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3岁,男性,主症为胸闷、心悸26天,疲乏无力,动则喘气,两下肢肿、麻木发凉,食差。舌质澹红,舌苔薄白。病史有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证属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望诊见舌质澹红,舌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胸闷、心悸、疲乏、喘气、下肢症状及食差。切诊见脉细涩无力。
心失所养胸痹气血不足肾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2岁,女性。主诉产后三日出现头痛、头晕、寒热交作、微汗、心烦欲呕,入夜神志恍惚、妄言乱语,晨起神清。病程三日。中医病名属热入血室,证型为热入血室。病因病机为产后气血大亏,血海空虚,外感风寒,风邪乘虚袭入血室,上扰神明。面色澹白,舌质澹,苔白、中心黄微腻,脉象轻取微浮,重按弦虚,稍有紧意。
心失所养产后精神异常热入血室气血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女性。主诉月经淋漓不断2个月。症状包括月经色澹质稀,伴心慌心烦、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腹胀纳差、失眠多梦。舌质澹,舌苔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崩漏,证属心脾两虚,脾不统血。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冲任不固,统摄无权。
心失所养崩漏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查看详情 →
50岁男性,主诉心脏病6年,冬令加重,心悸、四肢畏冷、呼吸迫促、面色苍白、唇青、神衰、言语低微、动则汗出、不欲饮食、胸痛彻背。舌正苔澹白,脉细微。中医诊断为心力衰竭,病机属气阴两虚,气血衰微,心失所养。证型为气阴两虚。
心失所养心脏病气阴两虚气血衰微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主诉头晕1月余。病史包括试管婴儿失败、支原体感染、月经后期、经量偏少。体征包括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疲倦、少寐、纳差、面色淡白、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薄黄,脉细。中医诊断眩晕,证属肝郁血虚。病机为血海不足,肝疏泄失常,肝气郁结,精血亏虚,心失所养,肝气不舒生热,气血亏虚。
心失所养眩晕肝郁血虚血海不足
查看详情 →
产后胸闷心慌,后背及颈部冷,心烦,舌红苔灰齿痕,脉弦。产后营血亏虚,心失所养。舌红胖苔薄齿痕,脉75次/分。舌红苔白齿痕,脉74次/分。
心失所养产后营血亏虚心阴不足阳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0岁,女性。主诉夜寐不深10多年,寐中稍有响动即惊醒。体型瘦小,皮肤色白而细腻,神疲乏力,稍劳则双腿无力,情绪低落,头痛,目痛,烘热,手足冷,纳少,多食则胃胀,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肝郁脾虚,气血两虚,心失所养。
心失所养夜寐不深肝郁脾虚气血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男性,主诉顽固性失眠30余年,入睡难,梦多,劳累后加重,近3年依赖安眠药。胃脘胀满,矢气频作,大便日2~3行,食用牛奶后易腹泻,腰部酸痛。舌质淡紫,尖红苔白,脉弦。证属脾虚胃气不和。
心失所养顽固性失眠脾虚胃气不和胃气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心烦多虑、胸闷懊恼、善太息、不能安寐、头晕目眩、神昏肢软、胃脘胀满、食少纳呆。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更年期综合征。证型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兼有营血不足。舌质黯红而润,苔薄白,脉虚细。
心失所养更年期综合征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查看详情 →
10岁患者,主诉胸闷、心慌、乏力、纳差1年余。既往有心肌炎病史,心电图提示心律不齐、心肌损害、心肌供血不足。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心失所养。病因病机为热毒久留,灼伤气阴,瘀血阻滞。
心失所养心肌炎后遗症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查看详情 →
女,49岁,发作性胸闷心慌1个月余,伴神疲倦怠、眼干口涩、失眠烦躁。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烘热阵汗,烦躁失眠,口干眼涩,纳呆嗳气,面色晦暗,神志倦怠,体态稍瘦,舌质暗澹,舌体正常,舌苔薄腻,脉象细弦数。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不寐,证属心脾虚弱,阴虚肝郁型。
心失所养胸痹心悸不寐心脾虚弱
查看详情 →
83岁男性,胸闷、心悸反复5年,加重7日,时有胸痛如针刺,活动后易发,怕冷,神疲乏力,偶有头晕。舌质淡,苔薄,边有紫气,脉细弱。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阳虚气弱,血脉痹阻,心失所养。
心失所养胸痹阳虚气弱血脉痹阻
查看详情 →
24岁女性,心境低落3年,主要症状为心烦、失眠、急躁、委屈、不愿交往、兴趣减少、懒散、多疑敏感、口干、纳少、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中医诊断为郁证,证型为心阴不足、肝郁气滞。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耗伤心阴,阴亏血少,虚火内生,上扰心神。
心失所养抑郁状态心阴不足肝郁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主诉情志抑郁、失眠2年,加重月余。病程2年。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心失所养。望诊见舌边尖红,苔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心悸、胸闷、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夜寐不安、纳食不馨、月经衍期。切诊见脉细少力。
心失所养aq心悸精神紧张情绪低落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胁痛3年,精神疲乏,夜寐不安,时有耳鸣,小便色黄。中医诊断胁痛。辨证为热毒内伏,气滞血瘀,肝络不和,心失所养。舌脉如前。
心失所养肝硬化先兆肝络不和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2岁,女性。主诉心悸3年,反复发作,症状改善不明显。病程较长。中医病名心悸,证型心阳不足,心血瘀阻,心失所养。望诊面色苍白,唇色不华,唇色紫暗,舌暗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心悸伴乏力、多汗、食欲差、失眠、胸闷。切诊脉细缓。
心失所养心悸心阳不足心血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46岁,女性。主诉心悸、胸痛4个月,胃胀半月余。病程较长。中医病名为脏躁。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为素体虚弱,生化之源不足,天癸已竭,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脾失健运,肝气郁结犯胃。舌象紫暗,苔黄白腻,脉象沉细。经水已断。
心失所养脏躁肝气郁结阴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26岁,女性。主诉入睡难,五心烦热,口干,自汗,多梦,盗汗,夜尿频,腰酸,月经提前,量少色深红有血块。舌暗红色,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不寐,证属阴虚内热,血瘀,肝郁,肾虚,心失所养。
心失所养不寐阴虚内热血瘀
查看详情 →
女,58岁,心慌胸闷持续7天。心悸心慌,胸闷不适,闻惊则剧,倦怠纳差,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沉细弱。心电图T波改变,心肌损害。暑伤气阴,心失所养。
心失所养心慌胸闷暑伤气阴倦怠纳差
查看详情 →
17岁男性,胃脘部不适、夜寐不安1个月。乙型肝炎3年,HBV-DNA阳性,肝功能基本正常。舌质尖红,苔白腻,脉细弦,面额部痤疮。疫毒内伏,延及血分,肝胃不和,心失所养。
心失所养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疫毒内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