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62岁,男性。主诉胸部憋闷,不时觉有心绞痛二年余。症状包括胸闷短气、左胸阵痛、心悸怔忡、咳嗽气喘、吐痰不利、头晕、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脉沉弦无力,舌质黯红,舌尖及舌边有瘀血点,舌苔白滑淡薄,口唇紫暗。心脏向左扩大,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为心脾气虚,胸阳不振,湿痰内阻,心脉瘀痹,心血不畅,肺气失宣。
心脾气虚胸痹胸阳不振湿痰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5岁。前胸区憋闷不适,心慌悸动,形疲乏力,动则气促,偶有胸前区刺痛。舌暗紫苔薄白,脉结细涩。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痹阻为标。舌暗紫苔薄白,脉结细涩。
心脾气虚心悸怔忡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男,中年。头痛多年,伴眩晕、心中虚悸、腰膝无力、房事不足。舌红苔白,脉浮弦,两尺脉弱。肝肾虚弱,心阳不振,中气不足。病及肝、肾、心、脾诸脏,俱现虚损之象。饮食正常,大便无异常,小便较频。
心悸头痛眩晕腰膝无力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女性。腹泻2年,日大便4~5次,无腹痛,食冷食加重,泄后痛减,晨泄,食后约1~2小时必便。舌尖偏红,苔厚垢浊,脉弦细。证型为脾肾两虚,湿滞内蕴,后转为心脾气虚。
心脾气虚泄泻脾肾两虚湿滞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女性。皮肤小红点近2年,自发性鼻衄、齿衄近半年。主症包括鼻衄、齿衄、下肢瘀斑、月经错后、经血紫暗有块、烦躁易怒、两乳作胀、心悸气短、懒言疲乏。舌澹,苔薄,脉弦滑略数。中医病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型肝郁化火、心脾气虚。病因病机肝郁化火,血随火溢,心脾气虚,不能摄血。望诊舌澹,苔薄。闻诊无特殊。问诊有鼻衄、齿衄、月经异常、烦躁易怒、乳胀、心悸气短。切诊脉弦滑略数。
心脾气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郁化火血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心脾气血素虚,胸中振动不安,时多恐畏,心烦意乱。中医诊断为心肾乖离之危症。病因为惊恐伤神,肾虚心脾失养,神不安舍,宗气无根。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面色未提及,声音气味未提及,病史为心脾两虚。
心脾气血两虚心肾乖离惊恐伤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8岁,女性。主诉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包括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动则喘促、心悸怔忡、纳谷不馨、肢体倦乏、大便溏泄。中医诊断证属心脾气虚。望诊见面色萎黄。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心悸怔忡、动则喘促、少气懒言、纳谷不馨、肢体倦乏、大便溏泄。切诊未提及。
心脾气虚心悸怔忡先天性心脏病动则喘促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心悸气短、乏力、不思饮食。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纳差、寐欠安、大便溏、胸中空虚感、饮食后胃部有下沉感。面色少华,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大气下陷,心脾气虚。
心脾气虚大气下陷纳差舌淡苔白
查看详情 →
男,61岁,胸隔痞闷,食纳呆滞,头痛头晕,多梦心悸,耳鸣脑鸣,短气懒言,肢软无力,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血压偏低,脑动脉硬化症,内伤头痛,心脾气虚,情志不遂,心脾两虚,舌淡脉弱
心脾气虚内伤头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9岁。主诉发作性心慌乏力、胸闷气短2年余,加重3个月。刻下症见心慌乏力、胸闷气短、胸部隐痛、太息频作、食欲不振、失眠多梦、面色㿠白、舌质暗红、舌苔薄腻、脉弦细结。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属心脾气虚,兼有瘀热型。四诊见舌质暗红、舌苔薄腻、脉弦细结。
心脾气虚胸痹心痛瘀热内生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女,47岁,心悸、心慌、胸闷痛,病程3年。胸痹,证属心脾气虚为本,气郁、血滞、食滞为标,兼有肝阳上亢。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弦细。血压154/94毫米汞柱,血脂异常。
心脾气虚胸痹气郁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72岁,男性,主诉阵发性胸闷伴心慌半年,活动时加重。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胸痹心悸,证型心脾两虚,痰瘀阻滞型。望诊未提及,舌暗,脉弦滑。问诊见胸闷、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切诊心率80次/min,律齐,血压135/65mmHg,体温正常。心电图示房性逸搏,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二尖瓣后叶瓣根钙化,二尖瓣少量反流。脑MRI示脑白质脱髓鞘。运动平板实验阳性。
胸痹心痛心脾两虚痰瘀阻滞心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49岁,女性,主诉心悸、心慌、胸闷痛,病程3年。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为心脾气虚为本,气郁、血滞、食滞为标,兼有肝阳上亢之象。舌澹红而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滑,脉细涩。
心脾气虚冠心病气郁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64岁,男性。主诉心慌、胸闷、气短,病程自1990年起,近3年频发房性早搏,近期诱发房颤。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病名心悸,证型心脾两虚,心神不宁。病因病机为气阴不足,心气虚损,心脉不畅,脾虚失运,心神失养。
心悸心脾气虚心神不宁气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心悸、气短伴双下肢浮肿1月余,现症包括低热、头眩晕、口苦、咽干、心烦欲呕、少寐、胸满闷、腹胀、心累气短、不能平卧和下床行走、下肢浮肿严重、大便稀、小便短少。体征见面色胱白、唇甲淡白、颜面及双下肢中度水肿、舌面满布深黄厚腻苔、质微红、脉急促、歇止频繁、细弱无力。中医诊断为少阳枢机不利,湿热壅滞三焦,心脾虚极,大气下陷。辨治认为湿热壅滞,枢机不利,心脾虚极。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胱白、舌苔深黄厚腻、脉急促细弱。
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湿热壅滞心脾虚极
查看详情 →
女,48岁,胸闷隐痛反复2年,心悸气短,懒言声低,眠差多梦,纳谷不馨,形体虚胖,面色萎黄,舌质暗体胖苔白微腻,脉弱。心脾气虚,下元不足兼瘀血内阻。
心脾气虚心悸气短心肌缺血下元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4岁,男性。主诉为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病程自1990年起,近3年症状持续。中医病名为心悸,证型为心脾两虚,心神不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心悸心脾两虚心神不宁气血亏虚
查看详情 →
邱某,28岁,男性。持续低热,心悸易汗,面目及足背浮肿,纳少便溏,胸腹痞闷,身困疲乏,气短懒言,面色微黄,下午两颊赤热。气虚湿阻,心脾两伤。脉浮细少力,苔薄腻舌胖。面色微黄,舌体稍胖,苔薄腻。身困疲乏,气短懒言,动则心悸,纳少便溏,胸腹痞闷,低热,下午颊赤,小便黄。脉浮细而少力。
心悸易汗心肌炎后遗症气虚湿阻心脾两伤
查看详情 →
患者33岁,男性。主诉发作性心慌、胸痛伴全身乏力1年余,加重2个月。刻下症包括心慌、胸痛、全身乏力、左脚跟疼痛、偶有头晕、倦怠懒言、大便溏黏腻不爽、小便黄。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率92次/min,血压126/94mmHg。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心悸、眩晕,证属气虚血瘀、肝郁湿阻。望诊示舌质暗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腻。闻诊未提。问诊示高血压病史,情绪紧张诱发症状,纳眠可,大便黏腻,小便黄。切诊示脉弦细滑。
心悸胸痹气虚血瘀肝郁湿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7岁。主诉间断心悸2年,再发加重伴胸闷、气喘1个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0余年,房颤病史,球囊扩张术后。症状包括心慌、气喘、右上腹胀痛、双下肢水肿、恶寒喜暖、大便溏、小便少。舌质暗,苔白腻。脉结代。心率98次/分,律不齐,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中医诊断为心衰,证属心脾阳虚血瘀水停。
心衰心脾阳虚血瘀水肿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