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75岁,女性。主要症状包括脚痛脚麻、口渴多饮、疲倦、消瘦、眼蒙、腰酸。病程1年。中医病名为消渴并发脚痛脚麻、腰痛。证型为气阴两虚,络脉瘀滞。病因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元气不足,阴精亏损,气阴两虚,津液不能承运,肝肾阴亏,脾虚气弱,气阴亏虚,血行不畅。舌质红少苔,脉细。
消渴气阴两虚络脉瘀滞脚痛脚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9岁,男性。主诉跌仆撑伤左上臂中下段,瘀肿剧痛。病程初期为骨折,后经历50余天恢复。中医诊断为右肱骨下1/3骨折。病因病机为外伤跌仆,气血瘀阻。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及肿痛、纳呆、夜寐欠安。切诊未提及。
骨折瘀肿疼痛肝肾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29岁,月经周期正常,经血量少,色暗红,无血块,6天净。素有浅表性胃炎5年,常脘腹胀痛,纳呆,大便溏,日2次。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无力,尺尤甚。诊断为脾肾双虚。二诊时月经40多天未来潮,诊为早孕,纳呆,大便溏日2~3次。舌胖苔白。脉滑,尺无力。诊断为早孕,脾虚。
月经过少不孕脾虚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头痛、头胀两年。病程两年。中医诊断头痛头胀,证属肝郁脾虚,心血不足型。面色红润,舌质暗澹,舌体有齿印,舌苔薄腻,脉象弦细。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下肢发凉,畏寒怕冷,咽干口燥,喜热饮。病因病机为肝郁脾虚,心血不足,气血运行障碍。
头痛头胀肝郁脾虚心血不足脾阳虚弱
查看详情 →
男31岁,腰痛尿频一年余,腰痠疼痛,尿频白浊,眩晕烦躁,心悸耳鸣,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象沉迟,肾虚阳亢,寒湿凝滞,高血压病,前列腺液镜检脓细胞2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少量。
腰痛尿频肾虚阳亢寒湿凝滞高血压
查看详情 →
患儿,5岁,右疝下坠大如鹅卵,时坚时软,病程3月,脐腹时痛,面色萎黄,夜烦寝汗,纳谷不香,大便溏薄,舌苔薄腻,脉象濡弱。舌苔薄腻,脉象濡弱。面色萎黄,脉象濡弱。舌苔薄净,脉象仍濡软。舌苔薄净,脉象濡软。面色转润,舌苔净,二便尚调。中医病名:疝气,证型:阳虚寒湿,病因病机:脾肾阳气受遏,寒湿困阻,气机不畅。
右疝下坠脾肾阳虚寒湿困阻肝经寒凝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8岁。主诉腰部疼痛数月。腰部畏寒,舌苔薄白,脉沉而紧。诊断为瘀痹之证。病因病机为瘀痹,因风湿闭阻或跌打瘀肿,日久气血凝滞不通所致。面色无华,舌象薄白,脉象沉而紧。
腰椎骶化瘀痹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男性。主诉颈部隐痛5年,伴左手麻木、颤抖,阴雨天加重。体征舌苔薄白,脉沉细。诊断证属筋脉瘀阻,久而风寒外袭,上肢络脉不和。
颈椎损伤筋脉瘀阻风寒外袭左上肢麻木
查看详情 →
患者主诉右半身无力伴行动不灵活、语言不利11个月。舌体胖大,舌质暗,舌苔白腻。脉沉细滑。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证型为脾气亏虚,痰湿内郁,瘀血阻络。病程11个月。面色稍萎黄。头晕,说话无力。舌黯,脉沉细滑。病因病机为脾虚失运,痰湿内郁,瘀血阻络。
中风后遗症脾气亏虚痰湿内郁瘀血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主诉腰部酸软、疼痛,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出,夜间加重,夜尿多。病程20天。中医诊断癃闭,证属肾阳亏虚。面色白,精神倦怠,腰部酸软劳累后明显,下肢发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脉沉细弱。
癃闭肾阳亏虚虚阳上浮
查看详情 →
李某,26岁。月经提前,周期21~23天,甚则1个月两行,量多,色澹,质稀,白带偏多,腰膝酸困,纳差。舌质澹红,脉缓弱。脾气虚。病机为脾虚运化无力,中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肾精不充。
月经先期脾气虚肾精不充冲任不固
查看详情 →
34岁男,主诉肾功能异常1年半,中医病名肾衰病,证型脾肾阳虚、肾虚血瘀、湿浊内蕴,望诊舌暗苔白腻,脉弦滑,病程1年半,病机脾肾阳虚,肾虚血瘀,湿浊内蕴。
肾衰病脾肾阳虚肾虚血瘀湿浊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7岁。主诉小腹疼痛1周。病程1个月前行人流术,术后出血不多,曾以抗生素治疗。现症见小腹疼痛拒按,寒战,烦热口渴,带下黄量多质稠,尿频尿痛,大便干结。面色晦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小腹疼痛拒按,带下黄稠,尿频尿痛,大便干结,寒战烦热,体温升高。
急性盆腔炎湿热蕴毒瘀阻胞宫小腹刺痛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8岁。反复水肿2年半,加重1周。主症为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气短乏力,头晕心悸,纳差食呆,面色皖白。舌质澹苔白滑,脉细弦。中医病名为水肿,证型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病因病机为久病劳倦伤及脾肾,阳气虚弱,气不化水,水湿泛滥。
慢性肾炎脾肾两虚水湿内停蛋白尿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2岁,女性。主诉两手震颤伴心悸5年余,加重1个月。症状包括心动过速、心慌动悸、夜寐不佳、两手震颤、胸闷气憋、烦躁寐差、心嘈似饥、头昏、口干。舌质红,苔黄薄腻。脉小滑数。血压204/96mmHg。中医诊断为肾阴不足,心肝火旺,心神失宁,内风暗动。
震颤麻痹肝肾亏虚心肝火旺心神失宁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右下肢不能动弹,右上肢不能抬举,右手手指可活动,小溲少,大便稀。病程约1个月。中医病名为中风,证型为风阳浮动。病因病机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望诊未提及,舌象未提及。闻诊未提及,声音未提及。问诊提及症状及病史。切诊脉象为弦芤、濡弦。
蛛网膜下腔出血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气虚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女性。主诉腰腹痛,多发生于月经干净后第10天前后,痛甚则出冷汗、恶心、下坠,少腹两侧尤痛,伴嗳气,矢气后觉舒服。经量不多,病程18年。中医病名经间期腹痛,证型瘀血阻滞不通。病因病机为输卵管结扎后气血经络受损,瘀血阻滞。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病史明确,有肠粘连、阑尾炎等误诊史。切诊未提及。
经间期腹痛瘀血阻滞气血受损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杨某,男,65岁。左半身不遂五天,左手麻木无力,左侧上、下肢不用,不能提衣、举步。神识清楚,左侧肢体瘫软无力,口眼轻度歪斜,口唇紫绀,流涎,言语尚可,饮食摄纳失济,二便尚可。心悸、气短、咳嗽、咯痰白粘。舌质紫黯,苔白腻,脉缓滑。西医诊断为脑动脉血栓形成。辨证为心肺气虚,痰湿内蕴,血脉痹阻。
左半身不遂心肺气虚痰湿内蕴血脉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3岁。口、眼、鼻、咽喉干燥2年。口舌干燥,不耐多言,咽喉堵塞感,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两膝关节乏力,活动不利。鼻黏膜苍白少液,咽部两侧索肥大,舌质胖、苔薄,脉来左细右沉。中医诊断为阴虚燥热证。病因病机属阴虚内热,津液亏虚。望诊见舌质胖、苔薄,鼻黏膜苍白少液。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口、眼、鼻、咽喉干燥,两目干涩,视力下降,两膝关节乏力。切诊见脉来左细右沉。
阴虚燥热口干咽燥眼涩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男性。主诉口干多饮,身困乏力7年,双下肢肿胀1周。中医诊断消渴病,证型气阴亏虚,血瘀水停。舌象澹红,苔薄白,脉象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体格检查示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ST-T改变,颈部血管彩超示颈动脉硬化伴左侧粥样硬化斑块。
消渴病气阴亏虚血瘀水停高血压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