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女性,腹痛、腹泻2年余,腹胀、腹痛、肠鸣、腹部及肛门下坠感,口黏怕凉,体重减轻12.5kg。慢性浅表性胃炎、心脏病、宫颈多发囊肿、盆腔积液。上腹正中条索状物,叩击痛,胃下垂征阳性。直肠肠壁增厚、变窄,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皱襞变浅消失,肠腔变窄,考虑慢性炎症。肠澼,胃炎,胃下垂,胆囊炎。面色少华,形寒肢冷,口吐清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腹痛溏薄清冷,大便黏滞不畅,肛周灼热,矢气频臭,舌红少苔,脉浮细数。腹痛、肠鸣、下坠、脐痛,舌淡,脉虚。
肠澼脾虚肺虚胃下垂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18岁。主诉肛旁肿痛流脓5年,反复发作;肛瘘术后2年。体征见贫血貌,消瘦憔悴,营养不良,时有低热,口腔溃疡,口干口臭,腹痛腹胀腹泻,大便黏臭,肛门周围胀痛、烫热、瘙痒,尿黄臭,腹中雷鸣,月经量少。脉弦数,舌红少苔。腹诊见心下痞硬,脐周拘紧压痛。病史提示克罗恩病,伴有回肠末端糜烂、结肠多处溃疡、盆腔积水、尿蛋白异常、血红蛋白降低、蛋白代谢异常等。
肠澼肛瘘术后克罗恩病心下痞硬
查看详情 →
患者22岁,男性。主诉黏液便、腹痛3年,加重半年。腹痛腹泻,少腹怕冷,大便每日4~5次,常有黏液,便后带血,大便黏腻感。上腹正中有一条索状物,中脘明显触痛,伴右少腹痛。诊断为肠澼、胃炎、胆囊炎。中脘(+)、降输(+)、胆明(+)。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肠澼胃炎胆囊炎脾肾阳虚
查看详情 →
58岁男性,主诉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病程2个月,近20天加重。舌红少苔乏津有裂纹,脉弦细数。烦躁失眠、食欲减退。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牙周炎病史。
肠澼痢疾湿热肝郁
查看详情 →
患者47岁女性,主诉大便赤白黏冻脓血4年余。现症见大便带血,便中夹杂赤白黏冻,每天5次左右,里急后重,小腹坠胀疼痛。舌质稍红,苔薄黄,脉稍弦。中医诊断为痢疾,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瘀滞,兼有湿热证。病程4年余,因饮食不慎致泄泻,反复发作,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理示升结肠重度慢性炎伴活动性炎。
肠澼慢性结肠炎脾胃虚弱湿热证
查看详情 →
患者65岁,男性,主诉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稀溏便夹脓血10年余。症状包括腹胀、肛门坠胀、终日有便意感、精神萎靡、纳差、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澹苔白,脉濡。中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辨证为脾胃气虚。
肠澼久痢脾胃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为成年人,女性。皮肤痒甚,下利,日十余行,发热恶寒。肝炎病史。面色正常,舌象未提及,声音正常,气味未提及。问诊提示病程有变化,病史明确。脉象未提及。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未明确。
肠澼肝炎皮肤瘙痒外感
查看详情 →
45岁男性,黏液脓血便伴腹痛反复发作3年,近20日加重,每日排黏液脓血便4~5次,里急后重,左下腹隐痛,偶有腹胀,倦怠乏力。舌淡红,苔黄厚腻,舌下有瘀斑,脉濡弱。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脾肾两虚,气血瘀阻。面色萎黄,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濡弱。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倦怠乏力。脉濡弱。
肠澼溃疡性结肠炎湿热下注脾虚湿盛
查看详情 →
患者大便稀溏伴黏液1年,每日3~5次,无腹痛。舌质暗红,苔白腐,脉弦。既往史有咽炎、鼻炎、胃炎。上腹正中有一条索状物,伴叩击痛。诊断为肠澼、胃炎。
肠澼大便稀溏黏液便胃热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7岁。主诉大便带血3年余。大便基本成形,每日1次。嵴柱强直,活动受限。舌质暗红,苔白腐,脉结。诊断为肠澼伴强直性嵴柱炎。舌质紫红,苔稍厚,脉弦。舌质暗红,苔白腐,脉沉弦。
肠澼强直性嵴柱炎肝肾亏虚脾虚
查看详情 →
女,46岁,脐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2年,加重1周,少腹胀满,矢气频作。泄泻、肠澼,脾虚湿困,湿热留滞,清浊溷杂。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湿热下注,肝木乘脾,脾胃虚弱及肾阳虚。
肠澼泄泻脾虚湿困湿热留滞
查看详情 →
患者48岁,女性。腹痛、腹胀3年余,伴腹泻、腹胀、肠鸣、排气后缓解,大便初成形后少,身困乏力,时心慌,欲呕,口干。舌质暗红,苔白厚腐,脉弱。中脘、天枢、升输、降输压痛。诊断为肠澼(心血不足)、胃炎。
肠澼心血不足胃炎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男性。主诉痢疾5~6年,每年8~9月发作,腹痛里急后重,每日十余次。现症见痢下赤白,里急后重,腹痛拒按,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精神疲倦,口干口苦,不欲饮食。脉弦数,舌质偏红,苔薄黄。辨证为休息痢,病因病机为过用苦寒或止涩药致病邪滞留肠间。
肠澼休息痢湿热蕴结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9岁。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肠鸣、四肢发凉、头冒冷汗、便带脓血。病程自1977年8月下旬起。中医诊断为寒热错杂证肠澼,病在厥阴。舌质暗淡,尖部稍红,苔黄腻厚。脉象未提及。症见干呕、心烦、口渴、肢冷,腹痛里急后重,便稀带粘冻状,色黄赤。病机属阴阳乖和,寒热混淆,上热下寒。
肠澼寒热错杂厥阴上热下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诉为肠澼,黏冻夹杂水粪而下,腹不痛但急迫,努争不爽,空热。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浊阻胃肠。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为湿热积滞交阻于中,闭遏气机。望诊见舌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腹急迫、努争不爽、空热。切诊见脉大。
肠澼浊阻胃肠里急后重湿热积滞
查看详情 →
女,39岁,反复腹泻10年,加重1月。腹泻因饮食、情绪、疲劳、气候诱发,每日3~5次,偶有脓血便。加重后每日10余次,黄褐色便,伴脓血黏液便、五更泄泻、腹痛、小腹下坠、消瘦疲乏、畏寒肢冷。肠澼,寒热互结,脾肾双虚。舌象未提,脉象未提。
肠澼寒热互结脾肾双虚
查看详情 →
患者身热形寒,头痛,汗泄不畅,腹痛,肠澼(酱色痢下),后重不爽,日数十行,胃呆不纳。脉浮弦而数,舌苔腻黄。诊断为邪感于外、食滞于中。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导致邪气外侵,食滞内生,表里交困。
肠澼身热形寒头痛汗泄不畅
查看详情 →
36岁,妊娠6个月,便下胶黏,口渴,饮后吐出,子痢。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肠澼子痢脾虚湿盛
查看详情 →
患者44岁,女性。主诉每逢夏秋之交辄发痢疾,病程4年。腹痛、腹胀、腹泻、里急后重、形体憔悴、精神疲惫、口干口苦、不欲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病机为湿邪羁留肠中,缠绵不已。
肠澼痢疾湿邪内蕴里急后重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女性。主诉失眠20年,加重1周余伴腹泻。失眠为长期主症,病程较长。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体征见上腹正中上1/3处条索状物,触之不适,中脘、上脘、左天枢、降输、胆明压痛。中医诊断为失眠、胃炎、胆囊炎、肠澼。病机属心脾两虚,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肠澼失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