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5岁,女性。左上肢麻木2个月。左侧颈项部后方僵硬疼痛,左上肢麻木伴感觉减退。左侧胸锁乳突肌条索状痉挛,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脊柱小关节紊乱。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5/6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脊柱小关节紊乱。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56椎间孔变小脊柱小关节紊乱
查看详情 →
男,75岁,反复胸闷气急二十余年,加重伴咳嗽一周。痰热阻肺,舌红,苔黄腻,脉弦稍结代。胸闷、气急、咳嗽咳痰、痰白而黏、咳吐不畅、左侧肢力稍差、左手麻木、下肢水肿、大便稀、日两次。血压增高,既往有中风后遗症、冠心病病史。
肺结节痰热阻肺肝火上炎痰湿积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四十六岁,主诉头疼、眩晕,病程较长。中医病名为脑充血证,证型属肝火上炎、脑络瘀阻。病因病机为禀性褊急,处境不顺,肝火内动,致脑充血兼脑溢血。望诊未明确描述,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心中热上冲、脑中作疼、大便干结。切诊见脉弦硬,右部尤甚。
左半身麻木脑充血证肝火上炎脉弦硬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主诉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病程6年。头痛、头晕、头颈歪斜、眼花、视物模糊、纳佳、大便不爽。舌苔黄薄腻、舌质黯红,脉小弦滑。诊断证属肝肾亏虚,风痰瘀阻,清阳失用。舌质暗红隐紫,脉小滑。舌苔薄黄腻、质红隐紫,脉小弦滑。舌苔黄薄腻、质偏暗,脉细滑。诊断证属风痰瘀阻,肝肾阴虚。
脑胶质瘤肝肾阴虚风痰瘀阻气阴两伤
查看详情 →
男,67岁,头晕,头痛,眼胀眼花,面和手脚心热,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四肢麻木,大便干结,病程1周,高血压病史6年。眩晕,阴虚阳亢,阴虚阳亢。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弦数。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四肢麻木,大便干结。脉弦数。
四肢麻木高血压肝阴虚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29岁,女性。主诉双上肢麻木沉重,伴手凉无汗、畏冷。病程20天。舌质澹,苔白润,脉沉细无力。双上肢感觉减退,温觉差,肱二、三头肌腱反射低下。双手皮肤粗糙无泽,持物无力。西医诊断为敌敌畏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损害。
中毒后遗症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寒湿邪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9岁,女性。主诉小便失禁20余年,近1年加重。病程20年,伴双膝以下发凉发木,遇热则舒。既往有中风病史。望诊见神疲面黄,眼肝、肾区络脉明显。脉沉细。中医诊断尿失禁。病因病机为肾阳不足,气化失常,膀胱失约,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尿失禁肾阴虚肝阴虚肾阳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3岁,女性。腹胀如鼓,腹围113cm,尿量较少,纳少,腹胀甚,憋气。舌苔少,脉细,肢端皮温偏凉。中医诊断腹水。西医诊断肝硬化,脾大,双肾慢性损害。腹水为红色浑浊液,黎氏试验阴性,腹水比重1.016。
肝硬化脾大肾慢性损害腹水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9岁,女性。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胸闷、憋气、夜间晕倒、肢体麻木、头痛、口干、睡眠不深。病程约两月。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热盛灼津、痰迷清窍、阻塞经络。舌苔黄腻,脉弦迟有力,后转为舌红苔薄黄,脉弦大稍数,左脉濡,尺弱,右脉弦细。病因病机为热盛灼津,液结为痰,痰迷清窍,阻塞经络。
高烧后遗症痰迷清窍肝胆气郁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女性。反复腰背疼痛2年余。主症为腰背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夜间加重。面色萎黄,舌黯红,舌底络脉紫黯,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为痹证,辨证为瘀毒内结。病程较长,病机为瘀毒内结,气血运行不畅。
痹证瘀毒内结气阴两虚腰背疼痛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颈肩部僵痛不适1年余,加重15天。中医诊断产后痹,证属寒热错杂。舌质澹,苔白,脉滑。C1~C7椎旁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双肩胛内上角压痛,双上肢浅表感觉略减弱。病程长,遇变天、劳累症状反复,畏寒,怕风,疲乏,汗多,自觉发热。病因病机为正虚肌腠不密,外邪侵袭,病久化热伤阴。
四肢麻木产后痹寒热错杂寒湿痹阻
查看详情 →
72岁女性,主诉言语欠流利,腹痛,右侧乳腺癌术后伤口疼痛,汗出多,高血压病史十余年,冠心病5年余。舌紫暗少津,脉细涩。舌紫暗,苔薄,脉细涩。舌暗红,苔薄白有瘀点,脉弦。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属阴虚血瘀火旺,病因病机未详细描述。
中风后证阴虚血瘀火旺腰痛红色皮疹
查看详情 →
患者68岁,男性。主诉眩晕3月余。病程3月。中医病名眩晕,证型风痰瘀虚。病因病机为风、痰、瘀、虚互为因果,标实本虚。望诊面色红润,舌质胖有瘀点,苔白滑。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有头眩晕、站立不稳、上重下轻感、手足麻木、大便干燥。切诊脉弦滑。
中风肝虚脾虚肾虚
查看详情 →
男,67岁,口干渴,周身乏力,气短失眠,双下肢皮肤甲错有瘀斑,伴麻木疼痛,舌暗红,苔腻稍黄,脉弦数,右下肢轻度水肿,皮温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右足背外侧溃疡伴脓性分泌物,空腹血糖升高,血白细胞升高,血黏度升高,消渴病并发脱疽,证属气阴两虚、瘀毒湿热浸淫
消渴病脱疽气阴两虚瘀毒湿热
查看详情 →
16岁女性,双侧手足湿凉,遇冷手指变白伴麻木,病程六年。舌苔薄白,脉沉细。气虚血滞,阳不达四末。面色苍白,舌象薄白,脉象沉细。
麻木疼痛雷诺氏病气虚血滞阳不达四末
查看详情 →
患者两足麻木,无法行动,失去知觉。脉象沉迟而紧,里寒,久积之寒。面色苍白,舌苔白腻。病程较长,经多次温里药物治疗,脉象渐转,两足逐渐恢复知觉,最终服药二百余剂,配合硫磺、姜、附、参、芪等温补药物,病始愈。愈后两足畏寒,暑天亦需包裹。中医病名为麻木,证型为里寒,病因病机为真火衰微,寒邪凝滞经络。
两足麻木里寒久积温里药物气血尚亏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2岁。主诉右下肢发麻、疼痛不适2年余,加重1个月。右下肢麻木发凉,困疼不适,休息可稍缓解,行走或活动后加重。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数。中医诊断为痹证(腰椎间盘突出),肾虚络阻证。腰椎CT示L3~4、L4~5腰椎间盘膨出。
腰椎间盘突出肾虚络阻证肝肾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6岁,女性。主诉双下肢疼痛、麻木十余年,加重半个月。中医诊断痹证,证型肾虚络阻。脉象沉细弱,舌质澹,舌尖红,薄白苔。腰部CT示腰椎间盘突出,贝格征(一),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痹证肾虚络阻腰椎间盘突出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下痢脓血、腹痛、肠鸣、腰痛、足跟痛、四肢麻木、少腹冷、月经失调。病程较长,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转为慢性菌痢。舌质澹,脉沉弦。证属久痢伤及冲任二脉,阴阳并损。症见脓血便、白细胞增多、鞭毛虫存在。病机为脾肾损伤,冲任失养。
慢性菌痢阴阳两虚脾肾两虚冲任损伤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81岁,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3年余,加重6个月。中医病名包括心悸、泄泻,证型为心阳不足、脾肾阳虚。病因病机涉及病久体虚、正气不足、脾胃湿邪困阻。望诊见舌暗有瘀斑,苔白腻,形体消瘦。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头晕乏力、盗汗、四肢厥冷、口干纳呆、腹胀腹泻、里急后重。切诊见脉细弱。
心阳不足脾肾阳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