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4岁。主诉间歇性发热半年,伴头痛目眩、胁脘小腹疼痛、食欲欠佳、恶心呕吐。病程半年,每于月经前发作。舌微红,苔白,脉弦略数。中医病名属发热,证型为肝胆郁热。病因病机为经期外感,邪热入血室,肝胆郁热,少阳枢机不利,肝气不舒,肝胆横克脾胃。
间歇性发热肝胆郁热月经前发作胁肋疼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岁半,女性。主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吐清稀泡沫痰。病程2天。中医病名为感冒,证型为风寒兼湿证。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邪客肌表,卫阳被遏。望诊见舌苔薄白。闻诊未见特殊。问诊见鼻塞、流清涕、咳痰清稀、无汗、咽痒。切诊见脉浮紧。
风寒感冒风寒兼湿证卫阳被遏肺失宣降
查看详情 →
患者49岁,男性。主诉鼻塞流清涕3天。现病史见头晕头痛、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恶风寒、口澹无味、纳谷欠佳、寐差。体格检查见神倦,舌澹、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外袭,肺气失宣,鼻窍不利。中医诊断为感冒,证型为风寒束表型。病位在肺。四诊信息包括舌澹、苔薄白、脉浮紧。
感冒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恶寒
查看详情 →
患者素来津液不足,头面胸腹及四肢微汗,周身疼痛,寒热渐退,身疼立瘳。舌苔微腻,大便五日未解,脐下少腹微有硬痛。脉象未提及。中医病名未明确,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为津液不足,外感风寒。面色、声音、气味、腹部按诊等四诊信息部分提及。
津液不足表邪未解舌苔微腻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8岁。主诉咳嗽、气促、痰多、胸闷,病程10余年,冬季及气候变化时复发加剧。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病史。刻诊见咳痰稀白泡沫状,舌质淡暗,苔白腻厚。脉沉。辨证属外感风寒,痰浊阻肺。
咳嗽痰多气促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四十余岁。主诉为肠结,病情危急。中医病名便秘。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面色未提及。舌象未提及。声音未提及。气味未提及。症状描述包括肠结、药物上逆吐出。病史包括尝试多种药物治疗。脉象未提及。
肠结药物上逆
查看详情 →
患者小便已阴疼,病程未明。中医病名属阴疼,证型为阳明燥气,病因病机为大肠燥气熏灼膀胱,阳明余热为病。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小便已阴疼、足腿痠、背嵴痠、阙上略痛,切诊未提及。
大肠燥气膀胱气化阳明燥气胃纳不减
查看详情 →
男性,34岁,腹痛、腹泄3天,恶寒无汗,背凉如吹风,手足逆冷,头沉,腰背痠痛,口干思饮但饮后不适,恶心纳差,舌苔白厚,脉沉细。外寒内饮,阳虚阴盛。面色正常,舌苔白厚,脉沉细。恶寒、背凉、腰痠、手足逆冷、恶心、纳差、口干思饮、舌苔白厚、脉沉细。
感冒外寒内饮阳虚阴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5岁。主诉胸部痞闷1日,昏厥半日。形体瘦弱,面色青灰无华,额头汗出,两眼直视,白睛外露,昏厥不省人事,两手厥冷,下肢僵硬。舌澹红,苔薄白,脉虚弱。中医诊断为厥证(痰浊型)。病因病机为形体瘦弱,元气素虚,路途劳倦伤脾,气机不畅,痰浊蒙蔽,心胸气机阻滞。
昏厥痰浊蒙蔽元气亏虚气机不畅
查看详情 →
女,62岁,头昏头痛两月余,巅顶为甚。苔白腻,舌澹红,脉细弱。证属厥阴虚寒,痰浊内伏,厥阴阳明为病。形寒怕冷,口澹不渴,时吐黏痰白沫,胸闷纳少,夜寐梦多。
头痛痰浊上蒙厥阴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3岁,男性。主诉四肢紧缩不能伸展伴语言謇涩74日。中医病名痿证(筋痿)。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为暑季高热伤肺,肺热伤津,筋骨经脉失养。望诊见表情呆滞,舌苔黄。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语言謇涩、易怒。切诊见脉细数,颈抵抗,肌腱反射活跃,右巴宾斯基征阳性,四肢筋肉拘急,腕下垂爪型手,双足下垂。
痿证筋痿肺热金燥水亏
查看详情 →
3个月女婴,高热无汗,喘促鼻煽,阵咳痰多,夜卧不宁,时有惊惕,小溲短赤,两颊微赤,舌苔白薄,脉浮数,指纹赤紫。证属风寒束表,里热闭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痰热交阻,内郁扰心。
肺炎风寒束表里热闭肺痰热交阻
查看详情 →
患者21岁,男性。高烧后持续泄泻,病程两月余。神志昏迷、狂躁不安,持续35天。中医病名:蓄血如狂证。证型:蓄血。病因病机:热结旁流,火法攻之,增热邪。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涩。神志昏迷,狂躁不安,泄泻不止。小腹按压拒按,大便红黄色。
蓄血如狂证热结旁流瘀血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68岁,女性,主诉口干、腹胀、便秘3年,病程3年。中医诊断消渴、便秘,证属脾虚肠燥。舌澹、苔薄乏津,脉细涩。
糖尿病便秘脾虚肠燥津液不足
查看详情 →
十七八岁,滑泄遗精,两足痿软,背驼腰屈,两手扶杖而行,皮枯肉削。痿证,病因素有滑泄遗精,致髓减骨枯,病机真阴有损,外形皮枯肉削,证属“其病在干”。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
痿证肾阴虚骨枯髓减虚损
查看详情 →
六旬,头疼发热,干呕胸胀,舌黑干倦,脉细如丝。中医病名属太阴,证型为寒伤太阴,病因病机为肥甘在胃,冷结不通,食压太阴。望诊舌黑干倦,语言清响,身轻自能起卧。闻诊无特殊。问诊有头疼发热、干呕、胸胀、饮食不节。切诊脉细如丝。
寒伤太阴饮食不节冷积停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女性。主诉胃脘疼痛、恶心、纳差、肠鸣、大便溏稀量少。病程较长。中医诊断脾胃阳虚,气虚血弱。病因病机为脾胃生化之源匮乏,气血不足,卫阳、胃阳受损。望诊面色苍白少华。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形体消瘦、怕冷、头晕、四肢无力。切诊未提及脉象。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阳虚气虚血弱胃脘痛
查看详情 →
9岁男性患者,主诉两脚冻疮溃烂,不能着鞋袜,棉絮包裹。体征见足背肿烂流血水,足趾紫黑如脱疽,趾甲几欲脱落,触痛剧烈。既往年年患冻疮,今年加重。诊察见皮肤血色不华,面色白,两手脉细而涩,胫冷至膝,手冷至肘。饮食二便正常。中医病名属冻疮,证型属阳虚血弱,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滞。望诊见面色白,舌象未提。闻诊无特殊。问诊见病程长,反复发作。切诊见脉细而涩,四肢厥冷。
冻疮溃烂阳虚血弱血脉涩滞手足厥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80岁,女性。主诉胸闷、咳喘、气短、呼吸困难。病程多天,加重数天。中医病名戴阳证,证型下焦真阳衰微、孤阳上越。病因病机为真阳衰微、孤阳上越。望诊面色皖白,颧颊发红发热,口唇紫暗。舌诊舌质紫黯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诊脉微细,尤以尺脉为甚。
戴阳证肾阳衰微气短咳喘
查看详情 →
60岁女性患者,主诉中风昏迷,病程自1977年冬起。中医诊断为热中,证型未明确。望诊见舌苔黄厚,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切诊未提及脉象。
中风昏迷肝火上炎痰热壅盛阴虚内热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