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28岁,主诉婚后两载未孕育。经量多,淋漓不已,多白带,纳少神疲,夜寐欠佳,气短心慌,倦软无力,腰背酸楚。舌澹红,脉弦缓。诊断脾肾两虚,带脉失约。舌澹,脉沉弱。病程涉及经期异常及不孕,病因病机为脾肾两虚,失于固摄。
月经量多脾肾两虚带脉失约气短乏力
查看详情 →
患者41岁,女性,主诉近3~4个月月经先期,约半月行经1次,经量少,色黑暗,有血块,无痛经,伴纳食差,乏力,面色萎黄。舌红,苔黄稍腻,左脉弦,右脉细滑。中医诊断为月经先期,证型为肝郁脾虚。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脾虚血少,气血不畅,故经色黯有血块。舌红,苔薄黄或白,脉弦滑或细滑。
月经先期肝郁脾虚血瘀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男性。身热无汗,腹痛难忍,里急后重,痢下脓血,一日五六十次,小便短赤涩痛,舌绛苔黄,脉弦数。暑湿内蕴,热毒炽盛,湿热郁蒸,壅塞肠胃。面色晦暗,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数。
疫毒痢疾湿热郁蒸热毒充斥里急后重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0岁。主诉大便下血,时发时止,持续四、五年,近期发作剧烈,血色鲜而量多,日五、六次,肛门坠脱,头晕眼黑,气短心跳,食不甘味,面色苍白,身疲,神倦。病程二月余。中医诊断为直肠肛门出血。病因病机为身体素亏,气血运行不周,胃肠郁热,大便燥结,粪毒无由排泄,迫血下行,瘀潴肠内。望诊见面色苍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头晕眼黑,气短心跳,食不甘味。切诊见脉微无力。
内痔气虚肠热便血头晕
查看详情 →
41岁女性,头昏蒙伴出汗、乏力3个月余。头昏蒙,自汗乏力,神倦怠,入眠困难,多梦易醒,大便偏干,面色澹白,舌质暗澹,舌体偏大,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心劳,证属心脾虚弱,湿浊内盛型。病因病机为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心神失养,痰湿内生。
心脾虚弱湿浊内盛头昏蒙自汗
查看详情 →
赵某,女,56岁。主诉心前区憋闷疼痛,向左肩放射,伴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病程4年,近1个月加重。舌质暗澹、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心气亏虚,因虚致瘀,心脉瘀阻。
胸痹心气亏虚气阴两虚脉络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2岁,女性。主诉情绪不宁3月,加重2天。情绪不宁、多思善疑、失眠健忘、神疲乏力、时有头晕、面色无华、食欲减退。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中医病名心脾两虚证,证型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素体脾胃亏虚,忧思过度,劳伤心脾,致心脾气血亏虚,心神失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男性。主诉头晕、乏力、纳呆、便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贫血貌,形体消瘦。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脾气虚,病机属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不足。四诊见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再生障碍性贫血脾气虚肾阳虚血虚
查看详情 →
女性,42岁,主诉喉中异物感、噎气、胸骨后不适、烧灼感、胸闷,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郁证,证型肝郁脾虚,肝脾失和,脾虚湿盛,脾胃升降失调。形体瘦弱,面色无华,精神抑郁,心神不宁,胸骨后烧灼性疼痛,放射至背部及咽喉,口苦而干,眩晕头胀,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而黄,脉弦滑数。
反流性食道炎肝郁脾虚肝脾失和脾虚湿盛
查看详情 →
患者面色苍黄,无华,消瘦,精神疲惫,恍惚心乱,头面四肢轻度浮肿,干呕恶心,饮食极少,有时咳嗽,胸脘痞闷,好叹气,月经过期未潮,白带特多有恶臭,小便短赤,大便干,数日不解。舌苔白,质淡红,脉沉滑稍数。辨证为肝郁不舒,中焦失调,痰火扰神。
肝郁不舒痰火扰神中焦失调心慌气短
查看详情 →
女性,28岁,主诉失眠,新产后彻夜不寐。两脉小数无力,舌苔薄白。诊断为心肾不交,阳浮于上,不得下潜。病程新产后持续失眠。面色正常,无特殊舌象描述。声音、气味未提及。问诊显示饮食二便正常,病史中有服用安神丸、补心丹无效。切诊脉象小数无力。
失眠心肾不交阳浮不潜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女性,主诉体检发现子宫肌瘤2月余。月经周期正常,经期有血块、腹痛、经前乳胀、腰酸。平素易感冒,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易脱发,冬季畏寒,四肢冰凉,纳可,易便秘。舌质黯红中裂,苔薄腻,脉细弦。中医诊断子宫肌瘤,辨证肾虚血瘀、寒凝阻络。
子宫肌瘤肾虚血瘀寒凝阻络月经不调
查看详情 →
产后气虚生寒、血虚发热,发热自汗日久,腹中疠痛,脉象未见躁扰,阳气有外越趋势。面色苍白,舌淡,脉虚。中医病名为蓐劳,证型属气血两虚,病因病机为产后气血耗伤,营卫不固。望诊见面色苍白,舌淡。闻诊无特殊。问诊见发热、自汗、腹痛。切诊见脉虚。
产后气血两虚自汗不止血虚发热
查看详情 →
女,44岁,月经量多,行经日久,心慌气短,身倦乏力,腰酸腿软,易出虚汗,睡眠较差,血红蛋白90g/L。功能性子宫出血。心脾不足,冲任不固。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问诊见月经异常,病史半年,情绪诱因。脉象细弱。
功能性子宫出血脾肾两虚冲任不固心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25岁,男性,头痛1年余。头痛刺痛,活动后加重,左眼偏盲,小便频数,大便失禁,纳少,多梦。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细涩。中医诊断为瘀血阻脑,髓虚精亏,肾气不固。病史提示颅脑外伤,瘀血内阻,肾精受损。望诊见舌质暗红,舌下脉络曲张。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头痛、头晕、眼花、小便频数、大便失禁、纳少、多梦。切诊见脉沉细涩。
头痛瘀血阻脑肾虚精亏
查看详情 →
陈某,女,53岁。胸闷、心悸、乏力伴头面四肢浮肿1周。少气乏力懒言,动则气短,时胸闷,心悸,晨起头面四肢浮肿,纳可,二便调。脉弦缓,苔薄白。心悸,证属气血虚衰,水湿内停。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弦缓。
心悸气血虚衰水湿内停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29岁,女性。主诉头晕、心悸、无力、牙龈出血、鼻衄。病程反复,8年前首次出血,5年后妊娠期再发,产后因外伤出现紫斑,现病史中出血点反复出现,血小板减少。面色苍白,头面四肢及躯干布满出血点,黏膜下血肿,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迫血妄行。
阴虚内热迫血妄行血小板减少舌红无苔
查看详情 →
聂某,25岁,女性。湿温症坏病。阴虚热伏,遇霉雨而发。四肢微厥,头摇目圆手动,与水则咽,不与不需,人事昏沉,便尿遗矢,脉细软无神,舌微红光澹,少苔,原来舌苔煤黑枯厚曾剥落3次。气液两伤,肝风内动,痉厥危症。
湿温症坏病气阴两伤肝风内动痉厥危症
查看详情 →
患者49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心慌10余年,加重1年。心慌、乏力、胸闷、气短、纳差、嗳气。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证属心气不足、肝脾不和。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情志不遂、喜食咸味,导致心脾虚弱,气血亏虚,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肝脾不和。
心气不足肝脾不和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不寐,心血不足,心肾不交。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肾气不足,心火亢盛,阴阳失衡。胸胁隐痛,咳呛痰多,痰湿内蕴。气虚无以载血,虚阳上浮。腰痛,寒邪客于肾经。
不寐心血不足心肾不交痰湿内蕴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