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26岁,女性。主诉血小板减少症2个月。初诊症状包括鼻衄不止、痰中带血、眉棱骨疼痛、胃脘空痛。舌淡,苔薄略黄,脉细数。中医辨证为脾虚失摄,肝肾不足。二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三诊仍疲乏、口干。四诊出现四肢畏寒、肠鸣音频、大便质稀。病程中血小板数值逐步上升。
血小板减少症脾虚失摄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女性,36岁。月经量过多,伴有紫癜六年。病程长达六年。中医病名:紫癜、月经量多。证型:血虚肝旺。病因病机:血虚导致肝旺。面色苍白,舌淡胖,脉弦。头昏眼黑,精神萎靡,手心发热,夜寐不安。
月经过多紫癜反复血虚肝旺气虚
查看详情 →
男,71岁,血小板减少3年,牙龈出血伴乏力1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肾亏虚,固摄失司。舌红脉细数。牙龈出血,夜寐烘热,口干乏力,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成熟滞缓,抗核抗体阳性,抗SSA/60KD阳性,抗SSA/52KD阳性,PAIgG弱阳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肾亏虚固摄失司血证
查看详情 →
8岁男童,长期便血、鼻衄,病程4年余。面色萎黄,五心潮热,脉细数,舌淡无苔。邪热久羁,耗伤营阴,迫血妄行。
血小板减少症营阴耗伤血不归经热毒深入
查看详情 →
患者19岁,女性。主要症状包括齿龈出血、鼻衄、下肢出血点、月经量多且周期不规律、头晕、心悸、气短、乏力。中医辨证为血不归经,血燥心火过盛,迫血妄行,营分亏虚,心阳不振。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头晕、心悸、气短、乏力为问诊内容。出血症状为关键表现。
血不归经血燥心火营分益亏心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2岁,女性。主要症状为鼻衄、齿衄、月经量过多及瘀斑。病程2年。中医病名鼻衄,证型气虚,气不摄血。面色萎黄,舌澹,脉沉弱。血小板计数70×10⁹/L。
鼻衄气不摄血血燥心火血不归经
查看详情 →
76岁男性,主诉鼻衄、头昏头晕、失眠躁烦。血压180/110毫米汞柱,脉弦紧,舌红苔黄腻厚。中医辨证为肝火阴亢、阳盛阴虚。
高血压肝火阴亢脾不统血倒经
查看详情 →
男,55岁,右上腹隐痛3年,伴腹胀、乏力半月。舌暗、苔厚腻,脉弦细。脾肋下4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肝硬化(代偿期),鼓胀,肝郁脾虚证。血常规示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HBVDNA阴性,甲胎蛋白正常。彩超示肝硬化,脾大,腹水(少量),胆囊壁增厚。
肝硬化肝郁脾虚证脾功能亢进腹水
查看详情 →
患者72岁,男性。主诉直肠癌综合治疗3月余,呕吐、纳差1月余。病程1月余。中医诊断肠癌、呕吐(湿热内蕴)。主症为恶心欲呕、进食即吐、少气懒言、形体瘦弱、大便稀臭、舌澹苔黄厚腻、脉滑。四诊信息包括舌澹、苔黄厚腻、脉滑,大便稀臭,神志昏迷,口气臭秽,疲乏无力。
直肠癌湿热内蕴便溏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55岁男性,右上腹隐痛3年,伴腹胀、乏力半月。舌暗、苔厚腻,脉弦细。脾肋下4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肝硬化(代偿期),鼓胀,肝郁脾虚证。腹水,脾大,胆囊壁增厚,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
肝硬化肝郁脾虚证腹水脾大
查看详情 →
患者25岁,女性,月经量多8年,阴道流血10天。月经周期26~30天,经期持续10余日,量多色澹红,无血块,无腹痛。面色苍白,口唇爪甲黏膜苍白,神软乏力,头昏欲仆,口干。诊断为月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证属气血亏虚。病机为月经量多耗伤气血,气虚不摄血,冲任不固,血虚不能上荣。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月经过多气血亏虚脾虚气弱阴虚火旺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岁,女性。主诉为血小板减少2月余。刻下症见纳少、入睡慢、小便次数多。舌澹红苔白,脉细。中医诊断为血证,属心脾两虚。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血证心脾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身发紫斑半年,下肢紫斑为主,伴齿龈、鼻腔出血,月经量多且持续时间长。舌质有紫斑,苔薄白,脉沉细而微数。中医诊断阳明经热。病因病机属阳明热盛,血热妄行,伤及阳络,导致出血及紫斑。证型未明确提及。四诊信息包括体表紫斑、舌紫斑、脉沉细微数。
血小板减少阳明经热胃火上炎阴络伤损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主诉心悸乏力1年。病程1年。中医病名虚劳,证型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主症心累心悸,疲倦乏力,活动后加重,睡眠略差。体征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少华,眼睑唇色澹,舌澹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压92/65mmHg。血小板降低至46×10⁹/L。
虚劳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舌薄白
查看详情 →
男,35岁,牙龈出血4个月,手足心热,口干眼干,腰酸,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紫癜病,阴虚火旺
牙龈出血阴虚火旺手足心热口干眼干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男性。乏力,怕热,食纳二便可。察舌暗,舌面左侧有一出血灶;脉弦,沉取无力。血小板2×10/L。中医诊断为气血不足、阴虚血热紫癜病。病程12年,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糖尿病史1年。
紫癜病气血不足阴虚血热脾大
查看详情 →
患者14岁,女性。双下肢皮肤出血点2年,不痛不痒。周身乏力,纳食不甘,胃脘隐痛,大便干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病名肌衄,证型脾肾两亏,气不摄血。病因病机脾肾两虚,脾虚不能摄血,肾精不足则血亏。
血小板减少症脾肾两亏气不摄血舌淡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0岁,女性。主诉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年余,现症包括无出血、咽部不适、大便干、乏力,血小板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关。中医诊断为紫癜病,证型为气虚血瘀、营卫不和。查体见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咽部红。四诊信息包括舌象红、苔薄白、脉沉、咽部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虚血瘀营卫不和月经不调
查看详情 →
男,1981年生,牙龈出血,鼻出血7个月,病程较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舌苔白腻,腹胀,脉沉,脉搏114次/分,面色转红,有汗,大便不成形,皮肤紫癜,血小板数值波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虚湿盛血热妄行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岁,主要症状为面部、眼睑周围及皮肤反复出现出血点1年余,病程较长。中医病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型脾虚失摄,血不循经。面色苍黄,舌质澹红,舌尖红点,苔薄白,脉细。病机为脾虚失摄,气血不足,气随血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虚失摄气血不足血不循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