后浮肿减轻,三诊颜面浮肿、心悸、胸闷、头晕,舌暗红,苔白厚,脉沉细。四诊舌红,苔厚,脉沉缓。病机为阴阳两虚、瘀血阻滞,气虚血瘀。
心悸阴阳两虚瘀血阻滞气虚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75岁,女性。主诉间断心慌1年,加重1周。中医诊断心悸,证型心肾阴虚。舌质嫩红,苔薄白,脉弦细。病程1年,伴口干咽干、周身无力、睡眠欠安。病因病机为心肾阴虚,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
心悸心肾阴虚肝气郁结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1岁,男性。主诉口眼歪斜4天。病程4天。中医诊断面瘫,证属气血痹阻,夹湿热证。面色正常,舌质红,舌苔黄腻。声音正常,无特殊气味。问诊示口眼歪斜,左侧额纹、鼻唇沟消失,左眼睑闭合困难,左眼干涩,口角流涎,左侧鼓腮无力。脉弦滑。
面瘫气血痹阻肝阳偏亢湿热内蕴
查看详情 →
男性,69岁,主诉头晕间作2年。眩晕,证型痰湿中阻。舌苔白腻,脉象濡滑。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痰湿困脾,脾失健运,痰湿交结,阻碍经气。
眩晕痰湿中阻纳少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心慌5年,加重1个月。心悸,心肾阳虚证,病程5年。舌澹白,苔白,脉沉细涩。血压190/80mmHg,心律齐,心率60次/分。症状包括心慌、乏力、头晕、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病史有高血压10年,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电图示房颤、窦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
心悸心肾阳虚高血压
查看详情 →
男,52岁,阵发性胸闷、气短1月余,加重7天。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发作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胸闷、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偶有心慌,纳眠差。舌质黯,苔薄白,脉沉涩。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气虚血瘀。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气虚血瘀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0岁。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利2天。头痛,烦躁不安,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左侧肢体瘫痪,大便4日未行。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血压18/12kPa。中医诊断为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脑血栓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64岁,男性。主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3天。中医诊断肾心痛。辨证心肾不交,阴阳两虚。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胸闷、胸痛、心烦、动则气短、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病程5年,症状与劳累、天气寒冷相关。
冠心病心绞痛心肾不交阴阳两虚
查看详情 →
李某,男,60岁。右手指、脚趾麻木,右膝关节疼痛,活动欠灵活,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肝风痰热证。面色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血压140/90 mmHg,120/70 mmHg,120/80 mmHg。糖尿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口苦,纳寐安,二便调。
中风肝风痰热右肢麻木右膝疼痛
查看详情 →
胸痹、心痛,阳微阴弦,心脉不通,气滞血瘀,寒凝痰阻,胸闷胸痛,病程长短未提及,舌淡苔白,脉沉弦。
胸痹心痛血瘀寒凝
查看详情 →
58岁女性,长期头痛病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悸怔忡,胸翳气逆,眩晕头痛,四肢不温,脉细而代,舌胖色澹红有瘀斑。证型为元气大虚,心阳式微,血凝为瘀,阻塞脉络。舌胖色澹红有瘀斑,脉细而代。
元气大虚心阳式微血凝为瘀脉络阻塞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6岁。反复胸闷、心悸10年,加重1周,时有头晕,寐差,偶咳,饥时自汗出,活动后气喘。舌黯红,苔少,脉沉数。西医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
冠心病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3年时有胸闷胸痛、动则眩晕、乏力、目糊、四肢不温、腰膝疼痛、胃纳欠佳。体征见舌淡红、苔薄、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为心脾不足。
胸痹心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男性。尿泡沫多2个月余,体胖,头晕,口苦。舌质暗紫,舌苔薄黄腻,脉弦细。体重100千克,体重指数26,腰围113厘米。早餐前血糖7.5mmol/L,胆固醇6.7mmol/L,三酰甘油3.1mmol/L,血压160/100mmHg。中医诊断肥胖。病因病机为湿热痰瘀、脉络瘀阻。
肥胖湿热痰瘀脉络瘀阻脾失运化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女性。主诉原发性高血压40余年,现症包括左侧胸部及后背痛、眠差、头晕、手足麻木、出汗多、大便干、脾气急躁。舌质红、苔白腻,脉沉弦。中医诊断肝阳上亢夹痰风眩。病机为肝阳上亢夹痰。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夹痰眩
查看详情 →
56岁女性,胸闷伴背部不适感间作2年余,加重2个月。胸闷、气短、乏力汗出,放射至左肩背部,伴头晕、口干口苦、眼干涩疲劳、腰及下肢畏寒沉重、双下肢无力、足跟疼痛,寐欠安,多梦。舌红,苔薄腻,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证属脾肾亏虚、血脉失和。
胸痹心痛病脾肾亏虚血脉失和心神失养
查看详情 →
62岁男性,反复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年,加重2周。舌质有瘀点,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胸痹,辨证为心阳虚,痰瘀阻闭。病程1年,症状包括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胸闷、恶心欲呕、心烦急躁。心肌缺血样改变。
冠心病心阳虚痰瘀阻闭胸痹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左下肢痹痛,不耐站立,走路难达百米,患腿测不到血压,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面色暗滞,唇暗,舌边红,苔白,脉稍数而寸弱,左跗阳脉微弱。中医病名属血瘀闭阻,病因病机为血瘀闭阻脉道。望诊见面色暗滞,舌边红,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下肢痹痛,不耐站立,走路困难。切诊见脉稍数而寸弱,左跗阳脉微弱。
血瘀证下肢痹痛间歇性跛行股动脉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男性。主诉心前区憋闷、疼痛,伴胸胁刺痛、恶心、咳嗽、咳痰带血。病程较长,自1993年起反复发作。胸痹,痰瘀交阻证。面色暗红,舌苔厚腻,脉沉细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前区阵发性憋闷疼痛,精神差,纳差,睡眠差,呕恶痰涎。
胸痹痰瘀交阻心阳痹阻气阴不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