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30岁。主诉脐两侧时痛、时有硬块年余。病程约一年。中医诊断为聚证(肝郁气滞)、腹痛(肝郁气滞)。病因病机为肝气郁滞,气结成形,腹中气聚。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脐两侧疼痛,有时有硬块,病史中提及B超及妇科检查正常。切诊未提及。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气聚成形肝胃失和
查看详情 →
62岁女性,发作性胸闷心慌6个月余,形体偏瘦,性格内向,善思多虑,曾患高血压、高血脂。刻下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四肢麻木、纳差,面色晦暗,神志倦怠,舌质暗澹,舌体偏大,舌苔薄腻,脉沉细弦。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属心脾两虚、肝郁气滞。病因病机为心脾虚弱,气血乏源,肝郁气滞,心脉痹阻。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冠心病心脾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79岁。右胸部阵发性剧烈疼痛3年。右胸部阵发性刀割样疼痛,乏力易疲,夜寐不安,心情烦躁,精神不佳。舌暗红,苔薄。脉细涩。气虚血瘀证。疼痛日久致正气虚弱,气血不足,伴有血瘀证,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
气血不足带状疱疹气虚血瘀证不通则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3岁,男性。主诉发作性胸痛1年余,加重3个月。现病史示性情急躁,劳累思虑,心前区疼痛,睡眠欠佳、多梦易惊,善太息,大便秘结。刻下症见面色晦黄,舌质暗澹,苔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胸痹心痛,证属心脾虚弱,心脉瘀阻。四诊信息包括面色晦黄,舌质暗澹,苔薄腻,脉弦细。
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胸痹心痛心脾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6岁。主诉上腹部隐痛5天。中医病名肝癌,证型肝郁气结、脾胃虚弱,后转为肝肾阴虚、水湿内停。症状包括胁肋胀、胸闷不舒、乏力、腹部胀满、嗳气频作、饮食减少、便溏薄、面色萎黄、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腹胀如鼓、青筋暴露、厌油。舌象苔薄、舌澹红苔薄白、舌红少苔,脉象脉弦、脉细虚数。病机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肝肾阴虚、水湿内停。
肝癌肝郁气结脾胃虚弱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59岁女性,发作性胸闷胸痛伴心慌2年余,眩晕耳鸣、视物旋转30年,双手发麻,失眠多梦。面色晦暗,舌质暗尖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无力。中医诊断为胸痹、眩晕,证属气阴两虚,肝郁气滞型。病程长,情志不畅,喜食辛辣甜咸,高血压病史6年,劳累思虑易诱发症状。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胸痹眩晕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3岁,女性。咳嗽、喘憋1周,痰少,口干,鼻塞,咽痒,偶有头痛,情绪波动则咳嗽加重,眠差。舌暗,苔薄白,脉细弦。初诊时症状以咳嗽、喘憋为主,伴口干、鼻塞、咽痒,情绪波动加重。二诊时咳嗽减轻,偶有喘息,腰腿乏力,颠顶头痛,入睡难,梦多。舌暗,苔薄白,脉略数。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考虑为肝郁气滞、肺失宣降,后转为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病因病机涉及肝郁、肺失宣降、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四诊信息包括舌暗、苔薄白、脉细弦及脉略数。
气血不足咳嗽喘憋气滞
查看详情 →
女,27岁。月经稀发、量少10年,经色黑紫,挟血块,伴腹痛加剧,腹部冷感,带下量多。不孕症,癥瘕。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舌苔薄白。月经周期6~10个月,Lmp3月7日。B超提示右附件巧克力囊肿。冲任虚弱,肝郁气滞,气血不足,血行不畅,瘀滞成积。
肝郁气滞不孕症冲任不足血瘀
查看详情 →
女,59岁,暴怒生气后双眼失明5天,双眼视力无光感,双眼压20.55mmHg,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双眼暴盲,双癔病性黑蒙,暴怒伤肝,肝郁气滞,玄府壅塞,目失所养。双眼恐吓反射消失,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双晶状体皮质楔形混浊,眼底双视盘红润,黄斑中心凹反射清晰。双眉紧皱,表情忧愁,肢体活动自如。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暴盲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女性。主证为痛经,经期愆后,乳房胀痛,少腹冷痛坠胀,痛不可忍,经行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淋漓不断。伴随症状包括头眩耳鸣,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色不华,眼周晦暗。中医病名为痛经,证型为肝郁气滞、胞寒血瘀。辨证依据为痛经伴乳胀,少腹冷痛,经来有块色紫,血行不畅,淋漓不断,舌有紫气,脉涩。望诊见面色不华,眼周晦暗。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月经病史及伴随症状。切诊见脉涩。
肝郁气滞痛经胞寒血瘀血瘀
查看详情 →
女性,40岁,行经前乳房胀痛,小腹隐痛,行经时腹痛需服止痛药,结婚11年未孕。舌边尖红,脉虚而弦。中医病名属月经不调,证型为肝郁气滞,气血不足。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望诊见舌边尖红,闻诊未见异常,问诊见行经前后症状明显,切诊见脉虚而弦。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不孕症
查看详情 →
女,48岁,阵发性心慌、头晕半年余。主诉为心慌、头晕、头昏沉、耳鸣、眠差。面色晦黄,舌质暗澹,舌苔薄腻,脉沉细弦。中医诊断为胸痹、心郁,证属心脾虚弱,肝郁气滞型。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心气不舒,气血亏虚,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心脾虚弱心气不足气血亏虚
查看详情 →
女,干部,主诉为1月前行剖腹探查发现胰头壶腹肿块。现病史见面色苍白,巩膜黄染,精神委顿,食纳少,呃逆嗳气,脘腹痞胀,大便不畅,小便黄赤,月经数月未潮。舌红苔薄黄,脉缓弦。辨证为痰湿阻滞,毒瘀气血。舌象红苔薄黄,脉缓弦。二诊见面色改善,脘痞腹胀减轻,呃逆嗳气消失,食纳增,大便通畅,小便清长,睡眠可。舌红苔薄白黄,脉缓弦。三诊见消化道症状基本消失,饮食二便正常,月经恢复来潮,精神好转。舌淡苔薄白润,脉缓稍弦。四诊见外感症状,鼻塞流涕,月经基本正常。舌淡润,脉浮缓。五诊见胃中嘈杂,食胀,大便不快,腹胀气滞。舌淡润,舌中心少苔,两边有条状白带,脉缓。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胰头肿块痰湿阻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女性。主诉双侧乳房胀痛两年,经前尤甚,伴腰痠怕冷,疲乏无力,带下清稀。病程两年。中医病名乳癖,证属阴阳两虚,冲任失调证。病因病机为肾中阴阳两虚,冲任失调,乳络失养。舌质澹,苔薄白,尺脉弱。触诊双侧乳房内各有核桃大小肿块,质韧不硬,推之能移,压之作痛。
气血不足乳腺增生肾阴阳虚冲任失调
查看详情 →
69岁女性,发作性胸背痛8个月,加重2天,伴胸闷、心慌、气短。面色㿠白,舌质澹红,舌苔厚腻,脉弦细滑。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心悸,证属心脾虚弱,气滞血瘀。病程8个月,有结肠炎病史10年,子宫切除术4个月。情绪急躁,劳累诱发症状。血压偏高,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心脾虚弱气滞血瘀胸痹心痛心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3岁。主诉颈僵、头晕、头痛、多汗、心慌,病程半年余。中医病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证型气血两虚、心肾不交。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肝肾两虚、精血亏损。望诊见眼睑下垂,舌质澹,苔薄白。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头晕、头痛、目胀、视物模糊、手麻、乏力、心悸、胸闷、眼睑无力、遇冷手麻胀刺痒、多汗、失眠多梦。切诊脉沉细无力。
颈僵头晕头痛心悸
查看详情 →
女性,20岁,月经先后不定期2年。月经前及期间恶心,月经过后缓解,经期下腹疼痛,月经量色质正常,易疲乏。舌暗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月经不调(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气血不足月经不调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9岁。主诉失眠伴心慌乏力3年余,加重7天。刻下症见心慌乏力,烦躁失眠,多梦易醒,纳差腹胀,大便秘结,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不寐,心悸。证属心血不足,肝郁气滞。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性情急躁,嗜食甜咸辛辣,导致心脾损伤,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血行不畅。
肝郁气滞失眠心悸心血不足
查看详情 →
15岁女性患者,乏力、食纳一般、恶心、小便有臭味,病程自1965年起,持续约十年。面色黄白,疲乏无力,食纳不香,腰酸嗜卧。肝在肋缘下1厘米,质软光滑,脾未触及。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气血不足慢性肝炎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7岁。主诉排便不尽3月余,伴口腔鼻部出血。伴随症状包括下肢不肿、纳后腹胀、疲乏、眠差、小便黄、怕凉。舌淡红,苔薄,脉细。二诊见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沉。三诊舌暗红,苔根黄。四诊舌红,苔黄,脉弦滑。五诊舌红,苔根薄黄,脉弦细涩。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多诊次。
气血不足肝郁气滞排便不尽湿热内蕴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