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35岁,反复泛酸3月余,胃脘胀闷,胃中灼热感明显,心急如火燎,恶心欲呕,纳谷不馨,口淡乏味,大便不实,每天3~4次,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5年。舌淡红嫩、边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沉而细。脾胃虚寒,兼有湿阻。
脾胃虚寒湿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0岁。便秘8年,依赖药物维持,腹胀,纳食不馨。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病名:便秘。证型:脾胃虚寒,升降失常。病因病机:脾胃大伤,运传无力。望诊:面色萎黄。舌象:舌淡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便秘8年,腹胀,纳食不馨。切诊:脉沉细。
便秘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运传无力
查看详情 →
女,34岁,左臂撞伤后左手自汗发凉,左肢麻木痛胀,不能举动,呼吸不利,病程约10个月。左肩臂隆起高肿,凹凸不平,按之坚硬如铁石,面色枯藁,神气衰败,脉微弱无神。外中于寒,内伤忧怒,凝血蕴裹而不散,积而为瘤。舌象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病史包括左肱骨近端成骨肉瘤及胸膜转移。
阳虚寒证成骨肉瘤肺转移气血凝滞
查看详情 →
69岁男性,胃脘疼痛7年,反复发作,秋冬季明显,胃脘胀痛,嗳气、泛酸、烧心。舌暗红,苔薄黄,脉弦。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期,球腔轻度狭窄。证型为脾胃虚弱,兼有郁热。
消化性溃疡脾虚夹热脾虚夹瘀胃脘痞满
查看详情 →
患者51岁,男性。心悸、心空悬、头晕、曾晕倒。心悸气短,时时太息,心空悬,似饥非饥,头目眩晕,全身乏力,怕冷,四肢不温,眠食尚可,小便清,大便溏,形体瘦高,面色晦暗少华,精神欠佳,语音断续无力,四肢冷凉,舌淡苔白滑腻,脉迟而结代,脉率50次/分钟。中医诊断为阳虚(心肾)气寒,血脉凝滞。病因病机为阳虚气寒,血脉凝滞,不相接续。
室性期前收缩心肾阳虚血脉凝滞心悸气短
查看详情 →
23岁男性,全身浮肿,腹大如鼓,阴囊肿大如球,形寒肢冷,时少腹痛,面色无华,情绪低落,纳食不香,腹胀尿少,关节疼痛,大便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肝寒肾虚脾弱,水湿泛滥。
肾功能不全肾阴虚脾弱水湿泛滥
查看详情 →
患者27岁,男性。头部起疹伴痒4年,头部红斑、片状银白色鳞屑,剥脱后可见点状出血,自觉轻度瘙痒,夏轻冬重,头部不出汗,畏寒,四肢逆冷,头痛,恶心干呕。舌淡、苔白滑,脉沉迟。中医诊断为白疕,辨证为阳虚,肝胃虚寒。
银屑病白疕阳虚肝胃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5岁。主诉反酸、烧心、反食一年。现病史见反酸烧心、胃胀、早饱嗳气,急躁易怒。舌质澹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吐酸,证型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胃失和降舌苔薄白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慢性胃炎3年,胃痛遇寒即发,大便常年秘结,2~3日1次,夏季尤甚,便结时胃痛加重。舌质澹苔少,脉细弱。中医诊断为虚寒胃痛。病因病机属虚寒,证型为阳虚。望诊见舌质澹苔少,切诊见脉细弱。
虚寒证慢性胃炎大便秘结胃痛寒发
查看详情 →
罗某,男,36岁。左眼视物模糊2年余,物体变小,眼前似有纱幕遮挡及蚊虫飞舞。中医诊断: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证候:肝肾阴阳两虚夹瘀血。舌质淡暗,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肝肾两虚瘀血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9岁。主诉胃痛1月余。现病史见胃脘部隐痛,绵绵不休,畏寒,面色苍白,头昏,乏力,纳少,大便色黑。舌澹,苔白。脉虚。诊断为胃脘痛。辨证为脾胃虚寒证。病因病机为阳虚寒盛。
胃脘痛脾胃虚寒阳虚畏寒
查看详情 →
60岁男性,主诉血糖升高10余年,加重10余天。口干、视物模糊、汗多、四肢麻木、乏力、胸闷、心烦、易饥、便秘、多尿。舌红,苔白厚,脉滑。中医诊断为消渴病,证属胆火内郁兼太阴虚寒证。
消渴病胆火内郁太阴虚寒
查看详情 →
24岁女性 妊娠期间恶寒踡卧 手足冷 恶寒 踡卧 手足冷 阴寒内盛 脾肾阳虚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沉迟 问诊见妊娠恶寒踡卧,手足冷 切诊脉沉迟
虚寒证妊娠恶寒手足冷
查看详情 →
患者57岁,女性,主诉遗尿5年,症状包括蹦跳时遗尿,晨起腰胯拘急。病在少阴经、太阳经,辨经示少阴经、太阳经异常。舌象、面色未提及,声音、气味未提及。问诊示腰痛及少腹不适,病程5年。脉象未提及。中医病名为遗尿,证型为肾虚寒证,病因病机为肾虚导致膀胱括约肌收缩功能变差,涉及足少阳经、足厥阴经。
肾虚寒证膀胱气化失常肾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病程久痢半月余,主要症状为口噤不食、饮后呕胀肠鸣、绞痛不已、烦渴闷乱、夜间加重、大便脓血、每日排便百余次、小便不通。六脉动,弦细乏力,舌象积沫瘀澹色晦。中医病名为痢疾,证型为虚寒性噤口痢,病因病机为阳虚不能制阴,中阳受戕,邪滞肠胃,气血腐败。
虚寒证噤口痢中阳虚气血腐败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神疲乏力,心悸唇青1年。心率45次/分,血脂胆固醇偏高,入夜难以入眠,手足发冷。舌胖苔薄白腻,脉小迟。中医诊断心悸,辨证心阳痹阻之证。
心律失常心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心神不宁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腹冷痛3月余,喜按,按之则痛减,喜热饮,二便自调,饮食睡眠欠佳,头昏重,畏寒。面色白润,舌质澹、苔白,脉沉迟。腹痛,虚寒型。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营卫之气俱虚,阴寒阻闭经脉,阳气不通而致痛。
虚寒证腹痛阳气不通
查看详情 →
男,左腿膝关节内侧撞伤,胃中脘胀痛,病程未明确。胃中脘胀痛,脾经、三焦经、胆经数值失调,气虚寒证,肝脾不和,少阳胆与三焦属少阳经所主,厥阴肝与心包相表里,肝气不舒影响脾运,导致胃中脘胀痛。
气虚寒证胃中脘胀痛肝脾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77岁,男性,主症为全身浮肿、怕冷、低热、无汗、上腹部绞痛呕吐,病程35日。面色灰暗,两目无神,舌红如柿,无苔而干,舌中裂纹纵横,脉促细,132次/分。诊断为肾气已衰,少阴虚寒为本,兼太阳表寒实,渐传太阴里虚寒证,肺、脾、肾三脏俱病。
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肾气已衰少阴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3岁,男性。主诉胃脘痛20余年,反复发作,食糯米而痛减,夜半不能卧,起坐稍缓,畏镜喜暖,面皖神疲,纳少便溏。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虚寒证。舌澹,苔薄,脉虚弦。病因病机为脾阳失运,气血不荣,脉络绌急,气虚血滞,不通则痛。病位在脾胃,病性属虚寒。
虚寒证胃痛脾阳失运脾胃虚寒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