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0岁,男性。阵发性晕厥、寒战、呕吐、乏力、皮肤巩膜黄染。病程约一年。中医病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证型脾阳不振,湿毒蕴结中焦。病因病机脾阳不振,化源不充,湿毒阻遏气机。舌质淡胖,苔黄腻。脉缓而无力。巩膜黄染。面色痿黄。头晕,乏力,便溏。浮肿,脸如满月。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阳不振湿毒蕴结气血双亏
查看详情 →
患者38岁,女性,主诉阴道出血不止,病程半年。中医病名崩漏,证属气虚血滞,冲任不固。望诊见舌澹红、苔白,后转红。闻诊未提及。问诊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脘闷纳呆,口干口渴,少腹刺痛,腰痛,睡眠不稳,经量多如崩,经色暗红有血块,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切诊见脉弦数,后转细数。
崩漏气虚血滞冲任不固肝肾阴虚
查看详情 →
患者39岁,男性。主诉头晕4个月,加重1周。头晕、头重、晕厥、脾气暴躁、疲乏嗜睡、形体较胖、寐差、小便黄、量少、口干口臭、舌边溃疡。舌红,苔黄腻而厚。脉滑数。证型为痰热内阻,上扰清窍。舌象见舌红苔黄腻,脉象脉滑数。
眩晕痰热内阻肝阳上亢气郁化火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7岁。主诉胸脘疼痛间作3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情志不畅,嗜烟酒。舌微红,苔薄白,中有裂,脉细涩。中医病名属胃心同病,证型为痰瘀交阻,病机为肝气郁滞,津凝成痰,血行不畅,痹阻胸阳,胃失和降。
胃心同病肝气郁结痰瘀交阻阴虚阳亢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52岁,男性。主诉突然昏倒3分钟。病程短。中医病名厥证,证型阳气虚弱。病因病机为阳气虚弱,失于温煦,四肢厥冷,自汗出。望诊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额部冷汗。闻诊未提及。问诊有神志恍惚,既往有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切诊脉细数。
晕厥阳气虚弱四肢厥冷额部冷汗
查看详情 →
女,52岁,胸闷心悸多年,多次发生晕厥。心阳不振,心阴亦哀,阳虚阴凝,心脉失畅。面色萎黄少华,舌苔薄白而干,脉沉迟时见结代。神疲乏力,四肢发冷,口干少寐,胸闷作痛。
心悸心阳不振心阴不足阳虚阴凝
查看详情 →
女,41岁,主诉晕厥、心中悸动、手足厥冷、头眩晕、气少懒言。中医病名:晕厥,证型:心阳式微,水气上凌。病因病机:水饮停于心下,清阳受阻,浊阴上冒。望诊:舌体转正常。闻诊:未提及。问诊:心中悸动不安,手脚厥冷,头眩晕,气少懒言。切诊:脉沉。
晕厥心阳虚水气凌心痰厥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6岁,主诉功能性子宫出血两年,暴崩20余天,伴有晕厥、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不温。中医诊断暴崩,辨证气虚血脱。舌澹红,苔薄白,脉细滑。四诊信息包括面色苍白、舌象澹红、脉细滑。
功能性子宫出血气虚血脱舌薄白脉细滑
查看详情 →
女性,32岁,主诉头昏、乏力、心悸、晕厥、手足发凉,病程1年。中医诊断为阳虚寒中,心阳不振。病因病机为素体阳虚,寒中于中,损伤阳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舌淡胖,脉沉迟,虚里搏动缓慢。
病窦综合征阳虚寒中心阳不振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0岁,女性。主诉经行腹痛7年,加重1天。病程7年。中医病名痛经,证型肾阳虚,寒凝血瘀。舌质澹红略暗,苔薄白,脉沉弦细无力。体征包括下腹疼痛及腰酸痛,伴恶心、呕吐、手足欠温,食纳差。末次月经因吃冷饮致经来腹痛甚,伴晕厥、恶心、呕吐、汗出。病因病机为肾阳虚,复感寒邪,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
痛经肾阳虚寒凝血瘀恶心
查看详情 →
女,18岁,突发眼前发黑、跌倒、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病程短。中医病名:晕厥,证型:劳伤气血,清窍失养,病因病机:过度疲劳致气血亏虚,清窍失养。面色苍白,脉象细弱。
晕厥劳伤气血清窍失养
查看详情 →
患者49岁,头昏,突然晕倒,不省人事,面部潮红,病程近半年,精神差,偏胖,头昏,心悸,腰膝酸软,口干,血压高但不稳定,月经紊乱,经色有块。舌红,苔白,脉弦细。中医病名:更年期晕厥证,证型:肝气不舒,气机逆乱,痰随气上,上闭清阳。病因病机: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损,月经将断而绝经。
更年期晕厥肝气不舒气机逆乱痰随气上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6岁,女性。主诉为经前少腹痛增剧,有时晕厥,经期尚准。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胞络寒滞,证型为气行不畅。望诊见面色发白,舌苔薄。闻诊未提。问诊见神疲,四肢不温。切诊见脉细迟。
经前腹痛少腹坠胀神疲乏力面色发白
查看详情 →
患者30天内晕厥20次,体型高大,舌嫩红,苔白,脉弦而尺寸俱弱。中医诊断为虚眩兼有相火。主要症状为频繁晕厥及持续头晕,病程30天。
虚眩相火血压偏高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二十余岁,主要症状身热无汗,腹痛胁胀,胸闷吐血,人事昏沉,语多谵妄,手足搐搦,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日轻夜重,躁扰不寐。病程五日。中医病名温病,证型热入血室兼食积,病因病机热邪重极,血分大伤,血燥津枯。望诊舌象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经水初病时来,现尚未止,共来六日,切诊左脉弦数,右脉滑数。
温病热入血室食积血分大伤血燥津枯
查看详情 →
患者病程逾月,神气昏沉,耳聋,脘闷,口干,身热,环脐硬痛,昼夜下五色便数十行,小溲涩痛,四肢抽搐,时有晕厥。暑湿之邪失于清解,邪气传入厥阴,正虚邪实。面色晦暗,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暑湿蕴结胃肠,郁蒸三焦,引动肝风。
晕厥暑湿痢疾正虚邪实肝风内动
查看详情 →
李某,女,42岁。便溏多年,夹白色黏膜,大便易泻,偶有便秘,伴胃脘疼痛,髋膝疼痛。脉细,苔薄腻。脾胃运化失常。舌淡,苔薄腻,脉细。便中夹白色黏膜,胃痛,髋膝疼痛,头痛,眩晕,膝部酸痛,左下肢无力,颈项板滞,阴痒,白带多,皮肤瘙痒。
慢性腹泻脾胃虚弱肝气不舒风邪困络
查看详情 →
患者63岁,女性,主诉心悸气短、动则加剧40余天,加重3天。身困乏力,头晕目眩,胸闷叹息,纳少多梦,大便难排,矢气较多,面色不华,唇甲苍白。舌红苔薄黄,脉结代。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兼有气滞。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脾虚运化失常,气机郁滞,脉络失充。
心悸气阴两虚气滞血虚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46岁。阵作心悸胸闷10年,加重伴晕厥一次。面色苍白,舌暗、舌尖瘀斑瘀点、苔白,脉沉细缓。中医诊断心悸,证型阳虚血瘀。病程10年,伴乏力、胸闷痛,血压150/90mmHg,心率50次/分,经期不规则。
心悸阳虚血瘀面色苍白乏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11岁,女性。主要症状为偶发晕厥4年,首次发作于7岁,表现为突然晕倒,面色苍白,无痰鸣抽搐。平时食欲欠佳,时吐痰唾,易于疲劳,或有头晕。舌红苔薄腻,二脉弦滑。MRI示右侧脑室颞角轻度增大。中医诊断为肝肾不足,痰浊上蒙。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痰浊上蒙。舌红苔薄腻,脉弦滑。
肝肾不足痰浊上蒙头晕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