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女性,黎明前脐腹阵痛,肠鸣,解黄色烂渣样稀便,日间精神疲倦,腰酸乏力,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纳差,时发咳喘。舌质澹,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功能性腹泻,证型为脾肾阳虚,失其固摄。病因病机为肾阳亏虚,命门之火不能温润脾土,内寒由生。病程3年,反复腹泻,受寒或疲劳后加重。
功能性腹泻脾肾阳虚五更泄肾阳亏虚
查看详情 →
女,21岁,少腹包块,迅速增大至脐平,倦怠乏力,心慌气喘,饮食减少,腹胀胸闷,大便干结,下腹大如妊娠6月,腹肌紧张,脉弦数,舌红糙少苔。症瘕,产后恶露未下,瘀血内蓄,郁久化热,聚而成积。面色枯槁,体质消瘦,舌红糙少苔,脉弦数。
卵巢囊肿瘀血内蓄症瘕积聚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女,48岁。痰稀白如沫,畏寒易汗,短气喘息,活动后尤著,胸满闷窒。病程6年,秋冬易发病。舌淡微黄、苔薄腻,脉沉细。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痰湿壅肺,肺气虚弱,痰阻气机。
短气喘息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痰稀白
查看详情 →
患者72岁,女性。主诉头胀痛、发热、怕风、咳嗽咯黄痰、咽痛、眼胀、口干微渴、夜眠欠安。病程较短。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型为风热犯肺。病因病机为风热袭表犯肺,热郁腠理。望诊见面红,舌边尖红,舌苔薄黄。闻诊未见特殊。问诊见症状描述明确。切诊脉象浮数。
风热犯肺发热咽痛头胀痛
查看详情 →
患者3岁,素有狐疝,病程较长。主要症状为全身水肿,咳嗽气喘,身热,小便不通,右侧腹股沟肿胀,呻吟。舌苔白厚,脉浮紧。中医病名属狐疝,证型未明确,病因病机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水道不通,水湿上壅,导致水肿咳嗽。望诊见舌苔白厚,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咳嗽气喘、小便不通、全身水肿,切诊脉浮紧。
腹股沟疝风水肿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查看详情 →
52岁男性,突觉胸中气不上达,昏厥,自汗,遗尿,右半身偏瘫,脉弱不上寸,尺部虚。中风中脏腑脱证。劳倦内伤,肾元久衰,元气虚损。面色苍白,舌淡,脉弱。自汗,遗尿,语声低微,右半身偏瘫。脉弱不上寸,尺部虚。
中风中脏腑脱证气虚不固元气虚损肾元亏虚
查看详情 →
女,6岁,宿有哮喘病史三年余,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如拽锯,胸闷嗳气,不思饮食。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证属痰气交阻,肺失宣降。
哮喘痰气交阻肺失宣降痰随气升
查看详情 →
55岁女性,反复咳嗽15年,秋冬多发,遇寒而发,讲话时咳甚。频繁干咳无痰,伴胸闷气喘,喉不痒,胸骨后下方痒。舌脉:脉细右弦,苔薄。中医诊断为顽固性咳嗽,证属寒饮蕴肺,肺失宣降,气机上逆。
顽固性咳嗽寒饮蕴肺肺失宣降气机上逆
查看详情 →
9岁男性,咳嗽、气促3天,病程7年。喉中痰声鸣叫,咯痰色白质黏,呼吸张口抬肩,头部汗出,口渴欲饮,大便干结。舌苔薄黄稍腻,脉滑数,两肺满布哮鸣音。外受寒邪、内有伏饮,饮邪化热,壅于气道,痰气相搏。
咳嗽哮喘寒邪伏饮痰气相搏痰热壅肺
查看详情 →
患者热经半月,无汗,咳喘,鼻扇,口渴,痰多,面浮足肿。脉濡数,苔白。风邪挟饮上袭,有肺胀之险。病因与新米饮食有关,兼有积滞。
肺胀风邪挟饮痰多面浮足肿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61岁,男性。主诉咳嗽、气喘、胸闷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半月。主要症状包括胸中满闷、喘促气急、呼吸不畅、动则尤甚、咳嗽咯青色粘痰、胸胁牵引作痛、咽干口苦、头晕面浮、大便干、小便黄。诊断为肺肾阴虚,挟有燥痰,肺气不利,宣肃失常。望诊见舌质鲜红无苔,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症状描述及病史,切诊见脉细数而重按无力。
肺肾阴虚燥痰阻肺肺气不利宣肃失常
查看详情 →
患者咳嗽气喘,痰如蟹沫,腰酸无力,神疲少气。肾阳素亏,寒邪直中少阴。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迟。肺肾两脏功能相依,肺失肃降,痰饮内生,阳气虚寒,水液不化。
咳喘痰如蟹沫腰酸无力肾阳虚
查看详情 →
三岁男童,寒热咳呛,多嚏便溏,头面见点,身则隐约,病程短,曾患风痧。脉沉匿,昏睡气喘。风温伏热,痧不外达,内窜可虞。余火热毒内恋,防成痧劳。面色晦暗,舌象未详,声音低微,气味无殊,病史明确,脉象沉匿。
风痧风温伏热余火热毒内恋
查看详情 →
患者81岁,女性,主诉咳嗽气喘,大便不通,病程自1986年12月起,持续约2年余。咳嗽气喘,骨瘦如柴,精神萎靡,语声无力,神志欠清,呻吟,发热,脘腹胀满,腹痛,欲便不得。舌质红绛,苔燥黄无津,脉细弦而数。辨证为阳明实证,津液亏耗,正虚邪实。
肺热肠燥气阴两虚便秘阳明腑实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主诉心悸、气喘、咳血,病程10年。风心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心房纤颤,心衰Ⅲ度,肺淤血。证型为心之阴阳皆虚,阳虚偏重。病因久病成损,脾胃中气大伤,子盗母气。面色青紫,唇、指、舌青紫,四肢厥冷,自汗淋漓,腰困如折,脉促。胸闷刺痛,血压70/50毫米汞柱,心率170~210次/分。
气喘风心病心阳虚心阴虚
查看详情 →
5个月男婴,持续高热,咳嗽,气喘,鼻煽,面色灰滞,啼哭无泪,烦躁不安,腹微胀满,大便溏泄不臭,尿清长。舌质淡白,脉促无力,指纹紫暗冲出命关。风温之邪闭郁于肺,肺气不宣,体质稚年气阳不足,脾肾两败。
气喘高热咳嗽鼻煽
查看详情 →
患者身热六七日,身体强硬,六脉沉伏,目定口呆,气喘不能吸入。中医病名属痉,证型为中焦寒湿,病因病机为寒湿壅遏,阳气郁闭,脾不运化,导致筋脉失温而拘急。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身热、气喘、目定口呆,切诊见六脉沉伏。
中焦寒湿阳遏致痉脾不运气机郁闭
查看详情 →
女,45岁,咳喘十余年,近月加重,咳嗽、黄痰,动则气喘,心悸,低热,气短神疲,形体削瘦,腹胀纳差,下肢浮肿,大便微溏,咳重则溺失禁。舌质暗红,脉细数。中医病名咳喘,证型心血不足,痰湿内停。舌象暗红,脉象细数。
咳喘心悸黄痰气短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男性。主诉心前区憋闷、疼痛,伴胸胁刺痛、恶心、咳嗽、咳痰带血。病程较长,自1993年起反复发作。胸痹,痰瘀交阻证。面色暗红,舌苔厚腻,脉沉细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前区阵发性憋闷疼痛,精神差,纳差,睡眠差,呕恶痰涎。
胸痹痰瘀交阻心阳痹阻气阴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8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气短而喘,动则加重,不得平卧,全身水肿,足膝尤甚,按之凹陷,咳嗽,咳吐白痰。舌质紫黯,脉结代。中医诊断为喘证,辨证为心肺气阳俱衰,水邪泛溢。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房颤,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增大功能减弱。尿量500~700ml/d。
心衰喘证心肺气阳俱衰水邪泛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