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

患者年龄31岁,男性。主诉为胸闷、心悸、头晕,病程三年。中医病名心房颤动,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为心肌炎诱发。舌暗红,苔薄,脉促。心率150~20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房颤。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R-R间距绝对不规则,ORS波为室上性。
心房颤动心肌炎胸闷心悸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5岁,女性。左侧胸痛3年,头昏目眩,心悸气短,左侧颈部至心尖区火辣样痛,后脑发麻,手指麻木疼痛,腰部酸胀,大便偏溏,神疲乏力。体胖,舌质澹,苔薄腻,脉弦细而结。中医诊断为风湿痹阻,气滞血瘀心痹。病因病机为风湿侵袭,经络瘀阻,气血不畅。
心痹风湿痹阻气滞血瘀心功能不全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主诉心悸、胸闷、气促、下肢浮肿,病程10余年。中医病名心悸,证型心肾不交、水饮凌心。望诊面色苍白晦暗,舌澹胖偏黯,苔白滑。闻诊声怯。问诊有胸闷痞满、喘促声怯、渴不欲饮、小便短少、形寒肢冷、口唇及肢端青紫、神情倦怠、纳呆恶呕。切诊脉沉细数。
心悸心肾不交水饮凌心心气虚脱
查看详情 →
女,38岁,右胁下疼痛阵发性加重二年余,心悸十年,遇饮食不适、劳累及生气时疼痛加重,痛剧时引及肩背,全身出冷汗,恶心欲吐,纳呆厌油,口苦咽干,面肢浮肿,两颧略紫,脉沉细弦而代,舌澹红苔白,右胁下近胃脘部胀满压痛,大便不利,小便色黄,肝胆气郁挟热之胁痛,痹证日久,邪舍于心,气血耗伤,心失所养之惊悸宿疾。
风湿性心脏病胁痛心悸肝胆气郁
查看详情 →
女性,40岁,心动悸,脉结代,闭经,风湿性心脏病病史8年,心衰Ⅱ度1年。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冲任干涸。舌红偏暗,边有瘀点,白苔,脉沉细结代。
心动悸脉结代闭经卵巢早衰
查看详情 →
女性,40岁,主诉心悸、气短、胸闷、憋气、咳嗽、咯血、下肢水肿,病程8年,近一个月加重。舌质胖暗苔白,脉细弱结代,心律不齐,心尖部双期杂音,心房颤动,T波改变。中医病名属心悸,证型为心气虚、心阴耗损、心阳不足,病因病机为心气虚致肺脾肾俱虚,脾失健运,血瘀肺络。
风湿性心脏病心气虚心阴虚心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2岁。主诉心慌、胸闷伴下肢凹陷性浮肿2年,加重10天。中医诊断心痹。病程2年,素体体虚,易感外邪。症状包括心慌、胸闷、双下肢高度浮肿、腹膨、口唇青紫、面部紫绀、神疲乏力、纳差、小便量少、咽喉疼痛、鼻塞、流清涕。体征见两颧紫红、呼吸促、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尖搏动左下移位、心尖部Ⅲ级收缩期杂音。舌象未明,脉象未提。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入营及血,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心痹气虚血瘀阳虚水饮内停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主诉风湿性心脏病10年,彻夜心跳不眠,需按时注射强心剂。脉象若有若无,手足厥冷,面泛桃红,肢体水肿,大便如羊矢,形瘦骨立,卧床不起。复诊后肿消心宁,肢温脉起,饮食有加,行走乏力。再诊脉微弱,足跗肿,睡则气上冲而心跳,月发一度,左乳下动应衣。诊断为大虚候。
风湿性心脏病心阳虚肾阳虚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劳累后心悸气短4年,加重5个月。二尖瓣面容,口唇发绀,肝大,畏寒肢凉,关节疼痛,纳少食呆,脘腹胀满,尿少汗出。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不齐。中医病名风湿性心脏病,证型心阳不足,心阴亏损,脉络瘀阻。病因病机为心阳不足,心阴亏损,脉络瘀阻。望诊见二尖瓣面容,口唇发绀,舌质暗。闻诊无特殊。问诊见心悸气短、胸闷憋气、肝大、畏寒肢凉、关节疼痛、纳少食呆、尿少汗出。切诊见脉弦细不齐。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阳不足心阴亏损
查看详情 →
患者52岁,女性。反复胸闷、心悸30余年,加剧伴胸痛1个月。胸闷、气促反复发作,稍动即发,夜间阵发性胸痛,端坐呼吸。心衰,证属气血两虚。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心悸,纳差,夜寐不安,双下肢轻度水肿,唇色暗红,舌暗淡,苔白微腻,脉沉细尺弱。月经量多,色淡,经期延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两虚,病位在心脾肾。心气亏虚,脾虚运化无力,纳呆,面色萎黄,脾气虚不能统血,故月经量多。
心衰气血两虚心阳亏虚脾气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1岁,女性。主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闭锁不全,病程多年,1991年感受风寒后病情加重。颜面浮肿,两颧暗红,下肢凹陷性浮肿,心悸怔忡,咳嗽气促,痰稀白,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节酸疼,溺短便溏,口淡不渴。舌略胖,色暗红不活,边尖有瘀斑。脉细而浮,时有歇止,轻取有震颤,重按空豁。诊断为寒邪外束,水饮内停。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风寒外袭
查看详情 →
女,47岁,主诉气短喘气、端坐呼吸、咯吐痰涎泡沫、两颧口唇紫青、小便不利、下肢浮肿、四肢冷凉、形寒怕冷。病程11年余。中医病名:心阳虚衰,水饮停蓄。病因病机:心阳虚衰,水饮停蓄。舌质澹胖略青紫,苔白略腻。脉沉细数弱结代。
心阳虚衰水饮停蓄心功能不全心悸气喘
查看详情 →
78岁男性,主诉心悸、心痛、胸闷、头痛、手抖、指红、大便不调、胃纳差。唇紫舌绛,苔白腻,舌边瘀点,脉弦结。中医诊断为心血瘀滞,寒凝营热互阻,脉行不畅。望诊见唇紫舌绛,舌边瘀点;舌苔白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心悸、心痛、胸闷、头痛、手抖、指红、大便不调、胃纳差;切诊见脉弦结。
心悸心痛胸闷头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心悸头眩,胸满气短,心烦乱欲吐,失眠或偶睡恶梦惊醒,心前区跳动顶指,面色青黄,目下发黑。舌澹,苔白腻,脉沉紧无力而数,血压90/50毫米汞柱。中医诊断为心脾阳虚,水气上冲。病因病机为心脾阳衰,水气上冲,阴来搏阳。
心悸心脾阳虚水气上冲失眠
查看详情 →
16岁女性,胸闷心慌,低热,关节疼痛,头晕,月经量多。心悸。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舌质红、苔白,脉细数。舌红苔黄,脉细数。舌质澹、苔薄白,脉弦。
心悸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33岁女性,突发半身不遂,口角右歪,语言不利,伸舌左瘫,左上下肢痉挛性瘫痪。二颧紫红,舌质暗红,尖边见瘀点,脉沉涩。心音界左扩大,心尖区限局性雷鸣样舒张期杂音,偶及早搏。关节痛病史十年,心悸、气迫三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脑栓塞。中风证型,气滞血瘀,脉络阻塞。
风湿性心脏病中风气滞血瘀二尖瓣狭窄
查看详情 →
53岁女性,主诉右半身不遂,右侧头面部及肢体麻木,手足活动不灵,语言不利,面部浮肿,胸闷气短,心慌,口干不饮,大便溏软。舌体强,苔薄白,脉濡细滑。中医诊断为中风,证型为脾阳不振,痰湿阻滞。病机为脾阳不振,痰湿阻滞。
中风痰湿阻滞脾阳不振心痹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主诉神志恍惚,右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右半身麻木,头晕,口舌歪斜,面色暗红,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滑微数,右上下肢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痛及音义振动觉减退,右侧肢体腱反射活跃,右巴氏征(一)。中医诊断心痹,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心痹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查看详情 →
女,49岁,心悸气短,胸闷隐痛,口苦口干,时时太息,病程1个月。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亏损,血脉瘀阻,郁滞化热。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细促代。心率90次/分,律不齐,心尖部Ⅱ级以上双期杂音,房性早搏三联律,心脏左房、左室及右室扩大。
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亏损血脉瘀阻郁滞化热
查看详情 →
患者56岁,女性。心悸、气短27年,稍动即甚,脘痛胁胀,溲少肢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步履维艰。舌黯澹少苔,脉虚细结代。中医诊断为心肾阳虚,水气不化。主症包括心悸、气短、肢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病程27年。舌象黯澹少苔,脉虚细结代。
心悸气短肢肿腰膝酸软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