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4岁。每日清晨腹中作痛,肠鸣泄泻,病程1年余。肾虚泄泻。证型为肾虚火衰、脾阳不振。面色萎黄,腹部平坦,按之柔软。畏寒,腰、腹及下肢冷,食欲不振。脉象未提及。
脾阳不振肾虚泄泻肾虚火衰腰冷
查看详情 →
男,37岁,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1年余,伴里急后重,进行性消瘦。纳差乏力,畏寒喜热,四肢不温,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大便肉眼粘液脓血便,血沉45毫米/小时。中医辨证属脾阳不振,下焦寒积。
脾阳不振溃疡性结肠炎下焦寒积
查看详情 →
10岁男童,昏迷抽搐伴胃脘不适,病程8年,近4年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双尺尤甚。证属肾阳衰微,脾阳不振,清阳不升。
脾阳不振昏迷抽搐肾阳衰微清阳不升
查看详情 →
9岁女性患者,头痛3年,时有头晕,偶作脐周腹痛,每周发作2~3次。面色少华,形体瘦,舌红,苔薄黄,脉细。脑电图示儿童异常脑电图,以8c/s及7c/sθ波为主,过度呼吸后出现高幅δ波。中医诊断为癫痫,辨证为痰浊内蕴,清阳不升。
脾阳不振癫痫痰浊内蕴
查看详情 →
男,4个月,腹泻2个月,面色皖白,大便水泄,每日5~6次,多则8~9次,如蛋花汤样,间或伴有绿色黏液,肠鸣辘辘,肚腹膨脝,虎口指纹隐伏不露,证属久泻伤脾,脾阳不振,乳食不化,转输失职,舌苔澹白,虎口指纹澹浮,脉象未提。
脾阳不振腹泻乳食不化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1岁,性别女。主诉为肾炎愈后体气欠复,经常汗出,面色皖白,形寒畏冷。症状包括身热暮重,鼻塞,苔白脉缓弱,大便不实,胃纳呆滞。中医病名为阳虚外感,证型属表里俱虚,阳气式微。病因病机为体虚卫气不固,贼邪乘虚入克。望诊见面色皖白,舌苔白。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汗出、身热、鼻塞、纳呆、便溏。切诊脉缓弱,脉弱无力。
脾阳不振肾炎后遗体虚卫气不固阳气式微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反复咳嗽气短,不能平卧5年,加重1个月。胸闷气短,被迫右侧卧位,不能平卧,咳嗽咳少量白痰,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肝病面容,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右肺呼吸音消失,腹水征阳性。舌质澹,苔薄白,脉沉。中医病名属悬饮,证型为脾肾阳虚,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水湿停聚,上凌心肺。望诊见肝病面容、肝掌,舌象质澹、苔薄白,脉象沉。
脾阳不振悬饮肝硬化水湿停聚
查看详情 →
7岁男性,腹痛伴腹胀4月,腹胀如箕,青筋显露,形体瘦削,面色苍白,饮一口水则腹胀难忍,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素嗜生冷饮食,致脾阳不振,中寒严重。
脾阳不振腹痛腹胀中寒严重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大便次数增多伴黏液脓血便4年余,加重半年。腹痛、腰痛、烦躁、纳差、夜尿频、恶心、反酸、眠差、头晕、胸闷、胸痛。舌质淡红,苔白腐,脉弦。中医诊断克罗恩病,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浅糜烂、胃下垂、十二指肠球炎、右侧结肠区实性包块、慢性结肠炎、胆囊已摘除。病因病机涉及肝郁气滞、脾运失职、湿阻气机、气滞血瘀、脾肾阳虚。
脾阳不振克罗恩病胃炎胆囊炎
查看详情 →
患者17岁,男性,全身反复起风团、瘙痒1年余。面色黄,形体瘦,纳少,肢冷畏寒。舌质澹,舌苔白,脉滑缓。诊断为瘾疹(慢性荨麻疹),证属脾虚湿滞,风湿蕴阻。
脾阳不振瘾疹脾虚湿滞风湿蕴阻
查看详情 →
脾胃病 脾虚胃弱 痰瘀互结 阴阳失衡 脾主运化 胃主通降 脾阳不振 胃阴不足 精微不化 水湿聚痰 气机失调 寒热错杂 正虚邪实 阴阳偏盛 阴阳失衡 气血生化不足 升降失司 痰阻气滞 精微不归正化 气机升降枢纽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劳倦 气血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失调 五脏俱损 五脏俱荣 甘辛化阳 酸甘化阴 中气不立 阴阳相生 调和对立统一 本虚标实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脾阳不振脾胃病胃阴不足痰瘀互结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女性。脘痞3年,遇冷或饥饿时加重,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寐差,大便时溏,月经后期量少色暗。舌澹红有齿痕,薄白苔,脉沉细。中医诊断痞满,病机为脾阳不振,胃降失司,中气不运,命门火衰,肾阳不能温煦脾土。
脾阳不振痞满中焦虚寒胃降失司
查看详情 →
胡某,胸腹胀痛,大解不通,饮食后作胀,每日探吐痰水数口,肛门有粪结,努挣不下,病程10日。阴结,胃气虚弱,津液不布,大肠传送功能失常。脉浮缓迟数,舌无苔。脾阳不振,肾阳衰弱,水饮蓄积,中焦功能失常。
脾阳不振便秘阴结胃气虚弱
查看详情 →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胃脘灼痛 呕吐苦酸痰沫 口干而苦 湿热痰浊中阻 脉沉数 舌黄腻
脾阳不振慢性胃炎胆汁返流胃脘灼痛
查看详情 →
患者44岁,男性,主诉恶寒发热、咳嗽、柏油样大便、精神软弱、嗜睡、面色苍白。两肺干湿啰音,腹部膨隆,肝脾肿大。舌深红、光剥无苔,脉弦滑数。诊断为肝肾阴亏、脾阳不振复感外邪,表里同病。病因病机为内伤肝脾,复感外邪,气阴两亏,热毒深重。
脾阳不振肝肾阴亏外邪入侵肺热未清
查看详情 →
10岁女性,阵发性上腹痛近3个月,纳食不香,头痛。舌质澹红,苔薄白,剑突下压痛。西医诊断HP相关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辨证脾阳不振,胃气失和。
脾阳不振HP相关性胃炎胃气失和
查看详情 →
患儿5岁,反复脐腹疼痛1年余,面黄肌瘦,磨牙,脐周疼痛时起硬块,时痛时止。舌红苔白,脉伏。诊断为蛔虫腹痛。病机为脾阳不振,蛔虫扰动,气机阻滞。
脾阳不振蛔虫腹痛
查看详情 →
8岁男性,主诉便血一年,大便成形外附鲜血,偶有鼻衄,无腹痛下利。舌净,脉细数。诊断为脾阳不振,瘀浊留恋,血热妄行,下溢便血。
脾阳不振便血血热妄行瘀浊留恋
查看详情 →
69岁男性,主诉冠心病心绞痛11年。心绞痛频发,遇寒冷加重,痛向左侧臂内放散,伴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倦怠乏力、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轻度浮肿、大便偏溏。舌胖澹紫,边有齿痕,苔白润,脉缓偶结代。辨证为心脾阳虚,血脉瘀阻。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肌供血不足,ST段下移>0.1mm。
脾阳不振冠心病心绞痛心脾阳虚血脉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9岁。主诉乏力、腹胀、身目尿黄。病程自2002年确诊慢性乙型肝炎,2004年9月病情加重,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病名肝瘟(急黄),证型瘀毒互结,兼脾阳不振。望诊舌质澹,苔薄白;闻诊无特殊;问诊乏力、腹胀、厌油、小便深黄、大便干结;切诊脉弦。
脾阳不振慢性乙型肝炎瘀毒互结湿浊中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