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66岁,男性。主诉健忘2年,近1年出现沉默少言、呆坐、表情澹漠、反应迟钝、计算能力减退、头晕、失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舌体麻木、语言不清、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细。辨证为肝肾阴虚,痰瘀阻塞清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健忘头晕失眠语言不清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男性。主诉感冒后头痛,病程10天,白天怕冷畏风,神疲乏力,晚上发热出汗,汗后怕冷,口渴喜热饮,饮后复发热再出汗。脉浮缓,重按无力。舌质淡,舌体偏胖,舌边有齿痕,满口津液。证型为表虚不固,里气虚怯,元阳浮蒸。
感冒后表虚里气虚怯元阳浮蒸怕冷畏风
查看详情 →
女,29岁,语言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四肢无力3年余。成人重症肌无力(Ⅳ型)。肺部感染诱发肌无力危象,呼吸困难,痰涎壅盛,双肺湿性罗音。大气下陷,与心、肺、脾、肾相关。宗气不足,呼吸困难,气短不足以息。
重症肌无力大气下陷肺气虚痰涎壅盛
查看详情 →
患者45岁,男性。烦渴多饮,饥饿多食,尿频量多,消瘦乏力,失眠心悸。舌质红而少津,脉弦数。空腹血糖17.4mmol/L,尿糖定性(+++)。中医诊断为消渴病,病机为燥热阴虚、津伤气耗。
糖尿病消渴病燥热阴虚津伤气耗
查看详情 →
赵某,女,47岁。反复腹泻4年余,清晨腹痛肠鸣,腹泻1次,日间2~3次,泻下稀溏,食生冷加剧,腰膝酸楚。脉沉细无力,舌澹苔白。证属脾肾阳虚、火不生土。
脉沉细无力泄泻脾肾阳虚火不生土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男性。手足麻木年余。舌质黯,有瘀点,舌苔白。脉细滑。舌白满渐化,尖稍赤,尺脉沉弱无力。舌苔尚红,苔净。
手足麻木肝风内动湿阻中焦瘀血阻络
查看详情 →
患者46岁,女性。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大便稀溏。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辨证为脾胃积热所致的消渴证。病机为脾胃积热,耗伤阴液,津液失布,故见多饮多尿,消瘦乏力。舌红苔黄,脉滑数,为内热炽盛之象。
消渴证脾胃积热肝肾阴虚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李某,男,20岁。高热一周未退,胸满烦闷,口渴,便秘,两下肢皮肤红斑,苔黄腻而干,脉虚细且数。舌质红中裂,苔根腻,脉细数重按无力。正气虚亏,客邪乘虚而入,邪热亢盛,炽于气分,灼伤阴津,且有入营之势。过服寒凉之剂,邪伤气阴,阳气受损,有虚阳外越之兆,邪热未撤,内传少阴。
肾病综合征高热阴虚气阴两伤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7岁。主要症状为失眠2个月,面部黄褐斑3年余。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数减。诊断为气血两虚,虚热内扰。面色黄褐,舌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数减。病程为失眠2个月,黄褐斑3年余。
失眠黄褐斑气血两虚虚热内扰
查看详情 →
女,62岁,失眠心悸1年余,腹胀10余年,头昏沉,记忆力下降,五心烦热,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不寐,脾虚湿阻、痰热扰心。面色萎黄,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腹胀,大便溏结不调。
失眠心悸脾虚湿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9岁,男性。主诉心悸、气短半年余。病程半年,症状间断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气虚血少,阴津不足。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发作时心率180次/分,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病机为阴津不足,心神失养。
心悸气虚血少阴津不足心火亢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6岁,女性。主诉头晕、乏力、气短近1个月。体征包括面色少华,气短难续,舌澹胖,苔薄白,脉虚软弹指无力。中医辨证为气虚下陷证。病因为产后体虚,剖腹产耗损气血,导致中气下陷。
气虚下陷脾虚中气不足自汗
查看详情 →
患者90岁,男性。肛内块物脱出肿痛不适1+月。形体消瘦,精神差,体倦乏力,纳差,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稍稀。舌紫红,苔黄腻,脉滑数。饮食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嗜酒60年。中医诊断锁肛痔,证型痰瘀热互结,下注肠间。病因病机为痰湿内生,碍脾运化,郁久化热,湿热粘腻,胶着不去,下注肠间,发而为病。舌象紫红,苔黄腻,脉滑数。
锁肛痔痰瘀热互结湿热内生脾肾两虚
查看详情 →
80岁女性,眩晕耳鸣,心悸,胸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神疲乏力,面色黯黑,下肢浮肿,舌淡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溺毒、眩晕、心悸,病机为肾精亏虚,瘀血内阻。舌象舌淡胖有瘀斑,脉象脉沉细无力。
眩晕心悸肾精亏虚瘀血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3岁,男性。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4年。右侧腹股沟部压痛,右下肢纵轴叩击试验阳性,右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右侧股骨头骨密度减低、形态变扁平、骨小梁排列不规则、关节间隙变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辨证为肝肾亏虚,湿热内蕴型。
股骨头坏死肝肾亏虚湿热内蕴骨痹
查看详情 →
患者44岁,女性。胃脘下隐痛,纳差2年,饮食不慎、生冷、硬物或情志不快时加重,伴胸闷、嗳气、心悸、头晕、乏力、嘈杂、心烦,心下按之痛甚。面色少华,舌澹红、苔中黄,脉弦无力。中医诊断为气郁中虚。脉弦无力,舌澹红、苔中黄。心悸,脉浮。
胃痛气郁中虚心悸风寒感冒
查看详情 →
10岁男性,主诉腹痛,进食生冷加重,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脾失健运,中焦湿热。证型:脾失健运,中焦湿热。病因病机:饮食不慎,过食寒凉,损伤脾阳,水湿内停,久而化热。面色偏黄,舌质红,苔厚腻,脉数。精神可,顽皮好动,胃纳差,偏瘦,入夜盗汗,大便干结。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消化不良脾失健运中焦湿热舌厚腻
查看详情 →
女,38岁,经水零星不断,上半月较多,下半月较少,色紫,时有小块,小腹痛,恶凉喜热,腰及小腹疼痛,口干喜热饮,胃脘堵塞,大便秘,心慌,眠差、多恶梦,疲乏无力。脉两寸尺弱、两关革,舌质淡微暗,无苔。经漏,气血损伤、兼瘀结所致。脉寸尺弱,关弦虚,舌淡无苔。心肝脾俱虚。
经漏气血损伤瘀结冲任不固
查看详情 →
患者72岁,女性。主诉不明原因发热20余日,伴畏冷、双上肢关节肌肉疼痛、纳食无味、口渴不苦、微咳、尿频。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中医诊断痹症。病因病机属风湿侵袭,营卫不和。舌象淡红,苔薄黄,脉细数。病程20余日。
痹证营卫不和风湿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8个月,主诉两腿软弱无力,不能动作,乳哺少纳,便通溲短,寝汗多。中医病名阳虚筋弱,证型阳虚筋弱,病因病机阳虚足弱,筋失其养。舌澹苔润,舌澹苔薄,脉象未提及。症状包括两腿全不能动,足趾屈伸时见,便通溲长,汗出尚多。病程未明确提及。
小儿麻痹症阳虚足弱筋失其养舌澹苔润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