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俞+心脾两虚

29岁男性 失眠 忧郁 少言喃语 不吃不喝 消瘦 面色呆板 两目无神 行为呆坐沉思 反应迟钝 脉左寸沉弱 癫证(抑郁型精神病) 肝气郁结 痰气郁结 蒙闭心窍 心脾两虚 痰气郁结 心神失养
心脾两虚抑郁型精神病痰气郁结失眠多梦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6岁,男性,主诉阳痿半年余。主要症状为阴茎不能勃起,不能性交,伴下肢酸困,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沉滑。中医诊断为湿热下注型阳痿。病因病机为湿热下注,宗筋松弛。望诊见舌红苔黄,切诊见脉沉滑。病程半年余。
阳痿湿热下注小便短赤下肢酸困
查看详情 →
女,25岁,不食、不语、不动、眼不睁,持续半年。神志病,心脾两虚,跷督型。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目直视不转睛,牙关紧闭,形体消瘦,木僵状,二便不能自控,对光反射正常。
心脾两虚神志病跷督型心脾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失眠伴心慌胸闷两月余。现病史示夜间梦多易醒,疲倦乏力、烦躁、精神恍惚,伴有心慌胸闷、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纳差。体格检查示面色少华,舌质澹红、苔薄,脉细弱。中医诊断不寐,证型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气血亏虚,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上述症状。
心脾两虚不寐气血亏虚神疲乏力
查看详情 →
女,43岁。主诉入睡困难近10年。病程10年。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健忘、乏力。舌红,苔白。脉弦细。辨证为五志过极,郁而化火,久则气阴受伤,神明被扰。
心脾两虚失眠肝火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主诉失眠心悸1年。头昏乏力,失眠多梦,心悸胆怯,神呆喜静,默默不言,纳食不馨。舌淡,苔白腻,脉细弦数。证属心脾两虚,肝气郁结,心神失常。
心脾两虚失眠心悸肝气郁结心神失常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3岁。主诉睡眠差、多梦10余年。面色晦黯无华,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腰背酸痛,舌红有齿痕,脉细。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
心脾两虚不寐心肾不交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男性。主诉失眠1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浅,日间疲乏,注意力不集中。面色少华,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辨证为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失眠舌淡胖苔簿白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男性。主诉顽固性失眠20多年,伴有入睡困难、浅睡眠、头脑昏沉、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精神匮乏,目光无神,舌澹苔薄,脉细涩。左侧心俞附近有皮肤隆起,右侧神门与大陵之间较敏感。中医诊断为不寐,证型为心脾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不寐气血不足精神萎靡
查看详情 →
58岁男性,情绪低落反复发作三年余,伴头晕、头痛、失眠、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质澹、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郁证,证型为心脾两虚型。病位在脾、心。病因病机为长期劳心思虑,心脾两虚,心失所养,脾不健运。
心脾两虚抑郁症
查看详情 →
女性,49岁,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十余年,加重2年。主症为口腔溃疡,伴头晕、耳鸣、眼睛发胀,情绪波动或劳累时加重,春秋多发。全身症状包括乏力、口干渴、咽部异物感、手足心热、肩颈僵硬、腰腿酸胀。舌质黯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辨证为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口腔溃疡舌黯淡苔薄白
查看详情 →
患者29岁,男性。主诉阴茎不能勃起,病程年半。临床表现包括头晕目眩、落枕梦纭、心悸健忘、腰痛腿酸、面色萎黄、食欲缺乏。舌质澹红,脉象尺脉细数。中医诊断为心脾两虚,肾阳衰竭。
心脾两虚阳萎肾阳衰竭心悸健忘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3岁,男性。主诉失眠3年,伴有心悸、夜寐易惊、遇事易惊、气短、健忘、神疲乏力、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中医诊断为不寐,证型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型。
心脾两虚不寐心胆气虚
查看详情 →
73岁男性,情绪不宁,胸闷胸肋胀满,性情急躁易怒,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多思善疑,睡眠障碍,纳差,大便干燥。面色不华,神情忧愁,脉弦细数,舌质红刺,苔白薄少津。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老年抑郁症肝气郁结情绪不宁
查看详情 →
女,58岁,昼夜不寐5年余,整日不语,失眠日渐加重,面色不华,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健忘多汗,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证型为肝郁兼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失眠肝郁舌淡苔白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9岁,女性。主诉眠差多梦2年余。现症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神疲倦怠,面色萎黄,纳差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不寐,证型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不寐失眠神疲
查看详情 →
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 睡眠不深 多梦 易醒 早醒 通宵不眠 睡眠规律倒置 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 心脾两虚证 阴虚火旺证 心胆气虚证 肝郁化火证 痰热内扰证 瘀扰心神证 面色苍白 舌红少苔 脉细弱 脉弦 脉数 脉沉 脉虚 脉涩 症状描述包括难以入睡 易醒 多梦 早醒 醒后不易再睡 醒后感不适 疲乏 白天困倦 睡眠不足5小时 反复发作史
心脾两虚睡眠障碍阴虚火旺心胆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5岁。主要症状为头部蒙而不舒,时有晕倒之感,睡眠欠佳,多梦。病程较长。中医病名为眩晕,证型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髓海不宁。望诊示舌象未提及,闻诊示声音未提及,问诊示睡眠欠佳、多梦,切诊示脉象未提及。
心脾两虚眩晕失眠
查看详情 →
张某,43岁,男性。主诉失眠3年。病程3年,诱因突然受惊及平素思虑过度。主要症状为每夜仅睡2~3小时,心悸,夜寐易惊醒,伴遇事易惊、气短、健忘、神疲乏力、饮食减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中医诊断不寐,证型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型。
心脾两虚不寐心胆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68岁。主诉入睡困难3年,加重1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寐、神疲乏力、自汗、纳差、四肢沉重。面色萎黄。舌质澹,苔薄白。脉缓弱。中医诊断不寐,证型为心脾两虚。病因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质澹。闻诊未见异常。问诊提示病程3年,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自汗、纳差。切诊见脉缓弱。
心脾两虚不寐气血不足脾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