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寒凝

患者年龄59岁,女性。右侧下肢冷痛8年,活动则痛减,遇冷加剧。脉沉细小,舌淡面白。中医诊断为痹证,证型为沉寒痼冷积滞之证。
阳虚寒凝痹证沉寒痼冷肾阳虚
查看详情 →
女,41岁,右上肢酸痛、畏寒,双目胀痛、视物模糊,病程约2个月。舌暗苔薄白,左手脉弦细,右手脉搏难以触及。中医诊断:无脉症,症属阳虚寒凝。左上肢血压104/75mmHg,右上肢血压89/59mmHg。左颈内动脉系流速增快,右侧颈动脉闭塞,颅内动脉代偿供血。
阳虚寒凝无脉症双目胀痛右上肢酸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男性。主诉胃痛、胃胀反复发作1年,现病史提示半月前症状复发,无食欲,疲乏。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型为寒凝气滞证。舌质澹,舌苔白腻,脉缓。病机为寒邪客胃,气机阻滞,脾胃运化失常。
胃痛胃胀寒凝气滞脾胃正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为新生儿,性别男。主要症状为全身肤色黯紫,皮肤不温,双下肢至臀部硬肿,哭声低微,不乳,一般反应欠佳,体温低于35℃。中医病名为新生儿硬肿症,证型为风寒闭阻,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之邪,寒凝血滞,气血不能温煦肢体。望诊见肤色黯紫,舌象未提及。闻诊见哭声低微。问诊见不乳、一般反应欠佳。切诊见体温低于35℃。
新生儿硬肿症胎寒五硬阳虚
查看详情 →
女性,48岁。颈前粗肿3年,畏寒1个月余。面色无华,晨起眼睑浮肿,神疲乏力,纳谷欠香,大便3日1行。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呈马蹄状,质硬如橡皮。中医诊断为瘿病,辨证为气血不足,阳虚寒凝。
阳虚寒凝瘿病气血不足畏寒肢冷
查看详情 →
患者80岁,男性。主诉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反复发作10年。咳痰白黏,咳痰乏力,呼吸喘促,动则加重,胸闷心悸,全身乏力,形寒怕冷,手足不温,寐差,小便清长,唇绀,舌质黯红苔白,脉弦滑结。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湿啰音,心律不齐,频发期前收缩,心尖区杂音。中医诊断肺胀,证属肺肾两虚,痰浊阻肺,气失摄纳。
阳虚寒凝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两虚痰浊阻肺
查看详情 →
男,49岁,咳嗽数十年,胸闷气短,喘息不止,呼长吸短,动则尤甚,心悸汗出恶风,四肢乏力,纳少便溏,胃院时痛,腰膝痠楚,神疲肢冷,遇寒加重。中医病名:咳喘。证型:脾肾阳虚,肾不纳气。病因病机:病深及肾,下元不固,气失摄纳,寒痰内聚,阳虚寒凝,土不生金,肺气亦弱。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咳嗽数十年,胃院时痛,腰膝痠楚,遇寒加重。切诊:未提及。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脾肾阳虚肾不纳气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男性,主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40年,加重2个月。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纳食渐减,大便时干时溏,口干苦喜温饮,反酸,脘中灼热,头昏,疲乏,面色少华。舌质澹,苔薄白,脉沉细。中医病名胃痛,证型脾胃阳虚兼夹郁热。望诊面色少华,舌质澹,苔薄白。闻诊无特殊。问诊有胃痛、反酸、纳差、便溏、头昏、疲乏。切诊脉沉细。
胃痛脾胃阳虚郁热脾虚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5岁,女性。主诉产后2个月关节疼痛伴畏寒肢冷加重1周。四肢小关节疼痛,触之发凉,按之微痛,腰膝酸困,四肢肌肉疼痛游走不定,睡眠差,多汗,二便尚调,纳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中医诊断产后痹证之阳虚寒凝型。
阳虚寒凝产后痹证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4岁,主诉阳物勃起不坚,不能同房半年余。病程半年余。中医病名阳痿,证型阳虚寒凝。病因病机为阳虚寒凝。舌胖淡,苔白略滑,脉沉细。患者在豆腐坊工作多年。
阳痿阳虚寒凝肾虚
查看详情 →
女,17岁,冬季冻疮,手足背部青紫、肿胀、痛痒、破皮流水,病程多年。舌厚苔白,脉沉细。阳虚寒凝,气血失温养,运行不畅。面色青紫,舌厚苔白,脉沉细。
阳虚寒凝冻疮气血失温运行不畅
查看详情 →
女性,28岁,颜面部痤疮1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口干喜热饮,喜太息,进食香燥之品易口腔溃疡,纳眠差,大便秘结。舌淡嫩、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弦。中医诊断为阴火,证属阳虚寒凝,木郁不达,相火不密。
阳虚寒凝痤疮木郁不达心肾不交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女性。反复发作性头痛3年余,头顶部为主,头部冰冷,畏寒怕冷,天热仍需裹头巾。体征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中医诊断为头痛,证属阳虚寒凝型。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沉迟。
阳虚寒凝头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0岁,男性。左膝疼痛6个月,加重15天,活动不利,行走、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舌澹红,苔薄白,脉缓。膝关节周围轻度肿胀,局部压痛,挤压髌骨时有压痛和磨擦感。X线片显示左膝关节关节面硬化,髁间隆起变尖,关节间隙变窄。中医诊断为膝痹病(肾虚夹瘀)。病因病机为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滞,阳虚寒凝,筋骨失温。
阳虚寒凝膝痹病肾虚夹瘀气血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5岁,女性。主诉口疮反复发作25年余。主要症状为口疮溃疡,疼痛难忍,伴大便干稀不调,头晕乏力,视物不清。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滑。中医病名为口疮,证型为脾胃虚寒,阴浊上逆。病因病机为脾胃功能虚弱,清浊升降逆乱,阳虚寒凝,阴浊上逆。
复发性口疮脾胃虚寒阴浊上逆头晕目花
查看详情 →
男,36岁,阴囊坠胀疼痛,血尿,病程10天。寒疝,阳虚寒凝,阻于厥阴肝经阴囊处。面色萎黄,体形消瘦,神疲倦怠,畏寒肢冷,左侧阴囊轻度肿大,可触及圆形肿物,稍硬并有压痛。舌淡边尖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寒疝阳虚肝经阴囊坠胀
查看详情 →
女,41岁,白带及月经不调,后延且量少,病程三个月。带下色赤如洗肉水,紫黑如魾血状,气腥质稀,量多如经行。腰酸痛,前阴至少腹抽掣冷痛,倦怠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缓。脾肾阳虚,寒湿凝聚于下焦,任带损伤。
月经不调带下紫黑腰酸痛少腹冷痛
查看详情 →
蕹菜性味甘平咸滑,无毒。清润退热,解毒祛秽。适用于鼻出血、大便干结下血、痔疮疼痛、痈肿、折伤、虫蛇咬伤及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属热证时可配甘寒蔬菜如蕹菜以助清解,属寒证时忌用甘寒之品。
阳虚寒凝阴虚便秘药物中毒食物中毒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下腹痛15年,加重4天,伴下坠感、腹胀、喜温、食欲差、睡眠差、大便溏。舌澹胖、边有瘀点、苔白腻,脉细。面色澹白,弓背抱腹,步履缓慢。左下腹压痛,左附件区可触及包块,B超示左附件区囊性包块。中医病名妇人腹痛,证型阳虚兼湿瘀型。病因病机为阳虚寒凝、痰湿瘀结。望诊面色澹白,舌象澹胖有瘀点。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下腹痛、腹胀、喜温、食欲差、睡眠差、大便溏。切诊脉细。
妇人腹痛阳虚湿瘀舌淡胖苔白腻
查看详情 →
45岁男性,胃脘痛十年,遇寒即发。舌质淡胖,苔白,脉迟无力。阳虚寒凝。阳虚则温煦失职,寒凝则气血不畅。
阳虚寒凝胃脘痛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