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女,54岁,自汗半年,汗液清稀,动则益甚,气短心悸,怕风冷,手足冰凉,易感冒。舌质淡红、苔淡白,脉沉细,面白气短,双手冰凉。自汗,阳气亏虚。
自汗阳气亏虚气短怕风冷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女性,月经尚未断绝。主诉头昏脑胀,面部烘热汗出,口燥咽干,口舌糜烂溃疡,胸闷烦热,心神不安,少寐多梦。病程6年,伴外感风寒史。中医诊断表邪内郁,寒热错杂证。病因病机为素有阴虚火旺,复感风寒外邪,表邪郁久不解,内外合邪。望诊见舌红略干,腻苔已退;闻诊未明确描述;问诊见症状复杂,病史较长;切诊脉浮滑。
头昏脑胀面部烘热口燥咽干胸闷烦热
查看详情 →
72岁女性,主诉两眼视物模煳不清,头痛眩晕,失眠多梦,心情烦躁,病程半年余。中医诊断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舌象舌尖红刺,苔根黄厚,脉弦细。血压186/110毫米汞柱。西医诊断双眼底视网膜黄斑变性,高血压症。
高血压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男,37岁,心悸1个月。舌质澹红偏暗,苔黄稍厚,脉细。心脾两虚,瘀血内阻。心悸,心阳不振,阴血亏虚,心无所主。夜间阳入于阴,心阳不足,血滞脉络,心神失养。血虚生风,手抖,四肢倦怠。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偶发)。
心悸心脾两虚瘀血内阻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61岁,男性,间断发热伴恶寒22天,右踝及足跟疼痛。发热37.5°C,伴恶寒,右踝及足跟疼痛。舌质淡暗,苔黄白相间,口中乏味,脉弦数,大便干。辨证为太阳少阳合病,气虚发热。
发热恶寒气虚发热太阳少阳合病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0岁,男性。主诉自汗、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病程未明确提及。中医病名为汗证,证型为阳虚自汗。病因病机为阳虚不固,卫外失职。望诊见面色㿠白虚浮,舌胖澹嫩。闻诊未提及。问诊提示自汗、肢冷。切诊脉细。
汗证阳虚自汗心肾阳虚心肾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2岁,男性。主诉皮肤干燥无汗3个月,伴口苦、咽干、目眩、心烦欲呕。舌象澹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病名为汗闭,证型为气亏血少,少阳邪郁。病因病机为气亏血少无以作汗,少阳邪郁汗液不得外透。
皮肤干燥少阳郁热气血亏虚阴血不足
查看详情 →
女,40岁,头晕、心悸、失眠4月余。头晕欲仆,视力减退,心悸自四肢麻木,倦怠乏力,形瘦面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结化。气血亏损,清窍失养,心神不宁。
气血亏损清窍失养心神不宁心悸
查看详情 →
51岁女性,反复多汗,身冷,易外感10余年,周身肌肉不适,冷气外冒,出汗多,淋漓状,手足心冷,纳差,神疲乏力,睡眠差,大便日2~3行,舌澹红,苔白腻,脉沉。中医诊断汗症,病机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固。舌澹红,苔白腻,脉沉。
汗症营卫不固阴阳失调畏风
查看详情 →
患者51岁,女性,主诉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烦躁心慌、腰酸背痛、五心烦热、面部烘热汗出、畏寒肢冷、月经不调、外阴干痒、大便干结、四肢蚁行感、怯风怕冷。舌质暗红,苔剥光,脉细涩。中医病名为绝经前后诸症,证型为营血不足,瘀血阻滞,卫外不固,后转为精血两亏,瘀热伤阴。病因病机为肾气渐衰,肾精不足,阴阳失调,瘀血内阻。
更年期综合征营血不足瘀血阻滞卫外不固
查看详情 →
74岁男性,主诉长期睡眠不佳,易惊醒,全身疲劳,食后腹胀,嗳气酸臭,受凉则上腹隐痛,右侧背腰部及腿麻木酸痛,大便秘结伴异臭,体重下降。面色光白,形体消瘦,精神疲乏,腹部压痛,脊椎压痛,臀部及腿部压痛,脉弦滑,舌质红,舌尖红刺,苔根黄腻中剥少苔。中医诊断为脾胃不和(肠胃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失眠
查看详情 →
女,62岁,周期性下腹胀痛四年,晚间尤甚,伴口干、腰酸、腹胀,排气后稍有好转。舌质淡,苔腻而干,色黄而有裂纹,脉小滑。中医病名周期性下腹胀痛,证型脾肾两虚兼气滞。舌质淡,苔腻而干,色黄而有裂纹,脉小滑。病史显示四年前颈部包块切除术后,疑诊为恶性肿瘤,后确诊为良性包块,仍有失眠多日,时有惊悸感。
脾肾两虚气滞痰热胆府不宁
查看详情 →
患者55岁,男性。主诉心悸胸闷,心跳加快1个月。病程1个月。中医病名心悸,证型心神不宁。病因病机为骤进大补、酒助药力、烟酒兴奋、心神不宁。舌质红,苔微黄。脉细。
心悸心神不宁心率增快乏力
查看详情 →
男,46岁,主诉稍动则大汗两年余,病程自1977年5月起。头部津津汗出,伴心烦及阵发性心悸,进食、走路、情绪激动时全身汗出如洗,日数次。失眠多梦,心烦心悸,头昏神倦,消瘦,血压偏高,口干不多饮。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辨证为阴虚阳亢自汗。
汗证阴虚阳亢失眠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7岁。全身无汗11个月,伴口干心悸、心烦多梦、身软畏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数。中医诊断为肺气虚、营卫不和闭汗。病因为肺气虚,营卫不和,导致卫气不能宣发,津液郁闭化热伤津,阴津不足,营血虚少。
无汗肺气虚营卫不和阴津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2岁。主诉秋冬季节头晕如旋,甚则昏厥,病程四年。头晕目眩,晨起为甚,入夜始缓,心惊烦乱,失眠多梦,夜间盗汗。爪甲不华,舌嫩红有裂纹,脉细数无力,两尺沉取稍弦。证型为阴血不足,肝失所藏,心神失养。中医病名为眩晕。病因病机为阴血不足,肝失所藏,心神失养,肝阳上冒。
血虚头晕肝阳上亢心神失养肝失所藏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男性,主诉多汗16年,伴头昏、心悸、失眠。中医病名自汗,证型阳虚,病因病机为汗泄日久,阴液亦伤。望诊舌苔薄,闻诊未提及,问诊有头昏、心悸、失眠、易感冒,切诊脉细。
自汗阳虚阴液耗伤心悸
查看详情 →
患者17岁,女性。主诉频发昏厥5年,伴月经不调。头晕,频发昏仆,昏倒时不知人事,无抽搐,情绪不稳定,鼻衄,纳少,大便干,月经周期紊乱,经量不定,经行腹痛。舌质澹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昏厥(气血逆乱,痰浊闭窍),月经不调(血虚肝郁)。
昏厥气血逆乱月经不调血虚肝郁
查看详情 →
患者46岁,女性,主诉恶寒,背冷,脘胀纳差,气短倚息,胸痛心悸,腰痛,尿频便溏,小腹冷,闭经4年。面色紫黯,舌有瘀点,脉沉细涩。中医病名属恶寒证,证型为寒湿稽留筋骨,脾肾两虚,瘀血内生。望诊见发枯无泽,肤燥多屑,面色紫黯,舌有瘀点。闻诊未提及。问诊见恶寒、背冷、脘胀、纳差、气短、胸痛、心悸、腰痛、尿频、便溏、小腹冷、闭经。切诊脉沉细涩。
恶寒证寒湿稽留脾肾两虚瘀血内生
查看详情 →
30岁女性,主诉晕厥3年余,加重9月。眩晕、头脑空痛、神志恍惚、胸闷、心烦易怒、多梦易醒、畏寒怯冷、腰痠肿痛、不思食、大便溏泻、夜尿频、月经量少血澹白、小腹清冷绞痛、口唇青紫、气短心慌、头目眩晕、昏仆倒地、项强腰痛、手足厥冷。面色暗黄,舌质澹,苔薄白,脉沉细缓,两尺尤弱。中医病名气厥,证型为精血亏虚,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清气下陷,浊气上逆。
气厥血气亏虚精血亏虚肝失滋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