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0岁,女性。主诉胸骨后疼痛伴有咽部不适3个月。病程较长。中医病名反流性食管炎。证型湿热内蕴,胃失和降。舌质澹红,苔薄黄,脉弦。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咽部不适、咳嗽、大便干。舌象澹红,苔薄黄,脉弦。
胃食管反流湿热内蕴胃失和降胸痹
查看详情 →
女,61岁。反复胸闷气促3年余,再发1月。舌质紫红偏黯苔薄白糙,舌下络脉瘀紫。脉细涩。颈静脉怒张,双下肢中重度浮肿。心浊音界左下扩大,二尖瓣听诊区可及2/6SM。心包间皮细胞肉瘤术后,缩窄性心包炎,心功能III级。喘证。心阳不振,湿、毒、瘀互结。
喘证心阳不振湿毒瘀互结心功能不全
查看详情 →
患者17岁,男性。恶心纳呆一个月,周身发黄三天。周身皮肤及巩膜深度黄染,进行性加深,意识不清,谵语,呕恶,口渴,纳呆,发烧,小便浓茶状,大便溏。舌质红、无苔而光滑。脉弦滑而数。急黄。湿热蕴郁中焦,郁久化火,火毒入心。
急黄湿热蕴郁火毒入心黄疸加深
查看详情 →
男性,63岁,胸痛胸闷4年,加重2周。胸痛攻窜胁肋,心悸胸闷,心烦失眠,嗳气,舌淡苔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胸痹,证型肝郁气滞。面色正常,舌淡苔薄腻,脉弦细。问诊提示情志不畅,病程较长。
胸痹肝郁气滞气血闭阻
查看详情 →
女,48岁,主诉胸膜炎十五天,胸痛,胸廓变大,咳嗽气喘不得卧,口渴不欲饮。脉弦滑,舌苔白腻。中医病名属胸膜炎,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望诊见舌苔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胸痛、咳嗽气喘、口渴不欲饮,切诊脉弦滑。
胸膜炎胸水气滞痰阻
查看详情 →
男性,58岁,胸闷伴胸痛2年余,加重半月。劳累及情绪紧张时胸闷、胸痛、心慌,持续3~4分钟,近半月出现乏力、盗汗,纳可,眠差,阴囊潮湿,大便干。舌暗红,苔薄黄,脉弦。心电图示ST-T改变(Ⅱ、Ⅲ、avF)。辨为胸痹,症属气滞血瘀。
胸痛胸痹气滞血瘀心慌
查看详情 →
患者47岁,男性。主诉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口吐粘液样痰。病程3天。中医病名:肺痈。证型:热毒侵肺,热壅血瘀。病因病机:热毒壅肺,伤于血脉,蕴酿成痈。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高热、寒战、胸痛、咳嗽、痰多。切诊:未提及。
大叶性肺炎热毒侵肺血瘀成脓
查看详情 →
女,49岁,胸前闷痛或刺痛,胸痛彻背,胃痛痞满,嗳气不舒,胃纳差,不欲食,情绪刺激后发病或加重。病程3年。中医病名:胸痹、胃脘痛。证型:气滞血瘀。病因病机:气滞血瘀。舌苔白腻,舌质暗红,边有紫气,舌下络脉色紫而粗胀、弯曲,周围有小结节。脉弦细、沉取涩。
胸痹胃脘痛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男性。主诉反复胸痛气促1年余,加重2个月。活动后或情绪激动后出现胸痛气促,持续2~3分钟,自行缓解。纳食可,夜寐欠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之胸痹心痛。舌质暗红,苔薄黄稍腻,脉弦细。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兼有心气不足,胸阳不振。
胸痹心痛气滞血瘀心气不足胸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51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气憋、恶心呕吐。病程较长,经西医检查诊断为心包积液(原因待查)及中度贫血。舌淡,苔薄滑,脉弦细而濡。中医辨证为支饮,证属木郁土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三焦不利,聚而为饮。
支饮木郁土虚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查看详情 →
金xx,男,52岁。主诉心绞痛,胸痛彻背,胸闷,心慌,血压偏高,睡眠不佳。病程较长,曾住院治疗。面色灰暗,脉右沉濡,左沉弦细,舌正常无苔。中医诊断心气不足,营气不调。病因病机为心气不足,营卫不调。舌象正常无苔,脉象右沉濡,左沉弦细。
心气不足营卫不和心绞痛血压高
查看详情 →
男,48岁,发作性胸痛伴胸闷、心慌、气短近一年。心痛彻背,颈背牵强,心悸,胸闷,气短,易汗出,头痛头晕,睡眠极差,食纳差,大便干,双下肢偶有轻度浮肿,舌质正常,苔白稍腻,脉沉细。高师认为长期应用活血化瘀方药致心阳不振,营卫失调。
冠心病心阳不振营卫失调心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22岁,男性,发热恶寒2天,伴头痛、咽痛、咳嗽、胸痛胸闷。既往有肝炎、肺结核、肠结核史,常有胁痛、乏力、便溏、盗汗。体征见X线右肺下叶非典型性肺炎,血常规白细胞8.1×10⁹/L,中性0.7,体温39.4℃,鼻扇,头汗出,心悸、肢凉。会诊时见口苦、咽干、目眩、头晕、盗汗、汗出如洗、不恶寒、苔黄、舌红、脉弦细数。诊断为邪传少阳阳明,属少阳证与阳明证并见,兼有阴伤。
咳嗽胸痛发热恶寒头痛咽痛胁痛乏力
查看详情 →
57岁男性,心悸、胸闷1月余,胸闷胸痛,心慌心悸,多汗肢凉,气憋背冷,腰膝酸软,脘痞纳呆,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暗淡,苔白腻,脉结代,脾肾阳虚,心神不守,寒滞血瘀,心脉痹阻
心悸胸痛脾肾阳虚寒滞血瘀心脉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右乳癌术后8年,咳嗽胸痛半年余。咳嗽,咯少量白黏痰,气短乏力,纳差。面色皖白,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双目少神,语声低怯。舌质澹红,苔白腻,脉滑数。中医病名乳岩,证型气阴双亏,病因生活压力大,性情内向抑郁,痰气瘀互结。病机气血亏虚,阴津暗耗,痰湿停滞胸胁。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数。病因痰湿中阻,心血瘀阻。证型痰湿中阻,心血瘀阻。病因脾肾两亏,气阴双虚。证型脾肾两亏,气阴双虚。
乳岩气阴双亏悬饮心血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女性。主诉下肢疼痛,走路困难,呈跛行状态。病程自1966年6月起,持续约半年。中医诊断为恶性肿瘤。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及疼痛部位及病史。切诊未提及。X线显示右侧髋骨、耻骨及坐骨溶骨性破坏,伴有膨胀性改变及斑点状溶骨区。右肺有转移性癌瘤。骨组织修复情况良好,肺部病变范围缩小。
咳嗽胸痛骨转移癌肺部病变骨破坏
查看详情 →
男,59岁,腰腿疼痛,胸骨下缘及上腹剧痛,心前区剧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呕吐痰涎,心律不齐,心房纤颤,房性早搏,心气大虚,元气欲脱,瘀血阻络,胸痹,心血瘀阻证
胸痹心血瘀阻证心气大虚元气欲脱
查看详情 →
9岁男性,心悸胁痛,病程1年,既往有急性传染性肝炎史,消瘦胸痛,性情急躁,鼻衄,肝区时痛,活动后心跳加快。面色暗困,精神呆滞,舌有瘀斑,脉涩不利,偶有结代。中医诊断为迁延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辨证为血淤气滞,心络挛急。初诊见心悸胸痛,胁痛纳差,舌有瘀斑,脉涩不利。二诊见胸胁痛减,心悸乃作,舌旁似有瘀斑,脉涩不利。三诊见胸胁痛已,心悸未作,舌质紫暗瘀斑大减,食纳转振,面转红润,肝胁下1cm,EKG正常。
心悸胸痛胁痛纳差血淤气滞心络挛急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男性。突发心衰,端坐呼吸,频咳暴喘,喉间痰鸣,呕吐涎沫,面色灰暗,神情委顿,声若蚊蚋,唇指紫暗,胸痛彻背,全身水肿,脐凸胸平,尿少厌食,憎寒无汗。舌紫暗,满布紫黑瘀斑。脉促,频见雀啄。问诊提示病由感冒引发,表气闭塞,伏邪无出路,三焦气化冰结,聚水成肿。中医病名未明,证型未明,病因病机为表气闭塞,伏邪内陷,三焦气化失常,水湿内停,瘀阻心脉。
心衰表气闭塞伏邪欲出三焦冰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9岁,男性。主诉发热腹胀、便秘。病程为术后发热不退。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望诊舌象微红。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发热、寒热往来、胸胁疼痛、口微渴、咳嗽、痰不黄、不欲饮食、气微短、口干。切诊脉象数。
发热腹胀便秘肺部感染胸水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