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血瘀+气虚血瘀

58岁男性,眩晕、四肢麻木、震颤3天,形体素胖,性情急躁,有烟酒嗜好,血压增高,舌红少苔,脉弦有力,中医诊断中风先兆,辨证肝阳上亢,眩晕伴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血压20/13.33kPa
中风先兆肝阳上亢眩晕震颤
查看详情 →
男,56岁,肝区隐痛2月,乏力,低热,腹胀,纳差。舌淡暗有瘀斑,苔薄少,脉沉细。气虚血瘀,瘀阻脉络,形成积聚。病史包括原发性肝癌术后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T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肝硬化,肝囊肿,脾大。甲胎蛋白3.37ug/L,谷丙转氨酶68U/L,谷草转氨酶1040/L。
气虚血瘀肝区疼痛腹胀低热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7岁。主诉阵发性胸闷痛3年,加重伴后背痛7天。胸闷痛、气短、乏力、睡眠差、大便干。舌澹暗,苔白厚腻,脉弦,尺脉无力。中医诊断胸痹,证型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舌象澹暗,苔白厚腻,脉弦,尺脉无力。
气虚血瘀胸痹痰浊阻络心气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诉为发作性胸痛、胸闷3个月余,加重3天。病程3个月余。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证属气虚血瘀,湿热内阻型。刻下症见胸痛彻背,放射至左肩胛及上肢内侧,伴胸闷,面色晦黄,舌质暗澹,苔黄腻,脉象弦细。检查示心率78次/min,血压110/86mmHg,冠脉造影示前降支中段近端85%局限性狭窄。按语指出病因病机为劳伤心脾,心气不足,湿热内阻,气血瘀滞。
气虚血瘀胸痹心痛湿热内阻心脾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69岁,男性。反复心慌、胸闷、喘憋5年余,加重1年。胸痹,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水停。舌暗,苔中后部略白腻,脉细滑数。心脏向双侧扩大,EF39%,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小三阳病史。
气虚血瘀胸痹心功能级全心扩大
查看详情 →
患者33岁,女性。主诉子宫肌瘤3年。月经量中色鲜红,有血块,经行腰酸伴轻微腹痛。舌澹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诊断为症瘕(子宫肌瘤),证属气虚血瘀。舌边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脉细弦数。脉弦数。血压130/80mmHg。
气虚血瘀子宫肌瘤阴血不足脑失濡养
查看详情 →
75岁男性,主诉心前区疼痛间作1年余,加重1周。心前区疼痛不适,伴胸闷、憋气,耳鸣如蝉,左下肢外侧蚁行感。舌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证型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胸痹心痛病肾气不足心阳不振
查看详情 →
患者37岁,男性,主诉腰痛伴双膝、肘、腕、指关节肿胀疼痛,麻木酸楚,疼痛游走不定,晨起关节僵硬,恶寒喜暖,天阴加重,纳少不香,疲倦乏力。中医诊断为痹证,证型为血虚生风,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关节肿胀疼痛、麻木酸楚、晨僵、恶寒喜暖、纳少不香、疲倦乏力,切诊未提及。
气虚血瘀痹证血虚生风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2岁,女性。主诉发作性胸痛胸闷6年,加重1个月。刻下症见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头晕倦怠,面色晦暗,舌质暗澹,苔薄腻,脉弦细滑。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眩晕,消渴。证属心脾气虚,气滞血瘀型。望诊见面色晦暗,舌质暗澹,苔薄腻。闻诊声音清晰。问诊见劳累过度,性情急躁,饮食肥甘咸辣。切诊脉弦细滑。
气滞血瘀胸痹心痛心脾气虚头晕倦怠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男性,主诉右侧半身不遂,右手发胀疼痛,右脚软无力,行走内翻,活动后胸闷气短,腹泻,纳呆,舌质紫红,苔黄厚腻,舌下静脉青紫,脉细滑结代。中医病名属中风后遗症,证型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脾虚湿邪内蕴化热。望诊见舌质紫红,苔黄厚腻,舌下静脉青紫。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身软无力,纳呆,腹泻,口干。切诊见脉细滑结代。
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脉络瘀阻脾虚湿热
查看详情 →
71岁男性患者,主诉气短、水肿,病程较长,逐年加重。胸闷、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后背冰冷、腹胀、食欲不振、小便少、便秘。口唇颜面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双肺湿啰音,心率快,双下肢浮肿。舌质红紫有瘀点瘀斑,舌苔白厚腻,脉沉伏。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水,辨证为心阳虚衰,水气凌心,心脉瘀阻,痰浊阻滞,本虚标实。病机为心气不足,肾气亏乏,血瘀痰浊交互为患。
血瘀冠心病心衰心阳虚衰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5岁。主诉胸闷心悸反复2年,加重1周。既往有冠心病史2年,频发房早。症状劳累或情志不遂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及髋关节酸痛,阴雨天加重。舌质淡红而胖,苔薄白。脉细而结代。中医诊断心悸,辨证心阳式微,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心悸心阳不足水湿内停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女性。主诉月经量少2年余。病程2年。中医病名月经量少,证型寒湿凝滞,气虚血瘀型。望诊舌淡,苔薄白。问诊经行腰酸,肢冷,痛经(±),月经量少,色暗红。切诊脉弦细。体征左侧附件压痛(+),直肠窝触痛(+)。
气虚血瘀月经量少肾精亏虚寒湿凝滞
查看详情 →
患者71岁,男性。反复头痛1年,加重1周。头痛如裹,头闷胀不适,口澹无味。舌红苔黄厚腻,脉滑。中医诊断为头痛,证属湿邪痰浊上蒙清阳。病程中因情绪激动、受凉及淋雨诱发,湿性重着黏腻,日久湿聚为痰,阻滞气机,蒙蔽清阳,故见头痛。
头痛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
查看详情 →
64岁美籍白种人,发作性左臂麻木伴短暂性视力丧失4个月,每周发作2~3次,每次数分钟,间见发音困难,意识清楚,夜尿频,肠胀气、软便或泄泻,1967年子宫切除术后患骨质疏松症。舌体胖、略暗,具齿印及薄白苔,脉沉弦迟(56~60次/分)。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血瘀致脉痹。
血瘀短暂性脑缺血脾肾气虚夜尿频繁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5岁,男性。主要症状为头晕、胸闷、心悸、夜尿频短、颜面眼睑浮肿、大便秘结。病程近20年。中医病名为胸痹,证型为瘀痰痹阻,后辨为气虚血瘀,痰浊中阻,肝阳上亢。望诊见唇色紫暗,舌澹紫,苔澹黄而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血压升高,小便淋漓不畅,夜尿频短,大便秘结。切诊见脉沉涩,后转为脉沉细。
气虚血瘀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查看详情 →
患者46岁,女性。主诉阵发性胸闷、胸痛3年余。心电图提示广泛心肌缺血型改变,诊断为冠心病。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纳差、时干呕。唇舌黯红,苔白腻,脉滑缓。辨证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阻遏胸阳。
气虚血瘀胸痹痰瘀互结心脉痹阻
查看详情 →
男,76岁,心慌间作10余年,双下肢浮肿2年。心阳不振,气虚血瘀,风湿瘀滞于肌肉关节经脉。唇舌发绀,按脉虚弱,参差不齐。自觉身重,汗出恶风,稍有感寒过劳即发,发则心悸,额出冷汗,端坐呼吸,小便少,面睑肿。心率106次/分,心律不齐,有双期杂音,房颤律。
心悸气短心阳不振气虚血虚风湿瘀滞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男性,主诉左侧半身不遂,手脚关节僵硬,口眼㖞斜,阵发性晕厥抽搐,口吐白沫,两目上吊,每周发作1次,病程4年。意识清楚,口角右歪,伸舌偏左,左侧肌力Ⅳ级,肌张力增强,浅感觉减退,巴氏征阳性。辨证为肝风痰浊内扰,气虚血瘀。舌澹紫苔薄白,脉弦细沉。病因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夹痰浊上冲于脑,瘀血痰浊滞于脑窍。
气虚血瘀痫证中风后遗症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16岁男性,主诉小便短少、胸腹撑胀、心悸咳喘、气急出汗,病程自1981年起。面色淡青,下肢水肿,四肢逆冷,怯寒神倦,腰痛如针刺,脘痞纳少,舌体胖大、苔白滑、质暗淡,脉沉细。证属气虚血瘀,阳虚水逆。
气虚血瘀脾肾阳虚阳虚水逆心悸咳喘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