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男性患者,寒热往来,目眩,耳聋,口干,舌燥,渴欲饮冷,小便赤涩,大便微燥,脉浮弦而滑。舌苔白厚,中心微黄。中医诊断为少阳阳明合病,证属少阳证与阳明经证。舌象白厚中心微黄,脉浮弦而滑。复诊时寒热往来等少阳证已除,舌苔退半,口仍干渴,脉尚有滑象。
少阳证阳明经证寒热往来口干
查看详情 →
患者偶发脘痛,发热咽痛,目闭鼻塞、耳聋肢搐、不言语、不饮食。感温邪,风温,顺传胃腑。目闭鼻塞、耳聋肢搐、不言语、不饮食。苔转黄燥。脉弦滑以数。
风温痰饮内陷胃腑实热苔黄燥
查看详情 →
9岁男性患者,全身浮肿5天,加重并少尿2天。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小便黄而少浑浊,腰膝酸痛,大便稀溏。面色皖白,舌质澹,苔白腻,脉濡。浮肿以腰部以下为甚,下肢凹陷性浮肿。水湿内聚,困脾伤肾,肺失宣降,脾阳不展,肾气不固。
水肿水湿困脾脾阳不展肾气不固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男性。右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4月余。中医诊断为痹证,痰湿阻滞。右髋关节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后伸受限。舌象澹红,苔厚腻,脉滑数。病因病机为痰湿阻滞,气滞血瘀,脾虚失运,水津不布,聚湿成痰,痹阻经络。
右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痰湿阻滞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10岁男性,不自主摇头、耸肩、眨眼、喉中吭响2年多。舌质澹红,舌苔薄腻,脉细弦。瘛疭,肝风内动,痰浊上扰。情绪紧张时症状加剧,入睡后症状消失。性情急躁,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肝风内动,痰浊上扰,脉细弦,舌质澹红,舌苔薄腻。
多发性抽动肝风内动痰火上扰性情急躁
查看详情 →
女,56岁,自汗、盗汗3年,口干口苦,乏力,心烦,失眠。汗证,气阴两虚兼血瘀火旺。面色晦暗,舌红少苔,脉细数。心烦、失眠、口干口苦、自汗盗汗、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汗证气阴两虚血瘀火旺心烦易怒
查看详情 →
患者49岁,女性。主诉头面汗出、面红烘热、头晕失眠、恶风、肌肉酸痛、言语喋喋不休、时欲悲伤落泪。病程1年。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阴阳不和。舌红、苔白腻,脉细。患者术后出现气血亏虚、气机不畅,营不内守,致汗液外泄。
气血亏虚冲任不固营卫不和
查看详情 →
男,40岁,主诉动辄便秘,口舌干燥,大便秘结,面赤身热,小便短赤。现病史提示因工作繁忙多食辛辣诱发症状。舌红苔黄燥,脉滑实数。证属燥热内结,津液不足,不能下润。
便秘燥热内结津液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8岁,女性。主诉入睡困难8年。主要症状包括难以入睡、多梦、早醒、心悸胸闷、喜叹息、心烦易怒、精神抑郁、口干微苦喜饮、头晕、善忘、腰膝酸软。舌偏红,苔少微黄,脉细略数。中医诊断不寐,证型为肾虚肝郁、心肾不交。病因病机为肾阴耗伤,水不济火,心火亢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
不寐心肾不交肝郁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男性。主诉恶寒身痛,汗出神疲,病程自1967年12月起。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为伤寒过用汗剂导致的漏汗证。病因病机为卫阳不固。望诊见面色垢晦,舌质胖大而淡,苔薄白。体征见皮肤湿冷。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切诊见脉浮大。
漏汗证阳虚卫阳不固津液外泄
查看详情 →
八月女婴 日晡壮热 口渴 发斑 头痛如破 声重耳聋 吐蛔 迷闷 两寸脉微无力 两关脉弦细 两尺脉左滑右紧 外感伤寒 病因属外感邪气 病机为邪热内陷 气血壅滞 脉象提示正气不足与邪气交争
伤寒日晡壮热口渴发斑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5岁,女性。关节疼痛难忍,病程7~8年。关节变形,屈伸不利,周身关节时痛,冬月寒湿季节加重,夜寐受影响。形寒肢冷,手足恶冷水,喜饮热茶,面色苍白。舌质澹,苔薄白水滑,脉细弦。中医诊断风寒湿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关节变形屈伸不利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主诉发热恶寒,腹痛下利,里急后重,便带红白脓血。病程5日。中医诊断为痢疾。证型为痢疾邪毒内蕴,郁遏耗伤津血,筋脉失其濡养,成痉。体征见腰背反张,四肢强直,神志尚清。舌象苔黄少津。脉象脉弦细而数。
细菌性痢疾津血亏虚筋脉失养舌黄少津
查看详情 →
寒热夜半而作,清晨得汗而解,胸闷纳少,小溲短赤,四五日未更衣。舌质红,苔白腻而黄。脉象弦小而数。证型为伏邪痰热蕴结,少阳少阴为病。
伏邪痰热少阳为病阴分有热胸闷纳少
查看详情 →
10岁女性 持续发热咳嗽 体温39.2℃ 疲乏无力 口干 眼睑浮肿 发热恶寒 体温37.5℃ 咽喉疼痛 头晕 乏力 咳嗽 微咳 面色白 舌苔薄白 脉弦滑数 面色皖白 三焦湿热 气阴两虚 升降失职 表邪闭郁 脉弦滑 脉弦细缓 脉浮紧而数 三焦郁热 表里同病 脉弦紧
发热咳嗽气阴两虚三焦湿热
查看详情 →
患者三十余岁,主要症状为呕吐、心下满闷、热而且渴,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温病,证型为非伤寒。病因因郁怒未伸而得温病,俗名夹恼伤寒。舌苔黄厚,脉象洪滑有力。面色未提及,声音与气味未提及,病史未明确,问诊内容包括呕吐、心下满闷、热渴,切诊脉象洪滑有力。
温病胃气上逆心下满闷燥渴身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3岁,男性。主诉上腹部胀痛近10年,空腹时症状明显。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道炎,食道裂孔疝。胃中泛酸,时恶心,咽喉红肿,舌红苔黄微腻,脉细弦,便溏。中医病名属胃痛,证型为中虚热痞,寒热互结。病因病机为饮食刺激致黏膜损伤,炎症性胃肠功能紊乱。望诊见舌红苔黄微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胃中泛酸、恶心、咽喉红肿、便溏,切诊见脉细弦。
慢性胃炎胃痛加重胃中泛酸恶心
查看详情 →
2岁男童,发热5天,体温最高37.9℃,夜间加重。面色稍黄,舌稍红,苔黄腻,指纹紫滞。发热,辨证为湿重于热。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见不饥、便稀。病程5天,病因为外感湿热之邪,湿饮内停,内外合邪。
发热湿重于热湿热蕴脾舌红苔黄
查看详情 →
患者24岁,女性。主诉禀赋不足,不耐寒邪,反复冻疮,遇冷则痛,遇热则痒。病程多年。主要症状为两手足紫红、黯红斑片,圆形、环状,近中心有水疱、糜烂、结血痂,双手皮温低,形寒。舌质澹红,苔薄白。脉弦紧。证属卫阳不固,风寒湿邪留着肌肤。
寒冷性多形红斑卫阳不固风寒湿邪形寒肤冷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女性。主诉盗汗一年余,夜间11时左右汗出淋漓,醒后汗止,伴寒热往来,两胁满闷,口苦欲吐。舌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诊断为伤寒邪循少阳半表半里,邪正交争,逼津于外之盗汗。
盗汗少阳证寒热往来两胁满闷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