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59岁,男性。主诉头晕、心慌、耳鸣似蝉,病程约1个月。中医病名属气血阴阳俱虚。证型为气血阴阳俱虚。病因病机为气血阴阳俱虚。面色光白,舌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迟。体征包括心音低钝,心率51次/分,气短促,动则甚,胸前涔涔汗出。神惫,五心烦热。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气血阴阳俱虚五心烦热面色光白
查看详情 →
12岁男性,胸闷5月余,伴咽部堵闷,常发“吭、吭”声。脉结,舌澹红苔白。中医诊断气虚下陷。主症为胸闷气短,病程较长,心电图示多种心律异常,辨证属气虚下陷,舌象澹红苔白,脉结。
心肌炎气虚下陷胸闷脉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7岁,男性。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慌。病程较长,病情稳定。中医病名胸痹,属冠心病。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胸闷、心慌、眠食均差。切诊提示结代脉。
冠心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心神不安
查看详情 →
患者61岁,女性。心慌间作半年,加重1周。心慌不适,偶有心前区疼痛,面色萎黄,头晕,盗汗,腰酸,大便干,小腹微胀,矢气频作,夜尿频数。舌色暗,苔白腻,脉结代。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血虚痰阻。病因病机为血虚无以养心,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痰阻心脉。
心悸血虚痰阻肝阴虚
查看详情 →
16岁女性,主诉心悸、胸闷1月余。面色萎黄,舌质澹,舌苔薄白,舌边齿痕,脉细弦稍滑、结代。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胸阳不振,心脉失养。病程1月余。
心悸胸阳不振心脉失养气血失调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0岁,女性。主诉心悸胸闷,四肢厥逆,气短乏力,颜面浮肿。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胸痹,证型心阳虚衰,阴邪偏盛,血运无力。望诊面色澹漠,舌质澹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提及胸痹病史及症状。切诊脉象缓和,血压166/90mmHg,心率58次/分,呼吸34次/分。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胸痹心阳虚衰阴邪偏盛血运无力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心慌5年,加重1个月。心悸,心肾阳虚证,病程5年。舌澹白,苔白,脉沉细涩。血压190/80mmHg,心律齐,心率60次/分。症状包括心慌、乏力、头晕、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病史有高血压10年,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电图示房颤、窦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
心悸心肾阳虚高血压
查看详情 →
6岁女性患者,主诉胸闷、叹息、精神不振、懒言少动,病程1个月。中医病名:病毒性心肌炎。证型:心气不足,热毒未清。病因病机:外感邪毒侵袭肺卫,上壅于咽,邪毒流注血分,耗伤心气。面色苍白,舌质偏淡,苔白略厚,咽部充血,扁桃体Ⅰ°肿大,心率100次/分,律整,第一心低钝,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移。
病毒性心肌itis心气不足热毒未清舌质偏淡
查看详情 →
患者43岁,女性,主诉胸闷、咳喘、心悸3年,加重1月。面色苍白,颧部时而泛红,口唇略干,舌瘦嫩而边有瘀点,质澹红,苔薄白。形如站蛙,点头呼吸,喜用枕头垫实胸部,喉中如水鸡声,语音低微而不续。颈动脉与虚里搏动强烈,胃区如覆杯状,腹中微胀,双膝以下浮肿,按之深陷不起。脉细数无力,尤以寸部为着。听诊双肺部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心音低钝,期前收缩,率124次/分。诊断为胸痹,证型为气阴两亏,痰瘀痹阻。
胸痹气阴两亏痰瘀痹阻痰湿中阻
查看详情 →
男,34岁,主诉近2个月反复感冒、咳嗽、咽痛,劳累后胸闷、心慌、胸痛,病程近2个月。中医诊断心慌心短,胸闷乏力,夜寐多梦,口干便结,舌偏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气阴两虚,心脉失养。心电图示Ⅱ°房室传导阻滞,P一R间期0.26秒。
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心脉失养劳累后心慌
查看详情 →
14岁男性,心悸气短、胸闷自汗,劳累加重,面色皖白,头晕目眩,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四肢欠温,易感冒,舌质澹嫩,苔薄白,脉细数无力,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心悸气短胸闷自汗面色皖白头晕目眩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2岁,女性。心悸气短,胸闷痛,劳累或情绪变动时加重,面色苍白,自汗怕风,神倦乏力,五心烦热,易怒,失眠,两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澹红、苔薄白,脉象沉细弱结代。诊断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过早搏动。证型为气阴两虚,心神不宁。望诊见面色苍白,舌质澹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心悸气短、胸闷痛、自汗怕风、神倦乏力、五心烦热、易怒、失眠、下肢浮肿。切诊见脉象沉细弱结代。
心悸气短心神不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查看详情 →
61岁男性患者,左上下肢发麻发凉,胸闷气憋,心跳慢,头晕恶心呕吐,畏寒身踡。舌质暗,苔薄白,脉迟、结代。中医诊断为心悸、胸痹。证属心肾阳虚,兼有表邪。病程中体温38℃,心律不齐,心率48~50次/分,心音低钝,心尖区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左室肥厚劳损。
心肾阳虚气血两亏表邪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2岁。反复胸闷、心慌、头晕5年,气候寒冷时明显。胸闷、心悸、眩晕、头重如裹、肢麻沉重、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口澹、脘腹作胀、食少、便溏、耳鸣、腰酸。舌暗澹胖大,苔白滑。脉沉迟。诊断为脾肾阳虚、痰瘀阻遏证。病机为阳气不足,浊阴凝聚,血行不畅,脉络瘀阻。
心悸脾肾阳虚痰瘀阻遏胸闷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3岁,男性。主诉胸闷、气促、上腹部不适。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为湿热酿痰蒙闭心包。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望诊见巩膜、皮肤、爪甲黄染,苔黄垢腻。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身热不甚、咳嗽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神志昏迷、四肢浮肿微凉、小便色黄短少。切诊见脉滑数。
病毒性心肌炎湿热酿痰心包蒙闭痰热壅盛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男性。主诉心悸胸闷一年余。诊断窦性心律不齐、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证候心悸频发,胸脘胀闷,夜难酣睡,脉弦数时有隙止,苔白腻质较红,气滞瘀阻,络脉失畅。二诊证候脉仍有隙止,苔白腻未化,多汗、心悸,心气不足,心阴亏损之象。舌苔白腻,脉弦数。
房室传导阻滞心律不齐气滞瘀阻心气不足
查看详情 →
85岁女性,近3年心悸不适,卧床3个月。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Ⅱ°房室传导阻滞。体弱多病,曾有坏死性肠炎、胆结石手术史。
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7岁。主诉心悸,心中虚怯,心脏部位有掣引感,右足跟掣痛,头晕,纳少。舌质胖澹有齿痕,苔薄白滑。脉细涩。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心脾气虚,肝气郁结。二诊舌质澹红有齿印,苔薄微干,脉弦细涩,诊断为气阴两虚,气滞食积。三诊舌质暗红齿印,苔薄略干,脉弦细涩,诊断为脉证同前兼有心神不安。
心悸心脾不足肝气郁结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王某,男,52岁。突发胸闷,心前区疼痛。高血压病史5~6年。真心痛,胸痹。气滞血瘀,心脉痹阻。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苔白腻,舌下静脉曲张。脉虚弦而迟。神清,肢体活动可,心率56次/分,心音轻稍弱,心律齐,偶有早搏。BP:160/90mmHg。心电图示急性膈面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胸痹气滞血瘀心脉痹阻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58岁,女性。主诉活动后胸闷、气短加重1个月。主要症状包括胸闷、气短、汗多、乏力、怕冷、易倦、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上腹部痞胀、噫气、大便溏。舌淡红,边多齿印,舌背青筋明显,脉细缓。中医诊断为心衰,辨证为心肾阳气不足,饮邪内生,凌心犯肺。病机为阳虚水泛,心肺脾肾俱病。四诊显示舌淡红、齿印、青筋,脉细缓。
心衰阳虚水泛饮邪内生脾肾气虚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