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8岁,女性,婚后3年未孕,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少,经前心烦,不孕症。中医诊断为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心烦、不孕症,证属气滞血瘀。舌边有数点紫斑,脉弦涩。经期无定,行而不畅,来潮前心烦易怒,乳房发胀,乳头痛,有硬结。病机为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气血不畅,影响受孕。
气滞血瘀不孕症月经不调经行心烦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8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语言不利、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病程3个月,原有高血压病史5~6年。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滑。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辨证为肝风内动,血瘀阻络,气虚,肾亏脑髓不充。
血瘀阻络中风中经络肝风内动
查看详情 →
16岁,胸闷胸痛反复发作7年,痛处固定,伴头晕。舌暗苔薄白,脉弦细。胸痹,血瘀气滞,心脉瘀阻。舌暗,苔薄白,脉弦细。
血瘀气滞胸痹心脉瘀阻痛经
查看详情 →
51岁男性,胃脘痛2个月,胃脘灼热反酸,脘痞呃逆,巅顶重压感,乏力,盗汗,后背发凉,排尿不畅,大便不成形,入眠难。舌澹黯大厚,浅齿痕,舌右侧蓝条,苔白厚。脉滑沉,左寸关沉,右关弱。中医诊断脘痛,辨证气阴不足,血瘀夹湿。病程二十年,患十二指肠溃疡,顶骨多发点状破坏。
血瘀胃痛气阴不足湿邪阻滞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2岁。两胁疼痛,按有肿块3月余,伴有慢性乙型肝炎。两胁疼痛,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嗳气恶心,纳食减少,小便短赤。肝肋下2cm,质硬,脾肋下4cm。中医诊断为肝气郁上,气滞血瘀,瘀血停聚成症。舌质红,或澹红有紫点、紫斑,脉弦细或细涩。
气滞血瘀肝硬化肝气郁上瘀血停聚
查看详情 →
陈某,38岁,男性。主要症状为面色晦暗,目身微黄,形体羸瘦,食欲欠佳,胁肋胀痛,胸前、面颈、双上臂有散在性红缕。舌苔薄黄,舌质紫黯,有瘀点,脉弦细涩。体征见肋下有症块。中医诊断为脾虚瘀阻,辨证为脾虚,气滞血瘀,肝胆湿热未清。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B型超声波示肝硬化图像。
气滞血瘀肝硬化脾虚肝胆湿热
查看详情 →
患者73岁,女性。右股骨颈骨折发现坏死已5年多,右髋关节疼痛,跛行。右腹股沟压痛明显,髋关节屈曲、外旋功能明显障碍,右髋“4”字征(+),托马斯征阳性。X线片示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头已塌陷,部分碎裂。脉沉细,舌苔黄腻。右股骨头缺血坏死(肾虚血瘀)。年高体虚,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瘀阻经络。
肾虚血瘀气血瘀阻股骨头坏死肝肾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月经不畅,经期错乱1年。形体瘦,肌肤不泽,面萎黄,腹部膨满,脐下可触及硬块,舌暗苔白,脉弦涩。中医诊断为癀瘕,辨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阻于胞宫。病因病机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行瘀阻,久而成症。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肝气郁结胞宫瘀阻
查看详情 →
79岁男性,主诉心悸、夜寐不宁、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病程较长。中医诊断怔忡、眩晕。辨证气阴不足、心血瘀阻、肝阳偏亢。舌红紫,苔薄黄边白,脉细弦而数,伴有结代。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心房纤颤,血胆固醇升高。
心血瘀阻高血压怔忡眩晕
查看详情 →
女,32岁。经期腹痛、肠鸣、口唇溃疡、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型为肝脾郁热,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经期腹痛肝脾郁热口干苦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8岁。主诉胃脘隐隐胀痛,痛多胀少,按之痛甚,怯寒喜温,腰冷,噫气泛酸,不思食,大便溏,矢气少。中医病名属胃痛,证型为脾肾阳虚,病因病机为阳虚寒盛,气滞血瘀。望诊见苔薄白,闻诊无特殊,问诊见畏寒、纳差、便溏,切诊见脉弦。
气滞血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虚实错杂
查看详情 →
女,28岁,全身浮肿,下肢凹陷性浮肿,腹胀,移动性浊音,小便少而溷浊,腰酸,身半以下冷,面色无华,纳差。脾肾阳虚,兼有血瘀。舌薄白,质暗有瘀点,脉沉细。病程较长,起病于妊娠期,产后加重。
血瘀慢性肾炎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四肢抽搐、昏迷、口吐白沫、二便失禁、恐惧感、幻觉、失眠、头痛、健忘、精神疲惫。病程数年。中医病名为痫证,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为外伤导致血瘀内停、脑络闭阻、气血逆乱、痰浊内生、脏腑精气俱虚。望诊见面部发青,表情呆滞,舌正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症状描述及病史。切诊见脉细。
血瘀内停外伤性癫痫脑络闭阻气血逆乱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便时肛内有物脱出5年,加重1周。现症见肛内脱出可自行还纳,肛门肿痛,便鲜血量多,纳呆,大便干,2日一行,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濡数。中医诊断痔(血瘀肠燥)。专科检查见肛门缘有物突出,色青紫,质硬,压痛阳性。痔块位于9时位,大小1.5cm×3.0cm,括约肌间沟消失。
血瘀肠燥肛门脱出便血大便干
查看详情 →
患者44岁男性,右膝外侧被撞后肿胀疼痛,不能行走。右膝内侧韧带压痛明显,侧向挤压试验阳性,X线未见骨折。舌澹、苔薄腻,脉弦细。筋脉受损,气血瘀阻。
气血瘀阻右膝撕裂伤筋脉受损脉弦细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80岁,女性。主诉发作性胸闷气短、心慌3个月余。刻下症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面色萎黄,体偏胖。舌质暗澹,舌体偏大,舌苔薄白。脉象弦细。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眩晕,证属气虚血瘀,心脉痹阻型。
气虚血瘀胸痹心痛心脉痹阻心脾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男性,主诉头昏乏力10年余,加重半年。主要症状为头昏、偶有黑矇、易倦乏力。中医病名心悸,证型阳虚痰瘀,病因病机为心阳不振,痰瘀内阻。舌质淡红,苔根微腻,脉小迟。四诊信息显示舌象淡红、苔根微腻,脉小迟。
气滞血瘀心悸心阳不振心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9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头部及全身银白色鳞屑,腰背部、双大腿大片肥厚斑块,色暗红。病程18年。中医诊断为白疕,证型为血瘀型。舌紫暗,苔白,脉沉缓。病机为血瘀、湿聚。
血瘀型银屑病舌紫暗苔白
查看详情 →
患者27岁,女性。主诉视物不清,伴头痛、眼胀、心悸、神疲肢软、自汗、失眠、腰嵴酸痛、关节疼痛、下肢微浮肿。中医病名属视瞻昏渺,证型为气虚夹瘀,络道瘀滞,兼肝阴不足。舌质澹,脉弦涩。病程较长,始于1971年人工流产术后,继发子宫内膜炎及附件炎,左眼视物不清逐渐加重。
视瞻昏淼气虚夹瘀肝阴不足络道瘀滞
查看详情 →
38岁男性,右手无名指麻冷疼痛,手臂酸楚,冬重夏缓,左脚趾紫黑坏死,右脚趾紫黯疼痛,夜间加剧,遇寒更甚,两脚姆趾、小趾疼痛发冷,肤色紫红,肿胀,夜不安寐。舌苔白腻,舌质澹,脉细濡。脱疽,脾肾阳虚,寒湿之邪客于脉络,营卫阻塞不通,不通则痛。
血瘀脱疽寒湿凝滞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