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8岁。主诉上腹部胀痛不适多年,加重1个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HP(一),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胸脘部闷胀不适,嗳气,大便干稀不调,下之不畅,胃中漉漉有声,饮水不多。舌质红、有裂纹。证属肝胃不和证。肝木失于疏泄,肝气犯胃,木失疏泄克土,肝郁气滞,久而化热,伤胃阴。
胃脘痛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胃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8岁,男性。主诉胃脘部疼痛2年多,加重2月。中医病名胃脘痛,证型肝胃不和证,后转为脾胃不足证。舌质红,苔白腻,后转为苔黄腻,脉沉细,后转为脉弦。症状包括胃脘隐痛,进食后加重,嗳气频,纳食好,二便调,左少腹隐痛,腹胀、腹鸣,夜眠好,乏力。
胃溃疡肝胃不和脾胃不足苔白腻
查看详情 →
26岁女性,妊娠45日,呕吐酸水,胸满,嗳气叹息,头胀而晕,口干。澹红舌,苔微黄,弦滑脉。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肝气郁结,肝气上逆犯胃,胆火上升,呕吐酸水,口苦。肝气不舒,嗳气叹息,头胀而晕。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病程未明确记载。
肝胃不和证妊娠恶阻肝气郁结胆火上炎
查看详情 →
患者42岁,男性。主诉腹胀、低热不退。病程1月。中医病名匪胀,证型瘀热互结、肝胃不和。面色晦黯,舌质黯红、有瘀斑,脉弦细涩。腹部膨隆,胃脘隐痛,低热午后为甚,纳食减少,泛酸、烧心、嗳气,小便不利,形体消瘦,下肢轻度浮肿,腹水征(+)。B超示肝硬化伴少量腹水,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
肝硬化伴腹水瘀热互结肝胃不和门静脉血栓
查看详情 →
男,52岁。胃脘痛,纳呆1年余。胃痛(疣状胃炎),肝胃不和证。舌质暗红,少苔;脉左弦,右沉弦小滑。双下肢沉重,腰部僵硬,疲乏,易疲劳,睡眠多梦,心烦,两目干涩,大便3~4日1行,面色萎黄,肢倦乏神。
肝胃不和证疣状胃炎肝郁脾虚胃失通降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0岁,男性。主诉胃脘胀痛3年。病程较长。中医病名胃脘痛,证型肝胃不和证。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望诊舌质暗澹,少苔。闻诊未提及。问诊胃脘部胀痛,夜间明显,怕凉,嗳气,矢气后胀痛好转,偶泛酸,晨口苦,食欲差。切诊脉沉弦细略数。
胃脘痛肝胃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51岁,胃痛反复发作5~6年,加重一月。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痛遇冷或饥饿时加重,进食可缓解,伴烧心反酸、恶心纳呆,大便稀。舌暗苔白干,脉细弦。中医诊断为胃痛(肝胃不和证)。辨证为肝气犯胃,胃气阻滞,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土虚弱,中阳不足。
胃痛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气阻滞
查看详情 →
男,65岁,间断肝区不适半年余,伴纳差、胃脘痞闷、神疲乏力、大便溏。舌红,苔稍黄,脉弦。肝区叩痛阳性,HBVDNA<5×102IU/ml,ALT 89U/L,AST 76U/L,肝回声稍粗。诊断为肝着,证属肝胃不和证。复诊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再次复诊肝区不适明显好转,纳少,舌红,苔稍黄,脉弦,肝功能改善。
肝胃不和证肝区不适脾胃虚弱湿热蕴结
查看详情 →
患者69岁,女性。反复中上腹胀痛1个月,偶有胁痛。舌红苔黄腻,脉滑。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型脾虚湿热血瘀。胃镜示隆起糜烂性胃炎,病理提示浅层胃窦型黏膜慢性非萎缩性炎。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壅结气血,气滞血瘀。
胃脘痛脾虚湿热胃络瘀血
查看详情 →
女,41岁,胃脘部胀满疼痛16年。胃脘部不适,时有隐痛,胀满嗳气,食后加重,大便时干时稀,食少,口干心烦。舌澹红,苔腻缺津,脉弦细。胃脘痛(胆胃不和)。病程缠绵不愈,产后发病,外感内伤,肝气郁结,胆胃不和,脾失健运,气机阻滞。
胃脘痛胆胃不和肝气郁结脾虚湿困
查看详情 →
女性,36岁,胃痛2年,夜间加重,纳差,胃胀,口干。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增生,Hp(+)。唇红干燥,舌暗有裂纹,红苔薄少燥,脉细涩。胃脘痛,证属胃阴亏虚兼瘀。
胃阴亏虚气滞血瘀胃脘痛
查看详情 →
女,36岁,胃脘部胀满疼痛3年余。胃脘部胀满疼痛(隐痛)、纳差、恶心、乏力、心烦、胃中有振水音、吐清水。舌质暗澹,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胆胃不和)。病机为肝胃不和,土湿不运,升降滞塞。
胃脘痛胆胃不和肝气郁结脾胃湿阻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8岁。主诉嗳气频繁3个月,再发加重4天。症状包括嗳气、腹胀、胸闷、胁肋隐痛,情绪波动时加重。舌质青,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证,病机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肝胃不和肝气郁结胃动力不足情志不遂
查看详情 →
患者74岁,女性,胃脘闷胀疼痛2年,加重1个月。胃脘痞满,右胁肋闷胀,腹内气窜,嗳气泛酸,口干苦,纳少。舌紫黯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痞满肝胃不和证。患者40岁,女性,胃胀痛痞满伴嗳气2年。口干不苦,纳可,大便干,脉弦细,舌澹红苔薄白。中医诊断胃痞肝脾不和证。
肝胃不和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痞肝脾不和证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54岁。主诉脘胁疼痛1年半,近发5月余。脘胁痞胀、隐痛不适反复,嘈杂反酸,纳呆食少,咽中不适。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质澹红,舌苔薄白腻,脉细弦。诊断为胆胃不和,病机为胆腑湿热,气机郁结,胃气上逆。中医病名包括胃痛、胁痛。病因病机涉及饮食不节,戕伤中土,胆囊结石,胆腑湿热,气机郁结,胆胃不和。
胆胃同病肝胆湿热胆胃不和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8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近20年,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伴肝门淋巴结转移。少阳枢机不利,兼肝胃不和证。面黧黑,神倦懒言。脉象未提及。舌象未提及。上腹及两胁胀痛,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小便黄,便秘。肝功能异常。
肝癌少阳枢机不利肝胃不和脾肾不足
查看详情 →
女,39岁,胃脘胀痛5年余,情志不畅时加重,小腹胀痛按之觉舒,口干不苦,喜热饮,口臭,入睡困难,寐浅梦多,性情急躁。舌尖红,苔薄白,脉滑细。中医病名胃脘痛,证型肝胃不和,病因病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舌象舌尖红,苔薄白,脉象滑细。
胃脘痛肝胃不和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吴某,30岁,上腹疼痛,间断性黑便8年。胃痛,血证属肝胃不和证。面色萎黄,舌澹红苔薄腻,脉沉弦。胃镜示糜烂出血性胃炎,大便潜血(+)。肝胆郁滞,化瘀阻络,横逆乘伐脾胃,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
胃痛肝胃不和脾不统血血证
查看详情 →
男,40岁,反复胃脘疼痛1年,发作加重1周。胃脘灼痛拒按,时连及两胁,胃脘饱胀,恶心反酸,嘈杂纳呆,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胃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证。
胃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肝气郁结
查看详情 →
患者33岁,主要症状为胃脘胀痛、嗳气泛酸、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病程近一周。中医病名为胃痛,证型为气郁化火,横逆犯胃。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显示精神抑郁、纳食消减、胃脘胀痛、嗳气泛酸、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切诊未提及。
肝胃不和气郁化火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