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8岁,男性,主诉间断性咳嗽、胸闷4年,再发并加重1周。咳嗽吐痰、胸闷,寒冷天气加重,咳甚则胸腹牵涉疼痛、胸闷,气短,纳差乏力,口干烦躁。舌澹稍黯,苔薄白根部稍厚,脉浮紧。辨证为寒饮内停,积宿久留,外感寒邪,郁而化热,形成本寒标热之证。中医诊断为咳嗽(内寒外热),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
咳嗽痰湿阻滞脾肺气虚寒饮内停
查看详情 →
刘某 女 34岁 大便艰涩不畅十余年 舌淡胖苔薄白 脉虚 脾虚气弱 肠运无力 大便细软 排便无力 便出艰涩不畅 排便时间长达半小时 伴头晕乏力 肛周坠胀
大便困难脾虚气弱肠运无力
查看详情 →
女,58岁,大便泄泻,日行4~6次,腹痛里急后重,头眩,心悸气短,肢冷,食后腹胀,两胁不舒,纳食不佳,夜寐不宁,脉沉弱,舌淡苔白,证型为清阳不升,大便作泻,病因属浊气在上,两胁张痛,升降失常,脾胃不和,病机为食纳停滞胃脘不消,胃不和则夜寐不安,腰冷属肾阳虚,舌淡苔白,六脉沉弱,均为虚寒之象。
慢性肠炎脾阳不振肾阳虚脾胃虚寒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8岁,主诉腹痛即泻,早晨发作,重则日夜2~3次,不能饮冷,遇冷加重,温水亦忌,病程1年余。舌澹红、苔薄少,脉沉。初诊时肠鸣,腹痛即泻,泻后诸症平,大便正常。二诊时大便日两次,肠鸣,腹痛即泻,泻后诸症平。三诊时大便日三次,不消化食。四诊时大便日一次,腹不痛,夜有时肠鸣。五诊时大便日一次,腹有时痛,有时肠鸣。六诊时大便正常。中医病名泄泻,证型属脾肾阳虚,病因病机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盛。
泄泻脾胃虚寒寒湿困脾脾阳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男性,左足发凉麻痛三年,近四个月剧痛难忍。左足焮红肿胀,1、2趾干枯坏死,趺阳脉、太溪脉均不能触及,足部皮温增高。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辨证为郁热灼阴,血瘀蕴毒。西医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郁热灼阴血瘀蕴毒足部坏死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56岁。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咳嗽痰中挟血,痰稠黄白相间,咳甚则气促带血,胸膺痞阻隐痛,口干欲饮,脘腹胀满,大便溏泻,完谷不化,寅卯之时腹痛。病程自襁褓时起,反复发作,近十七年咯血反复,西医诊断为支扩、慢支。舌边红,苔白而干,脉细少力。中医病名属咳血,证型为燥热伤阴,病机为秋燥伤肺,脾胃虚寒。望诊见舌边红,苔白而干;闻诊未见明显异常;问诊见咳血、胸痛、口干、腹胀、便溏;切诊见脉细少力。
支气管扩张肺热伤阴脾胃虚寒痰中带血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18岁。主诉颜面皮损,低热,关节肿痛反复发作4年,右髋关节疼痛1年余。颜面红斑,关节肿痛,右髋关节疼痛,患肢胀麻木酸痛,不能负重,站立时心慌气短,动则多汗,下肢肤色发紫,头重头胀,身热多汗,脘腹胀满,纳少,大便较软。舌澹红、苔白厚,脉沉细。中医病名痛痹,证型肝肾亏耗,气阴两虚,累损筋骨,瘀血阻滞。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气阴两虚,内挟瘀血。
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肝肾不足气阴两虚
查看详情 →
患者40岁,女性,主诉咳嗽7月,哮喘发作3月,近半月加重。外感风寒袭肺,恶风咳喘,汗出夜间尤甚,多泡沫痰及稀痰。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病因为感冒后反复咳嗽不已致喘息不得卧,病机为风寒外束,寒饮内停。
咳嗽哮喘风寒袭肺寒饮内停
查看详情 →
男,18岁,间断性咳嗽、胸闷4年,再发加重1周。咳嗽、吐痰量多黏稠色白,夜间加重,咳甚则胸腹疼痛,胸闷,气短,纳差乏力,口干烦躁。舌淡稍黯,苔薄白根部稍厚,脉浮紧。肺寒饮阻,气机不畅。
咳嗽胸闷肺寒饮阻气机不畅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女性。主诉哮喘14年,气喘吁吁,动则汗出,语言不能接续,咳喘时尿失禁。舌质紫暗,舌苔灰腻,脉象沉细。哮喘病程较长,病机属肾气失纳,痰浊内阻。
哮喘肾气不足痰阻气道肾虚
查看详情 →
女性,27岁,月经紊乱10年余,阴道不规则出血2月余未净。中医病名崩漏,证型气虚血瘀。主症为月经后期、阴道出血量多、有血块。舌质澹暗,脉细滑。病程长,病机为肾气虚弱,冲任失固,气虚血瘀。子宫内膜厚0.45cm,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异常。无明显腰腹痛、发热、头晕、心慌、乏力。月经周期长,量多,有血块,痛经阴性。面色正常,无贫血貌。妇科检查见中等量出血,色红。
崩漏气虚血瘀肾气虚弱冲任失固
查看详情 →
女,54岁,腹泻2年余,腹部受热即泻,遇冷或生气时加重,食硬食诱发。舌澹红,脉沉细。慢性腹泻,寒热错杂,脾胃虚弱。
慢性腹泻寒热错杂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方某,女,34岁。主诉腹泻反复发作近10个月,头晕消瘦,四肢无力,口不渴,腹泻如腐酱,无臭味,日行二三次,腹中雷鸣,脐腹周围闷痛,食欲不振,完谷不化,夜寐欠安,小便清长。舌澹苔白,脉沉细弱,右脉尺部尤甚。辨证脾肾虚寒,命门火衰。
慢性结肠炎脾肾虚寒命门火衰腹泻如腐酱
查看详情 →
患者咳呛气逆,不能平卧。咳呛气逆,不能平卧。鼓槌指,末梢循环郁血。舌淡,脉沉细。
咳嗽气逆心功能不全
查看详情 →
6岁男性,主诉咳嗽伴呕,早晚加重,影响睡眠,大便稀。神乏,面白,唇淡,脉迟。肺寒咳嗽。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寒入肺俞。舌象未提及,面色白,脉迟。症状包括咳嗽、呕、便稀。病程未明确。
肺寒咳嗽风寒外感寒入肺俞神乏
查看详情 →
患者,男,47岁,大便稀、便中有脓血,每日6~9次,便前腹痛,肠鸣,腰酸疲劳,纳食减少,白蛋白减低。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澹苔白腻,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脾伤滑脱,阳损毒结,酿成脓血。
克罗恩病脾肾阳虚脾伤滑脱阳损毒结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未提及,性别未提及。主要症状为喉腭内帘干涸而痛,寐觉弥甚,舌糙。病程未明确。中医病名为喉痛,证型为阴虚液燥。病因病机为阴精不足,风温咳呛,重伤阴液,喉络坼裂。望诊见舌糙。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喉腭内帘干涸而痛,寐觉弥甚。切诊未提及。
咽喉干燥阴虚液燥会厌萎缩声嘶不清
查看详情 →
男,41岁,慢性腹泻十余年,时轻时剧,每日大便三至七次,溏稀夹不消化食物,纳谷不香,脘痞腹胀,凌晨脐周隐痛,肠鸣泄泻,完谷不化,泻后痛减,腹部畏寒,腰酸膝软,神疲乏力,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水滑,脉沉细无力。泄泻,脾肾阳虚型。
慢性腹泻脾肾阳虚舌淡胖苔薄白
查看详情 →
患者54岁,男性,主诉嗜酒30余年,肝功能异常,右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神疲乏力。病程较长。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证型未明确提及,病因病机未明确提及。唇面晦暗,全身浮肿,腹部膨隆,青筋暴露,肝脏明显突起,质硬有压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涩。
原发性肝癌血瘀肝痛浮肿
查看详情 →
患者57岁,男性。主诉双侧胸胁疼痛,逐渐至腰痛,屈伸困难。病程较长。中医病名属“肺积”。证型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病机为年过半百,阴气自半,嗜烟伤肺,肺气肃降失调,郁滞不宣,壅塞血脉,气滞血瘀,久则形成肿块,肺阴亏耗,气逆致咳,肺气不足致气短声低,积块阻塞血脉致痛,日久耗蚀精气致腰痛。体征见中度贫血貌,桶状胸,双侧肋骨及腰第4、第5椎压痛。临床表现包括胸胁腰痛、痛势剧、痛处固定、咳嗽少痰、气短声低、面色白、神疲乏力、口干纳差。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肺癌转移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胸胁腰痛
查看详情 →