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绝经之龄,素体阴虚。经行愆期,暴崩漏下,淋漓不止,反复发作。中医诊断阴虚火旺,崩漏。形瘦枯槁,眩晕耳鸣,咽干口渴,手足灼热,虚烦不寐,经血暴下,量多色红。舌质红,舌苔干,中有裂纹。脉虚细数。
更年期综合征阴虚火旺崩漏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左上肢麻木5年,加重伴颈肩背部疼痛麻木半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5、5~6棘突压痛,左臂丛神经压痛放射,双前臂外侧感觉减退。中医诊断项痹病,肝肾亏虚兼瘀。舌象、脉象未提及。颈椎间孔挤压试验(一),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一)。
项痹病肝肾亏虚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9岁,男性。主诉眩晕2个月,头颅右倾及仰首时加重,伴有恶心、耳痒、胸脘痞闷。形盛色滞,舌边红,苔腻。脉象寸口左缓、右弦滑,颔厌强实,太冲、太溪盛大。中医诊断为肾阴不足,中土失运,相火夹痰上凌清旷,左右偏胜。病机为肾阴不足,中土失运,相火夹痰上凌。
眩晕肾阴不足肝气郁结痰浊上扰
查看详情 →
女,52岁,头昏,面赤,目蒙,眩晕,目流涎,腰疼,膝痛,大便结,小便黄,睡多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眩晕,肝风内动,肝肾阴虚阳亢,肝风阳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眩晕肝风内动肝肾阴虚肾阳虚
查看详情 →
男,46岁,主诉腰部酸痛,小便量少不爽,尿道隐痛,头晕目眩,形寒肢冷,小腹作胀,小便频数。中医诊断风邪袭于太阳,兼挟湿邪内客,膀胱气化失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肾性高血压风邪袭表湿邪内客膀胱气化失司
查看详情 →
54岁女性,主诉高血压病史7年,头晕伴眩晕加重,耳鸣,腰膝酸软,纳谷呆滞,双下肢浮肿,小便少。舌暗红、苔白略腻,脉沉细。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脾肾两虚、血瘀水停。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脾肾两虚血瘀水停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主诉头痛如刺,左侧太阳穴明显,每日发作3~4次,每次半小时,入夜为甚。病程自1982年1月外伤后1个月开始。中医病名头痛,证型瘀血阻络,阳明腑实。望诊舌暗红,苔黄。闻诊无特殊。问诊有头痛如刺、急躁易怒、大便三日未解、小便黄。切诊脉弦稍数。
瘀血头痛阳明腑实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头痛、眩晕、睡眠不佳,劳累时加重。病程自1956年前3月起。中医诊断为脑溢血,辨为中经络。面色潮红,口张,左眼不能闭合,眼裂加宽,左侧鼻唇沟消失,口角歪斜。脉象弦数。急性期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口眼㖞斜、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170/100毫米汞柱,体温37℃,脉搏84次/分。
脑溢血中经络肝阳上亢痰热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女性。反复头晕20年,此次发作1周,伴天旋地转、恶心作呕、耳鸣、大便偏稀、口干、胸闷、畏光、纳呆、寐差。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缓。中医诊断眩晕,证属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舌象淡红,苔白腻,脉细弦缓。
眩晕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女性,主诉头晕10余日,病程10余日。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手麻、心悸、胸腹憋闷、口干不思饮、困倦嗜睡、下肢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月经后期。舌质暗澹、苔白,脉细弦滑。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水湿内扰。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水湿内扰,湿浊上逆,津液气化受阻。
脾肾阳虚水湿内扰原发性高血压头晕
查看详情 →
患者51岁,男性。主诉间断头晕头胀10年,加重伴胸闷气短2个月。中医诊断眩晕、太息症。证型肝阳上亢、宗气亏虚。舌黯红,苔白,脉沉弦。症状包括头晕头胀、心烦急躁、胸闷气短、善太息、周身无力、倦怠嗜卧、口干、颜面肌肉痉挛。病程10年,伴有高血压2级、2型糖尿病、脑胶质瘤术后及面肌痉挛。
眩晕肝阳上亢宗气亏虚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女,46岁,眩晕10天,高血压病史半年,血压控制不稳定,头部胀痛,恶心,口渴,失眠多梦,心悸烦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血压130/100mmHg,家族史高血压,眩晕,证属阴虚阳亢,化火生风,肝胃失和
眩晕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肝胃失和
查看详情 →
58岁男性,眩晕、四肢麻木、震颤3天,形体素胖,性情急躁,有烟酒嗜好,血压增高,舌红少苔,脉弦有力,中医诊断中风先兆,辨证肝阳上亢,眩晕伴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血压20/13.33kPa
眩晕中风先兆肝阳上亢震颤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5岁。主诉头晕脑胀,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属眩晕,证型为肝阳上亢。病因病机为肝阳上亢,清窍受扰。舌红苔白,脉平缓。症状包括头晕项强、心烦口干、眠差易醒。血压140/105mmHg。脉弦平。
高血压肝阳上亢头晕项强心烦口干
查看详情 →
患者产后百日,畏冷,眩晕,经水时来时止,不思食,右关弱小,左脉涩滞,关脉更沉涩不起。中医病名肝经血瘀,证型肝经血瘀,病因病机产后瘀滞。望诊未提,闻诊未提,问诊见畏冷、眩晕、经水异常、不思食,切诊见右关弱小,左脉涩滞,关脉沉涩不起。
眩晕产后血瘀肝经瘀阻夜眠不安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低热间作3年余,上腹痞胀隐痛1年。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细小数。阴虚阳亢,内风暗动,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少阳不和。胆囊切除术后,少阳不和,胆经郁热,肝虚有风。上腹痞胀隐痛,夜间尤甚,嗳气不遂,得嗳则舒,兼酸苦水,口苦,手掌色红,抖动,大便日行2~3次,低热持续。
慢性胃炎胆汁反流肝胃郁热少阳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7岁,主诉平素体质较差,表虚多汗。症状包括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心烦、口渴自汗、时有低热、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质红苔薄,脉象细弱。中医诊断为疰夏,证属暑热伤津,气阴两虚。
眩晕心烦疰夏气阴两虚暑热伤津
查看详情 →
患者头晕、白浊、腰痛、盗汗、眩晕。中医病名包括头晕、白浊、腰痛、眩晕。证型为湿痰中阻、脾肾两虚。病因病机为湿痰流注、清阳不升、精室不固、心脾两虚、肾阳不足。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象见舌苔白腻。脉象见脉沉细。
头晕白浊腰痛盗汗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心慌、气短、汗出,面色苍白。高血压病史,病程较长。舌澹胖,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为阴阳两虚。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阴阳亏虚,阴亏于下,阳浮于上。
高血压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阳两虚
查看详情 →
男性,47岁,头晕,头胀眼花,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为肝肾阴虚,肝火夹痰,上扰清窍。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小弦。眼睑下垂。
脑瘤肝肾阴虚肝火夹痰头晕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