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性,反复咳嗽气喘2年余,加重3天。气促咳喘,喉中痰鸣,鼻塞,咳痰色白,舌澹苔白,脉滑数。中医诊断为儿童哮喘。病位在肺脾肝肾,病因病机为痰饮内伏,外感诱发,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舌澹苔白,脉滑数。复诊时舌澹苔白,脉沉。三诊时舌黯苔白腻,脉沉弱。PEFR分别为260L/min、300L/min、310L/min、325L/min。
儿童哮喘痰饮内伏肺失宣降脾虚
查看详情 →
女,48岁,间断性心慌21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3年。心悸,气虚血瘀、阴阳两虚。心力衰竭,心房纤颤,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影增大,左侧胸膜增厚,肝脾肿大,左肺多发纤维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细涩。
心悸心阳虚衰瘀血内停水饮内停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男性。主诉头晕、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病程5年。神情呆滞,面容呆钝,记忆力锐减,思维迟钝,言语謇涩,行动迟缓,步履不稳,二便失禁。舌澹黯,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中风后遗症、痴呆,证型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窍。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脑窍,神明失用。
痰浊阻窍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痴呆
查看详情 →
患者56岁,男性,劳力性胸痛3年,加重1周,牵涉右肩,大便黏腻不爽。舌偏红,稍白腻,脉滑数尺旺,寸觉稍差。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痰热痹阻胸阳。病因病机为痰热痹阻心阳,痰湿内蕴化热,影响心脉运行。
胸痹痰热痹阻胸阳不展瘀血内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2岁,女性,主诉发作性抽搐2个月。病程2个月,现症见记忆力下降,休息不充分或精神刺激后频繁抽搐伴意识不清,纳可眠差。舌苔薄白,质暗红,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痫证,辨证为脾肾气虚证,病因病机为脾肾气虚,痰浊内生,痰热迷蒙心窍,神志扰乱。
痰浊内阻痫证脾肾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6岁,男性。反复咳喘3年,再发1个月。咳嗽咳白痰量多,夜间喘憋不得平卧,喉中痰鸣,唇暗,胸胁闷胀,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燥。舌红暗,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痰浊阻肺,外感风寒,肝肺郁热。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胸X线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厚。
痰浊阻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肝肺郁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女,4岁,主诉惊痫抽搐,日发一二十次不等,病程自3月起。面色青少华,神志尚清,夜烦不宁,喉中痰鸣,胸痛气闷,纳可便调,行走如常。舌苔薄腻,脉滑数。诊断痰浊阻窍。病情变化中见痰声已化,夜间安宁,日发数次,舌苔化薄润,脉细和。后因雷惊复作,抽搐频发,舌质红,脉弦涩。诊断病起于突受雷惊,震动心肝。脉弦涩,弦为肝亢,涩为血滞。
痰浊阻窍痫证雷惊动肝血滞筋失濡养
查看详情 →
慢阻肺 痰湿水饮 内生败浊 痰浊内阻 舌胀大色暗 舌苔厚 舌苔湿腻 舌瘦小 气阴双竭 裂纹舌 剥脱舌 肺虚气阴并亏 舌中苔腻厚 脾胃湿积中阻 舌根厚腻白苔 湿浊蕴聚 舌侧瘀斑 肝郁气滞 饮食入胃 津液生成 输布排泄 饮水量 控制摄水 口渴与否 脾胃寒湿 肺心病 气化不利 津液难布 二便排泄 败浊 痰饮生化 痰湿水饮蓄积 脏腑功能偏盛偏衰 气化功能失调
痰浊内阻慢阻肺痰湿水饮脾郁湿久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主诉发作性头痛2年余,痛势日甚且频频发作,伴头晕昏重、胸脘满闷、时有恶心。苔白腻,脉滑。证属痰浊内蕴,上扰清窍。
痰浊内蕴头痛头晕昏重胸脘满闷
查看详情 →
64岁,卒中,僵厥如尸,口噤目瞑,面油光,唇晦暗,息鼾痰鸣,四肢凉,后脑热,体温37.6℃,血压210/122毫米汞柱。舌胖暗红,苔黄白厚腻,脉沉滑。诊断为阴闭,病机为痰浊属阴,热象不显。
痰浊卒中阴闭血压高
查看详情 →
患者左半不遂,左足指挛曲不能屈伸,左半身厥冷,头胀痛,肢体酸软,左足更弱,坐则偏倚,筋挛颤动。脉弦大不敛,左部更甚,苔白。风阳入络,中挟痰浊,素体血虚。舌象未提,面色未提,声音气味未提,病史未提,病程未提。中医病名属中风,证型为风阳入络,痰浊内阻。
血痢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肾亏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6岁,女性。主诉头晕,病程5年。中医诊断眩晕。证型为肝阳上亢,病机为肾阴素亏,气郁化火,肝阴暗耗,肝阳上亢,病久水湿、瘀血内阻。舌黯红,苔薄黄,脉细弦。
痰浊内生高血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女性,反复牙龈出血半年,加重伴发热2周。主诉牙龈出血、发热、乏力肢软、头晕、面色苍白、舌紫苔黄、脉滑数重按无力。中医诊断为温病,病机为肾精亏虚,气营两燔。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后天早育,性情急躁,嗜食辛辣伤阴耗液,导致阴亏于内,温热毒邪入侵,热深毒深,气营两燔。体征包括牙龈渗血、皮肤出血点、左胁下包块疼痛、口干不欲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肾精亏虚气营两燔
查看详情 →
患者82岁,男性。午后发热,体温37.8℃,最高达38.1℃,持续数小时,夜间加重。两胁肋部疼痛伴烧灼感,手足心热,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喘憋,咳嗽咯痰黏稠难出,口干咽燥,纳差,夜寐欠安,小便赤涩热痛,大便秘结。舌质淡,苔厚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内伤发热,证属肝肾阴虚,兼夹痰浊。病机为肝肾亏虚,痰浊困脾,水液代谢障碍,影响水谷精微运行。
痰浊困脾内伤发热肝肾阴虚舌白腻
查看详情 →
患者68岁,男性。主诉突然仆倒,神志昏迷不清,偏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喉有痰声,3日未更衣。舌暗有紫气,苔黄浊腻,脉沉滑有力、不数。面色皖白,额上有汗,四肢不温,呃逆。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病因湿热内蕴,腑气实而邪热痰浊上通于心,横窜肝经,神明被蒙。
痰浊蒙蔽中风阳虚腑气实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0岁,女性。主要症状为腰背僵硬、疼痛,双髋关节疼痛,翻身、行走困难。病程3年余。中医病名强直性脊柱炎。证型气阴两虚、寒湿阻络。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弦。检查结果“4”字试验阳性,HLAB27阳性,血沉54mm/h,X光示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变窄,有虫蚀样破坏。
强直性脊柱炎气阴两虚寒湿阻络瘀血阻络
查看详情 →
女,48岁。头晕反复发作40余年。病史有脑外伤昏迷7天,遗留头晕病史,头晕发作时不能乘坐交通工具,不能随意抬头低头,不敢坐无靠背椅子。舌体胖大质暗,舌下静脉迂曲紫暗,脉沉缓。证型为眩晕,外伤日久,瘀血顽痰阻闭清窍。头晕沉,哈欠频作,少量黑色粘痰,无视物旋转,睡眠可缓解。舌澹红,苔厚,脉沉细。余热未清,营卫失和,脾肾两虚。化久瘀,祛痰涎,升清阳,明目健脑。化痰止晕,升清降浊,和中止呕。化久瘀,祛痰涎,和中降逆。证型为化久瘀,平肝解郁,清虚热。
眩晕外伤瘀血顽痰阻窍脾肾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有头部外伤史,1972年跌伤后昏厥,病程较长。主诉为头眩胀痛、头晕、神疲腰酸、记忆减退、夜寐欠安、握物不自主。脉细弦数,舌苔薄腻。中医病名属眩晕,证型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病因病机为外伤后肝阳上扰,痰浊内生。望诊见舌苔薄腻,闻诊未提,问诊见头晕胀痛、神疲乏力、记忆减退,切诊脉细弦数。
痰浊中阻头部内伤肝阳上扰心脾两亏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主诉胸痛咳嗽、声嘶失音、自汗、便秘、小便赤浊。两颧潮红,舌边尖瘀紫,脉沉细弦紧。病程较长,有慢性咽炎史,术后感染,气逆痰涌,瘀毒内聚,伏毒致阵热,肺虚表不固,痰浊内生,气热上冲,大便闭阻,膀胱气化过旺。
声嘶失音伤口感染气逆痰涌大便闭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妊娠一个半月,停经30天,泛恶呕吐,不能进饮食,呕吐黄水,头晕,大便干燥。舌苔薄腻,根微黄垢,脉软滑微数。辨证为肝胃气逆,痰浊不降。二诊见舌苔澹黄腻,根微垢,脉左细弦数,右滑数,辨证为痰湿中阻,胃浊不能下降。
妊娠惡阻肝胃氣逆痰濕中阻胃氣上逆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