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7岁,男性。主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糜烂性胃炎病程八年馀。症状包括上中脘疼痛,空腹及夜间痛甚,得食稍安,痛处觉冷,喜热喜按,胃纳欠馨,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滑,脉濡细。中医诊断为脘痛,病因为中阳不振。辨证为脾阳不振,中州虚寒。
脾阳不振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中州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5岁,男性。主诉胃冷痛,阵阵隐痛。舌红苔白,脉沉缓。寒邪伤胃,中虚有寒,脾阳不振,运化无力,阻滞不通。阴寒内渗,胃腑阳气受损,致胃脘拘急冷痛。
脾阳不振胃寒痛中焦虚寒阴寒内渗
查看详情 →
56岁男性,胃胀痞塞不舒,胃痛隐隐,思想顾虑较多,不耐疲劳,肢倦乏力,多食则胀甚,矢气多,气味较重,大便溏而不实,易出汗,不动亦汗多。舌苔薄白,质澹红,边有齿印,脉细。脾胃虚弱,气机郁滞。舌象薄白,脉细。
脾阳不振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气机郁滞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主诉甲状腺肿、心悸气短、性情急躁、食多消瘦、手颤。中医诊断为瘿瘤。证属肾阳虚损,脾阳不振。面色晦暗,颜面浮肿,皮肤粗糙,表情澹漠,嗜睡,毛发无光泽,下肢轻度浮肿,脉沉细,舌质澹,边缘有齿痕。
脾阳不振甲状腺肿肾阳虚损四肢厥逆
查看详情 →
患者23岁,头晕反复发作4年。头昏如寐,目蒙不清,耳窍滞塞,心悸胸闷,腰膝酸软,大便黏滞不爽,小便赤黄,月经正常,带下黄稀。面色萎黄虚浮,前额散在痤疮,舌体胖大、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病名为头晕,证型为湿热中阻、清阳不升、浊邪上干、壅塞清窍。病因病机为湿邪困脾,蕴久化热,上泛清窍,下注带下及二便。
脾阳不振头晕湿热中阻清阳不升
查看详情 →
张右,28岁,主诉颈项两侧瘰疬串珠累累,口干舌红,脉象细数。中医诊断为阴虚火旺,肝筋受损。望诊见舌红,切诊见脉细数。病因病机为阴虚火旺,肝火上炎,血燥筋急,经脉阻滞,肝病及脾,脾虚生痰,逆串于筋,聚积成瘰。病程未明确提及。
脾阳不振瘰疬阴虚火旺肝火上炎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6岁,女性。主诉为食欲不振、腹胀隐痛、大便溏泻,病程3年。中医病名为慢性结肠炎,证型为中气不足,脾阳不振,脾虚泄泻。舌质澹嫩,苔薄黄而润,脉细缓。症状包括口澹不渴、四肢困倦、少气懒言、形体消瘦。病因病机为脾阳不振,运化失职,阳气不得上升。
脾阳不振慢性结肠炎脾虚泄泻中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主诉腹泻4年余,大便清稀夹粘液,完谷不化,每日3-5次,伴肛门下坠、腹痛畏寒、喜温。体征见手足冰冷、神疲乏力、纳谷不馨。舌淡苔薄白稍腻,脉濡细。中医诊断为脾阳不振,升降失司,湿浊内蕴。
脾阳不振慢性腹泻湿浊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女性。胃胀12年,加重伴胃痛半年。胃胀,食后为甚,喜温喜按,胃脘隐痛,时有嗳气,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四肢不温,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稀软。舌暗,苔稍腻。脉关弦。中医诊断痞满(脾胃虚寒)。病因为脾胃阳虚,纳运不健,升降失宜,胃气壅滞,胃失温煦,中寒内生。
脾阳不振痞满脾胃虚寒胃气壅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男性。全身泛发皮疹,反复不愈3年。伴有胃脘疼痛,纳食不思,食后脾胀,便溏,完谷不化。胸腹背四肢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渗水糜烂,搔痕结痂,部分呈暗褐色。舌质澹,苔薄白腻,脉缓滑。中医诊断为浸淫疮。辨证为脾阳不振,水湿内生,浸淫成疮。
脾阳不振泛发性湿疹水湿内生皮疹反复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9岁。主诉乏力、腹胀、身目尿黄。病程自2002年首次诊断慢性乙型肝炎,2004年出现黄疸加深等症。中医病名肝瘟,证型瘀毒互结,兼脾阳不振。舌质澹,苔薄白,脉弦。临床表现为皮肤黄色晦暗,乏力,厌油,小便深黄,大便干结。病机为瘀毒互结,脾阳不振,湿浊中阻。
脾阳不振慢性乙型肝炎瘀毒互结湿浊中阻
查看详情 →
女,38岁。颜面起斑4~5年。精神疲惫,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不华,褐斑逐年加重,嗜睡,大便不成形,月经量少,有血块。舌质澹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缓。脾虚不运,气血瘀滞。面色萎黄,舌澹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缓。
脾阳不振脾虚不运气血瘀滞肾精不足
查看详情 →
男,46岁,低热年余,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隐痛,头晕胀,自汗畏风,咽干口燥,五心发热。舌淡,苔薄白,脉细弱,面色皖白,形瘦。气虚发热,气虚无以化生营血,阴血亦虚,无以滋养。
脾阳不振气虚发热脾虚湿困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70岁,男性,反复腹痛腹泻10余年。腹中阵发性疼痛,解黄色稀便,便中夹黏液,便后腹痛缓解。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澹苔微黄腻,脉沉细。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脾肾虚衰,湿热内蕴,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病因长期饮酒,湿困脾土,命门火衰,肠道功能失司。
脾阳不振慢性结肠炎脾肾虚衰湿热内蕴
查看详情 →
8岁女性患者,主诉周身反复水肿,腹水、血尿。病程1年半。中医病名肾病综合征。证型湿热伤脾,三焦气化失司,兼之冒风伤营。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缓。尿蛋白(卅),红细胞(+)/HP,管型1~3/HP,血红蛋白8.4g/dl,血胆固醇270mg/dl,清蛋白3.3g/dl。二诊时舌洁无垢苔,脉缓和。三诊时舌中心薄黄,脉滑数。
脾阳不振肾病综合征湿热伤脾三焦气化失司
查看详情 →
患者53岁女性,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手足活动不灵便,手指如带皮手套,下肢从足趾麻至膝盖,语言不利,晨起面部水肿,胸闷气短,心慌,口干不饮,大便溏软。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及脑栓塞病史。中医诊断中风,证型脾阳不振,痰湿阻滞。舌体强,脉濡细滑,苔薄白。
脾阳不振中风痰湿阻滞肢体麻木
查看详情 →
14岁女性患者,活动后心悸、胸闷、气促1年余,加重2个月。风湿性关节炎病史8年,现症见气促、夜间端坐呼吸、下肢水肿、腹胀、汗多、关节痛。体征见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心尖部杂音、肝大、双下肢水肿、关节红肿。中医辨证为心悸,属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兼脾阳不振、水湿泛滥。舌苔白,舌质澹润,脉细数。
脾阳不振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气血亏虚
查看详情 →
72岁男性,主诉每日凌晨腹胀、肠鸣、腹痛,排出黄色稀水样便,便后缓解,病程5年余。形体消瘦,脉沉细,舌白而腻,舌质澹红。中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症属肾阳虚衰,脾失温煦。病机为肾阳虚衰,脾阳不振,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
脾阳不振过敏性结肠炎五更泄肾阳虚衰
查看详情 →
男,41岁,粘液血便,腹泻、腹痛三年。痢疾(虚实夹杂证)。脾阳不振,肠络瘀滞,湿热未清。舌白质淡,根见紫气,脉细无力。
脾阳不振痢疾虚实夹杂肠络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反复咳嗽、咳痰多年。体形肥胖,冬春发作加剧,咳逆痰多,清稀痰白,动则喘剧,倚息不得卧,头晕胸闷,胃不思纳,神形疲乏,面浮皖白,四末不温。舌澹,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诊断为痰证,病因病机为素体阳虚,痰饮内生。
脾阳不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饮内生肺失宣降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