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37岁,女性。主诉为胸闷、胸痛、喜叹息、痛经。病程半年。中医病名为胸痹,证型为肝郁脾虚。舌暗,苔薄,脉弦细。面色无明显描述,舌象为暗,脉象为弦细。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喜叹息、痛经,纳可,大便欠畅。病机为肝郁脾虚,影响心主血脉功能。
胸痹肝郁脾虚胸闷胸痛
查看详情 →
患者70岁,男性,主诉胸闷5天,病史有哮喘数载。主要症状为胸闷,遇冷加重,咳嗽频作,平素畏寒肢冷,喜热饮,寐差。舌苔薄质暗,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为胸阳不振、气痹失展。
胸痹胸阳不振气痹失展畏寒肢冷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8岁。主诉心前重压闷痛,下肢浮肿。病史高血压3年,形体肥胖,面浮色苍,平卧气促。血压170/110毫米汞柱。舌胖边有齿印及瘀斑,苔腻。脉沉细而不均。中医诊断胸痹,证型为痰浊瘀聚,心阳不振,脉络不利,血瘀气滞,湿郁痹阻。眼底动脉硬化I~Ⅲ级。心电图示不完全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胸痹痰浊瘀聚心阳不振血瘀气滞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60岁。主诉心悸心慌,伴胸闷间发6年。主要症状包括心悸心慌、胸部憋闷、气短、头晕头胀、睡眠不好、疲倦、手脚冷、口澹不干。舌质黯红苔薄黄,脉迟缓(45次/分)。中医诊断为心悸、胸痹,证型为心肾阳虚,寒凝心脉。病因病机为阳气亏虚,心阳不振,寒凝心脉,气血失养。
胸痹心悸心肾阳虚寒凝心脉
查看详情 →
女,41岁,头昏晕病史三年,偶有发作,多在清晨。心累、气短、心前区疼痛、畏寒、神疲,月经量少,色黑。舌质淡,有齿印,苔薄腻。脉沉细。眩晕兼胸痹。证属阴血亏虚,血虚及气,阴损及阳。
胸痹眩晕阴血亏虚气虚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主诉鼻嗅觉差,气短,胸闷,憋气,紧张,睡眠不实。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沉弦。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属本虚标实,病机为心气不足,气滞痰阻。望诊见舌质红,舌苔薄黄腻;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提示气短、胸闷、紧张、睡眠障碍;切诊脉沉弦。
胸痹心气不足心阴失养心志不安
查看详情 →
男,67岁,胸闷、心慌、胸痛20余年,突发心绞痛,疼痛向左肩放射。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失眠盗汗,入夜加重。脉细而弦,舌质红苔薄白。证属胸痹,辨证为肾阴虚损,心阴心血更伤。
胸痹肾阴虚心阴虚心血虚
查看详情 →
患者62岁,男性,主诉胸闷喘憋间作2月,活动及平卧后加重。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肾阳虚,湿浊瘀血内蕴。面色晦暗,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胸闷喘憋,身寒肢冷,四末怕凉,双下肢水肿,大便溏,2~3次/d。心电图ST段无弓背抬高,T波广泛低平。血肌酐650~850μmol/L,尿素氮15.0~24.5mmol/L,血红蛋白90~115g/L。
胸痹心肾阳虚湿浊瘀血身寒肢冷
查看详情 →
女性,59岁,间断心前区疼痛1年余,加重半月,心前区闷痛,放射至左肩背,行走诱发,气短、乏力、胸闷、纳呆、夜寐欠安、大便不爽,冠心病史3年余,胸痹,胸阳痹阻,痰浊壅结,心电图示T波低平倒置,ST-T段异常,体型偏胖,血压140/80mmHg,心率66次/min,律齐。
胸痹胸阳痹阻痰浊壅结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男性,主诉阵发性压榨性心前区疼痛、胸闷2个月余。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肩,阵发性发作,活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加重,夜间明显。胁肋部胀痛,咳嗽,痰黄稠,气短,乏力,口干,纳呆,夜寐不安。舌淡暗红有瘀斑,苔黄腻,脉细。诊断为胸痹,证属肝郁痰瘀证。
胸痹肝郁痰瘀证气滞血瘀
查看详情 →
女,49岁,长期失眠,血压高达170~180/105毫米汞柱,心前区持续隐痛,晨起稍轻,发作与劳累、生气及气候变化有关,常有口苦、咽干、心慌、失眠多梦。胸闷,心前区闷痛不适,有时头晕。舌暗边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心率70次/分,偶有室性早搏。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舌质暗紫两侧有瘀斑苔白,脉沉细。舌紫暗减轻,苔白,脉沉细。
胸痹高血压病冠心病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70岁女性 晕眩头痛 胸闷 心悸气短 夜寐不谧 舌淡红苔薄黄 脉弦细 高血压病 风眩 胸痹 肝心失调 肝阳上亢 心络瘀阻
胸痹风眩肝阳上亢心络瘀阻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31岁。主诉反复胸闷气憋,活动后加重,无心前区疼痛,睡眠欠安。病程自今年春季起。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为心气不足,心阳失宣。体征见神疲畏寒,手足不温,面色不华,舌澹、苔薄白,脉细缓。
胸痹心气不足心阳失宣舌澹
查看详情 →
男,47岁,右侧胸胁疼痛、胸闷、气短、咳嗽、痰粘、纳呆,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弦,痰饮留滞胸胁,属悬饮、胁痛。
胸痹液气胸悬饮胁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78岁,主诉胸骨后阵发性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现病史见胸痛、胸闷心悸、夜甚、气短、眩晕恶心、大便艰涩、烦躁不安、幻觉及反应迟钝。体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为痰瘀交阻,清阳不升。心电图示Ⅱ、Ⅲ、avFST段下移,T波低平、倒置。
胸痹痰瘀交阻清阳不升心神不宁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主诉胸骨后疼痛伴有咽部不适3个月。病程较长。中医病名反流性食管炎。证型湿热内蕴,胃失和降。舌质澹红,苔薄黄,脉弦。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咽部不适、咳嗽、大便干。舌象澹红,苔薄黄,脉弦。
胸痹胃食管反流湿热内蕴胃失和降
查看详情 →
郑某,48岁,反复胸闷伴心悸1年余。胸痹,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左室顺应性减退,动脉弹性减退,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高脂血症。
胸痹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心悸
查看详情 →
女,66岁,心中悸动,胸部憋闷,头晕头重,病程两月余。胸痹,湿浊内蕴证。面色萎黄,舌淡苔微腻,脉细滑。胸中气机痹阻,痰湿停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
胸痹湿浊内蕴心悸头晕
查看详情 →
59岁男性,主诉头晕眼花伴高血压8年,心悸、气短、胸闷、肢麻、乏力,近两周加重。体形肥胖高大,舌嫩红稍暗,苔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胸痹、眩晕。病因病机为心气不足,痰瘀阻滞,肝阳偏盛。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眼底动脉硬化I~Ⅱ°,心电图示心肌劳损、左室电压稍高,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
胸痹高血压眩晕心气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50岁,男性。主诉头晕5年,加重1周。眩晕,胸痹。肝火上扰,痰热郁闭。面色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压160/95mmHg,心电图V4~V6ST段下移1mm。胸闷、胸痛,劳力后加重,眠差。
胸痹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