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男性,头晕、乏力2年,加重半月。贫血貌,四肢皮下瘀斑,舌澹少苔,脉沉细数。中医诊断血证,证属脾肾两虚,瘀血内阻。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沉细数。
血证脾肾两虚瘀血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倦怠乏力、胸胁不舒、口苦咽干、饮食差、睡眠欠佳、月经已停。病程自2005年5月起,血小板减少,反复发作,曾行脾切除术。舌质红、苔澹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肝脾虚损,疏泄不及,统血失权,血不归经,瘀滞化热。体征见皮肤针尖样紫癜,形体中等,郁郁寡欢。
血小板减少肝脾虚损瘀滞化热疏泄不及
查看详情 →
患者痰火喘嗽正甚,小便不通 中医病名:小便癃闭 病因:痰火喘嗽正甚时忽然小便不通 病机:右寸数大,金燥不能生水 望诊:未提及 闻诊:未提及 问诊:痰火喘嗽,小便不通 切诊:右寸数大 证型:肺燥津伤
痰火喘嗽小便癃闭肺燥伤阴肺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儿年龄1岁半,性别女。主诉高烧,双侧肺炎,病程两周。体征见精神萎靡,体温低,心音弱,心率缓慢,面色苍白,冷汗频出,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象细微结代。诊断为阴阳离绝。望诊见面色苍白,舌赤苔干。闻诊未提及。问诊见高烧、精神萎靡、咳嗽。切诊见心率55次/分,律不整,脉象细微结代,按之欲绝。
双侧肺炎心衰阳随阴脱津液亏损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成人。主诉发热、咽痛、咳嗽。病程较短。中医病名为外感风热。证型为风热犯肺。病因病机为外感风热之邪。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声音嘶哑,有热臭气味。咳痰黄稠,咽部红肿。脉浮数。
咽喉肿痛风热犯肺肝火上炎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4岁男童,高热伴抽搐、神志昏煳、嗜睡3天,体温38.8℃,脉率120次/分钟,重病容,神志不清,颈部抵抗,巴氏征、克氏征阳性。舌黄燥,舌尖红赤,脉细数。辨证为小儿暑温,暑热疫毒侵入气营,病势笃重。
乙脑暑热疫毒气营郁热神志昏迷
查看详情 →
男,42岁,形瘦憔悴,夜寐不宁,纳食不香,脘闷,时有肠鸣,大便先硬后溏,舌淡,苔薄而干,脉濡细略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脾胃气阴两虚,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气阴两虚形体消瘦口干纳少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女性,主要症状为牙衄、皮肤紫斑、贫血、发热、黄疸、胸闷气喘、疲乏、大便色深、小便短赤。中医诊断为黄疸,证型为邪盛正虚、湿热深入营血,病因病机为血枯体弱,复感急黄,湿热俱盛,深入营血。望诊见两目黄染,舌苔黄厚腻。闻诊无明显描述。问诊提示严重贫血、发热、黄疸、疲乏、饮食极少。切诊见脉弦数。
再生障碍性贫血湿热毒盛入血正气极衰血枯体弱
查看详情 →
35岁女性,停经59天,恶心呕吐,呕吐酸水,食入即吐,头部昏沉,口苦,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细滑,恶阻,肝热证
恶阻肝热恶心呕吐口苦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7岁。主诉胸闷、胸痛。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胸痹,证型气阴两虚,心脉失养。望诊唇暗,舌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未明确病史以外内容。切诊脉沉。二诊脉细弦数,舌质红暗,苔根白腻。三诊脉细数而弦,舌边红,苔薄白。末次就诊脉细数,舌边稍红苔薄黄。
胸痹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东某,62岁,神疲乏力,恶心纳差,舌痛少寐,舌红苔白,脉滑,胃阴不足,和降失司,内热扰心,舌红苔白,脉滑,神疲乏力,恶心纳差,舌痛少寐,邪热内蕴,痰瘀阻滞,肺失宣降,脾胃虚弱,肝脾失调,阴阳失和
非霍奇金淋巴瘤胃阴不足痰瘀阻滞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女,58岁,胸脘痞胀隐痛,时有灼热感及吞咽不利,咽干不欲饮水,大便每日1次。贲门炎,浅表性胃炎,嗜食辛辣。舌质红,苔薄白,咽充血。肝胃郁热,热积于胃,肝气郁滞,郁久化热,横逆犯胃,热伤阴液,胃失濡养,气失和降。
胃病宿疾肝胃郁热胃阴不足咽干灼热
查看详情 →
张某,61岁,男性,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2周,足胫肿按之凹陷不起,乏力,口干饮水不多,尿频,小便泡沫增多,皮肤瘙痒,大便干燥。水肿(阴水),气阴两虚夹瘀证。舌暗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糖尿病史15年,肌酐升高,尿蛋白(++)。
水肿气阴两虚血瘀糖尿病
查看详情 →
患者筋痛,病程较长,初起咳嗽、筋痛,步履艰难,两腿尤痛,无红肿。病因燥气焚金,肺失清肃,水亏之体遇燥气侵袭。舌象、面色未提及。声音、气味未提及。问诊见腰屈不伸、夜多梦寐。脉象未提及。中医病名为筋痛,病机为水亏遇燥,肺失清肃。
筋痛肺热阴虚忧思伤脾
查看详情 →
张某,女,44岁。心悸反复发作6个月。心慌,乏力,易饥,体重下降10kg。舌质澹红,舌苔少白。脉细。消瘦。中医诊断为瘿病,肝郁痰结血瘀证。
甲亢瘿病肝郁气滞痰气互结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男性。体倦乏力、心悸失眠10年,工作能力减退,易出虚汗,下午精神萎靡,面色灰黑,指甲干枯凹陷,眼球有黑色粒子影群。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久劳伤损,气血不足,精气不能濡头目,外润肌肤爪甲。
气血虚损精气不足阴虚肺燥虚热
查看详情 →
男,41岁,咯血病程七年,主症为反复咯血,口燥咽干,咳嗽少痰,舌红苔薄少津,脉沉弦细。中医诊断为阴虚咯血,病机为阴虚肺热,热灼肺络。舌象见舌红、苔薄少津,脉象为沉弦细。
咯血阴虚肺热肺阴不足热灼肺络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男性。反复口舌生疮,牙龈肿痛7~8年,颜面、口周、项背及外阴反复出现疖子、红斑、溃疡。口臭,舌质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根部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为狐惑病,辨证为湿热内蕴,肝经郁热。
口舌生疮牙龈肿痛颜面疖子外阴溃疡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5日。病程迁延,病情危重。中医病名为温热病后阴虚液涸。证型为气液枯竭。病因病机为温病久羁,气阴两伤。望诊见皮肤枯燥,消瘦,色素沉着,口周青紫。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精神萎靡,烦躁,咳嗽微喘,发热,四肢清凉,拘紧现象。切诊见脉短涩,舌无苔。
重症迁延性肺炎阴虚液涸气阴两伤营养不良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立冬前咯血屡发,肺虚络损,气火不靖,中焦痰饮相应而起,喘嗽时作。小溲后气无归宿,喘逆难续,肾虚之征。咳喘气逆之势大平,咳痰转厚,咳时尚觉无力。咳喘气逆之势平定六七,痰咳较畅豁,右寸关弦,左寸关虚软,左侧不能安卧,气升冲激,下纳不足,咯血屡作,肝肾真阴下亏。头晕大汗如雨,阳气上越,阴气难内守。舌嫩滑,左寸濡软,右寸关弦劲稍缓。脉象未详。中医病名属喘证,证型为肾虚、肝肾真阴下亏、气火不靖、肺虚络损。病因病机为肾虚不纳、肝肾真阴亏损、气火浮越、肺虚络损、中焦痰饮。
咯血肺虚络损肾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